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的持续优化提升,支持课堂教学改革发展,本次和美课堂邀请到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刘莉教授做《新课标的主要变化教学改革》培训,扎实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地实施。10月29日,芦溪二小组织全体数学教师线上学习活动。
我校积极响应〝双减“政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做出了重要保障,聚焦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切实做到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为了帮助教师在实践中领悟新课标教学,切实把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刘莉老师从背景介绍、主要变化、案例分析这三个方面进行讲解。
首先刘老师讲述了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的11个表现: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数据意识、模型意识、推理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表现为:抽象能力(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问观念与创新意识。
其次刘老师还给出了五大教学建议:
1. 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2.整体把握教学内容。
3.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
4. 进一步加强综合与实践。
5. 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最后刘老师讲到数学核心素养可以表述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数学眼光的内核是数学抽象,它体现了数学的一般性;数学思维的内核是逻辑推理,它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数学语言的内核是数学模型,它体现了数学学科应用的广泛性。
听了刘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对那些之前不是特别明白的地方,也更加清晰了。
小学数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认知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学生的数学学业质量评价体系要综合看待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根据激励性原则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多元化、多维度、多层次的教学评价体系。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数学。
供稿:潘洪荣
审核:钟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