致敬、我们的青春
一场秋雨过后,远山层林尽染,色彩分明,走在初秋的街头,仰望天空,蓝天像一座穹顶,白云镶嵌在上面柔软的像棉花一样,仿佛触手可得。秋天就是一支画笔,把这个季节染成了不同的颜色,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丰收的味道,树叶轻轻地落下,去寻找夏天留下的遗憾,阳光,在此刻变温柔。秋天不光有迷人的景色,还有娓娓动听的故事。
这个秋天,我和同学约定好带孩子们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秋游,我们不再带孩子去知名的景区,不再带孩子们去麦当劳等等,带着她们去看看我们曾经上学的地方,带着她们去街边尝尝我们曾经吃过的美食,讲一讲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故事......
毕业16年后,我们再次踏上这条熟悉的街道——中学巷。两边的香樟树依然繁盛。从北大街进入,路口的那家“上海里脊”店依然排着长长的队。再往里走,距离我的母校——汉中师范学校(旧址)越来越近,那份独属于中学巷九号的记忆被唤醒,一幕幕学生时代的情景也浮现在眼前。
汉中师范学校创建于1927年,已有近百年的师范教育历程,2004年因教育体制改革五校合并,并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
原汉中师范学校大门(图片来自网络)
校园合影
因为无法进校门,我们站在校门外面驻足,原来学校的工字楼已经被拆除,给孩子们讲了发生在那个大楼里我们的趣事,谈论起了我们的老师,那个儒雅的古代文学老师、那个留着长发的美术老师、那个把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音乐老师、那个欢乐的物理老师......大楼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八个大字,至今还记得,现在我的部分同学依然在教师岗位上践行这八个字的誓言。
毕业时合影留念的花池已经拆除,左边的体操房,那个让我们洒下无数汗水,咬着牙做俯卧撑、引体向上的房子也拆除了。给孩子们指着后边的那个三层楼房,告诉她们,那是我们以前的食堂,原来只有一层。记忆最为深刻的是2002中国足球进入世界杯比赛,体育老师带领我们所有的同学在食堂看电视,为中国队加油!想想那个没有5G手机的时代,看电视是我们在学校里了解外界的唯一途径,也是我们最大的乐趣。
最后边那个红砖宿舍楼依稀可见,路边的7层新宿舍楼,还保留完好,那时的我们从四楼搬到七楼,宿舍里、楼梯间都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不经意间我和同学哼起了我们的校歌“天汉风采,辉映古城,尊师重教一代新风......”两个孩子听着歌曲,手舞足蹈。
走在院墙外,阵阵花香飘了出来,我们不约而同的说出那是我们“音美楼”(汉师的一栋集舞蹈、音乐、美术教育于一楼的教学楼)门前的桂花开了.....
(图片来自网络)
美食总不可能被辜负,从文化街走过,许多老店都已经搬迁,想念那家绵阳人开的酸辣粉店,那是一家夫妻经营着的小店,老板娘待人和善,两夫妻说话和声细语的,每次去总是向老板娘,吆喝一声,“来碗酸辣粉,多放点花生米。”去的次数多了,老板娘也就知道我们几个的口味了。现如今因市政工程,原来一排小吃店,已经变成一个小花园。多年后,辗转多个小吃店,再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我想还是文化街的味道印在了脑海。
打卡书店,为了给孩子去买辅导书,我们来到了巷子口的汉城书店,这是我们当年经常光顾的书店,那个时候去买《古文观止》、《汉语词典》,总是跟老板磨半天嘴皮子,才少了钱。今天带领孩子去买书,老板问:“有会员卡吗?会员卡可以打折”。我笑着说:“能刷脸吗?上学时就在你家买书,还需要会员卡吗?”最后,老板拍了下脑门说道:“原来是你们呀,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你们已经带着自己的孩子来买书了。”
最后我们来到了学校的“后花园”——莲花池公园,进入大门,干净的小路,一尘不染,我们坐在那任由孩子在那嬉戏打闹,我们给她们讲,这是我们上学时最爱来的地方,每次来就围绕湖中心转一圈,买瓶饮料,用节省下来的钱去划个船。那时候的我们的快乐很简单,再到后来,为了来玩,参加学校的志愿者活动,清理完池塘里面的落叶,再到旁边的游戏区游玩,这就是那个时候我们周末最大的乐趣。
这条巷子已经承载了我们上学时所有的回忆,在我们的青春时期也起到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带孩子们来这个地方,只是为了告诉孩子们,每个时代,都会留下自己的足迹,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在你们这个时代,留下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和足迹。
我们的青春
但愿来年我们还能带着孩子们一起,畅游我们曾经青春年少时走过的路,怀念我们的青葱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