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和语篇分析的中小学英语读写结合的逆向设计的学习感悟

徐保钰
创建于2022-10-30
阅读 5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今天上午我回顾了杨晓钰老师的基于目标和语篇分析的中小学英语读写结合的逆向设计,惊讶于杨老师给我带来的思维洗礼的同时,我亦对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了反思。教学是一件需要动脑筋的活动,杨老师从教与学的角度教我们要如何开动脑筋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反思存在的问题,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我感觉到目前我只停留在第一个阶段,或许也并没发现多少问题......


比如,我们现在还有大部分老师处于传统的教与学状态,知识点基本是由老师联系在一起,学生是被动的跟随,仍然在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而不敢放手给学生。

对于如何进行读写结合的逆向设计,杨老师用本次培训作为范例为我们进行了深入地解读,从要让我们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到教学设计的学习过程一一罗列在我们眼前,做到了真正的思维可视化。

我们每单元、每课时的备课都有目标,但我们没有真正去关注过国家课标的要求乃至一学期的目标,仅仅是考虑了本单元到每一课时的目标,可以说都是踩着小碎步去描述目标,没有宏观意识,站位太低。而这三个目标是不能割裂的,从三年级至六年级要达到什么目标,每个年级应如何做?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断地调整,我们真的很少关注这种宏观的概念,也没有建构这种观念的意识。

哪个是真正的目标叙写方式?很显然第二个才是,第一个只是个提纲而非目标。它们都有行为动词,是可观测到的,是结果目标,是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

方向若错了,越努力越糟糕。而我们现在的教学目标确如杨老师所说“只局限于知识上而不是人的发展”,是急功近利的目标,它们反而会局限学生的学习。所以“以终为始”的教学设计就是解锁课标的密码。

教师的站位要高,从宏观上设计终极目标,关注师生的发展,最终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考试题型只是一种形式,他需要的能力才是最核心的东西,所以我们以后的教研活动要朝着这一方面着手,关注不同的目标进行宏观备课、微观备课。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什么是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就是学生最后需要学会的东西而不是老师要表现的目标,是针对与学生来说的,它具有导教、导学、导评的功能。所以我们必须要明确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程度才能有效监控学习过程。

那么,目标需要分享吗?杨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几位同学关于描述目标对他们带来极大影响的日志,充分说明目标意识的建构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享目标好处多多。

如何叙写目标呢?杨老师给我们总结了ABCD四个方面,进行手把手教学,分别是行为主体(学生)、行为动词、行为条件(不是泛泛地说)和表现程度(达到什么程度),目标和过程要一致。

必须要了解的六个程序暨布鲁姆的金字塔,三个低阶和三个高阶的活动设计,但描述不能直接用这些词语,通过做这些事情让学生学会。还需要借助学习活动观进行描述和解释

怎样进行语篇分析?杨老师对所列举的语篇进行了可视化分析,也就是她给我们讲授的思维可视化,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应从哪些方面分析语篇(词汇、语法、语用功能等),它们都应该是在文本当中分析出来的。

基于语篇分析,制定教学目标,不用太多,想清楚本节课要达到哪些目标即可,在进行目标描述时要思考在何种情境下、运用什么语言、做什么事情、表达何种态度和观点。

杨老师通过一个课例非常详细地给我们讲授了目标应该如何落地?从课前预习、文本板块分析、新单词在语境下是怎么呈现的、分析图和课文的关系是什么、学情是什么、本节课的目标、如何评估目标是否达成、考虑这些活动是否满足了目标、是否体现英语学习的层次、了解教材活动不是教学活动的全部,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等等方面告诉了我们她在备课时是怎么思考的,不得不感慨、感谢杨老师细致耐心的教学。

进而进行what、how 、why 的具体分析。详细解读分析文本的各个角度,思考我们的文本分析则太浅太浅......

直击课程内容六要素

学习目标与逆向设计有什么关系呢?以著名的R.Mager的句子来引领进行改编,换位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的步骤和实施

最后的教学活动“基于目标与语篇分析的阅读教学课例解读”再一次令我震撼,杨老师告诉我们就从文本中的语境入手,不需要再找一个个的小语境,和主题相关直接教学并从文本中找出复现词语,教师不断使用这些词语进行复现,然后给学生提供单词。对于这一点,我们很多老师不理解,感觉很多大师们的教学弱化了词汇教学,学生怎么能会?其实我们忽略了这些词汇本身就是在不断的复现与使用中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学会了。


具体分析要从哪些方面给出comments?体现了我们对文本的挖掘透析程度。用好教材提供的图片,体现“看”的教学。给学生足够学习的过程,文本单词全部呈现。不断复现hotel。



框架支撑


迁移创新


策略贯穿始终


同伴互评及整节课的检测


作业的布置:预习和复习相结合,口头和笔头相结合。让作业真正巩固本节课所学。


通过本次学习,让我再次感受到基于目标与语篇分析的逆向设计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教学及教研活动中我会明确方向,以此为抓手,努力提升教学的质量。
















阅读 5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