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一员,新的时代需求呼唤班主任必须具有国际视野,才能培养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初中名班主任班在10月29号当天邀请了多位具有国际视野专家教授们给学员们开展了四场涉及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的讲座,给学员们提供了一场令人难忘的思想盛宴。
首先,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罗朝猛博士给我们做了题为《差异,还是差距?——国外中小学德育工作掠影》的报告,罗校长从“有多少域外德育被误读与讹传”“行走在规则与自由之间的规则意识培养”“日本人的细节与‘食育’‘厕所教育’”“澳大利亚这样培养谦谦君子与女汉子”“英国学校德育重户外体验活动”五个方面介绍了外国教育和我们国家教育之间的差异。罗校长有三年的日本公派留学经历,他用大量的图片和丰富的经历给我们生动地绍了日本的“食育”、“厕所教育”以及其他的日本文化,让学员们开阔了眼界,拓宽了视野,也引发了学员们对与之相似的我国大力推进的劳动教育的讨论。
接着,华南师范大学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姚轶懿老师做了《跨文化学习的三个主义——兼谈我眼中的美国基础教育》的专题分享。报告中,姚主任特别强调了开展跨文化学习应该具有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同时着重介绍了美国基础教育中的公民教育、全纳教育和创新教育。姚主任用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王红部长的故事,让我们对三个主义有了深刻的认识,让我们知道身边就有这样充满了教育情怀的专家,让我们对教育又增添了一份热情和坚定。美国司机的故事,也引发了我们对公民教育的思考。
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北京师范大学中法教育创新中心主任,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刘敏教授,给我们做了题为《中法初中教育对对看》的专题分享。刘教授从我们非常熟悉的埃菲尔铁塔以及卢浮宫背后的故事说起,引出法国的教育;又从法国的地理位置、法国的语言、经济实力等多方面阐述了其和法国教育千丝万缕的关系。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语言、深刻的思考、精确的表述,无不吸引着学员们,大家跟着刘教授的娓娓道来去认识一个我们并不是很熟悉的法国以及她的教育,时间飞逝,大家意犹未尽。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姜先祥教授给我们做了题为《加拿大基础教育概况——基于中加基础教育比较的思考》的讲座。讲座从“加拿大的基础教育特色”“中国基础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全球教育比较”“联合培养计划”等四个方面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加拿大的基础教育概况,以及中国和加拿大基础教育的比较。姜教授对加拿大课程的设置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详细讲解,加拿大没有中考和高考,看重的是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学生在不同的学段之间可以自由选择和更换,这些都引发了学员们浓厚的兴趣。
虽然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这次的讲座在线上举行,但是相隔千里的距离抵挡不住省百“初中名班主任”培养对象们的热情,四位主持人曹智琴、陈泽文、周怀平、庞刚志几位老师在讲座前就精心准备,讲座结束后,陈泽文、邹勇飞、董文平、陈少娥、庞刚志、钟勇、张章喜等老师都积极提问,教授们耐心热情地解答了各位学员的问题,讨论气氛热烈,探讨氛围浓厚。
最后,初名班班主任刘华杰博士做总结发言。刘博士给班主任们提出一连串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作为一位教育者,班主任应该具有怎样的国际视野?怎么把国际视野落实在我们的育人工作中?怎么把国外的经验做好本土化的改良,以便更好为我所用?”刘博士最后提到设置本次课程的初衷,希望我们每个教育者都具有开阔的视野,明白原来教育不止有一种方式,或几种方式,我们应该保持开阔的胸怀,谦卑的心态,在一种“无知”的状态下去探寻有知的世界,从而获得更多的真知。
今天的培训让人印象深刻,让我们折服的不仅仅是教授们开阔的国际视野、渊博的专业知识、对国内外教育的深刻研究,更打动我们的是他们对日常我们不曾留意的教育细节的深入的观察和思考,讲述过程中充满教育热情而又客观中立的视角。四位教授都不约而同地呈现出一个共性:既没有妄自菲薄,也没有盲目自信,而是在看到我国的教育长处的同时,也正视我们和欧美、日本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不足。教授们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正是我们教育人最需要的吗?不正是我们应该以身作则给予学生示范的重要品格之一吗?
四场讲座虽然结束了,但是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深远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当有一桶水,一潭水,甚至一江活水。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怎样才让自己具备国际视野,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素养的教师,从而培养出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学生?疫情之下,寸步难行,然而国际视野,仅仅是指一个人去过多少个国家,见过多少世面吗?显然不是。多少人曾在埃菲尔铁塔旁留下身影,却鲜有人像刘敏教授一样理解到一座铁搭和法国教育之间的关系。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尽情领略世界的风土人情、了解各国的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然而,我们认为,博览群书之后的深度思考、立足国情、校情进行的本土化的改良和实践,永远以开阔包容的心态学习别人的长处,才是我们有可能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素养的教育者的重要前提。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部署、提出要求。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不忘教师初心,勇担育人责任,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完成人民交给我们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
撰稿:陈少娥
初审:李春燕、罗少霞、陈泽文、苏灿伟
终审:刘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