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举措,不断积淀教育智慧,根据区中小学名师(校长)培养导师团年度工作安排,通州区“古沙师韵1311”名师(校长)培养对象(高中组)全体培养对象和南通市“1115”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高中组)培养对象于2022年10月29日开启线上“育人案例”讲述活动,通州区中小学名师(校长)培养导师团执行团长郭志明,副团长、秘书长任卫兵及高中组导师参加活动。
王卫老师以“教育需要等待”为主题讲述自己等待学生成长蜕变的故事,王老师提出: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我们或许在当下无法感知,也无法收获,所以作为班主任在教育中就需要学会等待。但是,教育的等待并不是一种不负责的放弃,而是一种遵循教育规律的理性选择,它是皮格马利翁式的期盼与固守,是宽容、耐心、期待、信任与尊重的化合物,是学生成长与进步的催化剂,是孕育欣喜的过程。
季勇老师基于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以及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基于班级“新”发展实际以及所在学校深厚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分享自己对班级文化进行再造,推进班集体文化建设,努力形成班级文化育人的生动实践。
黄丽华老师以《爱,让我们俯下身来倾听》为主题,分享自己对陪伴育人的理解,黄老师认为: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成功育人,就要“以生为本”“师爱永恒”,每个学生都有他在乎的东西,这个点很可能就会成为转变学生的一个契机,这就需要我们用智慧育人,潜心管理,倾情修筑一条心路,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教师如同花匠,在教书育人的这条路上需要守着一份宁静、一份淡泊,静心再静心,微笑再微笑,相信只要我们俯下身来倾听,用心呵护,巧妙培植,我们的学生定会因为爱而美丽绽放。
钱建伟老师分享自己思政教育中“将节日纪念日活动融入班会课,以此提升德育实效“的经验,从“ 借助传统节日,增进民族文化认同”“依托重大节庆日,感受名族复兴脚步”“ 开展纪念日教育活动,铭记历史缅怀英雄”“开展主题教育日活动,拓展视野提升素养”四个操作角度具体阐释如何将节日纪念日活动融入班会课设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积极向上、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并激励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
曹耀华老师从自己语文育人案例提出自己的教育理念:比技术理论存活更久的是人格情怀。曹老师提出:我们的语文教育,除了完成应试的语文知识能力训练外,要时时给学生渗透一种源自教师良好语文素养的纯粹而浓郁的趣味。
张慎桢老师分享自己十多年的班主任经验,思考党员教师的担当使命。张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倾听他们的心声,用为师的责任心、爱心,用一件一件小事去履行一名人民教师的职责,去诠释一名共产党员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坚守初心,不负学生。
庄燕青老师讲述自己与一个插班生小奇的故事,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一个特殊学生的尊重,见证一个孩子的蜕变成长历程。
瞿冬伟老师讲述以爱化爱,改变一个特殊孩子的经历,瞿老师认为:针对所谓的“厌学学生”,只要班主任认真找出原因,具体分析,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正面的引导,在教育过程中,用耐心陪伴学生,用真心对待学生,用爱心感化学生,让他感受到关爱,感受到教育的力量。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相信只要班主任能真正放慢脚步,牵着蜗牛的手一起去散步,就一定能等到迎接阳光的那一刻。
区中小学名师(校长)培养导师团执行团长郭志明指出,育人需要理性,感性的力量更能打动学生。高中教育要取得长足发展,需要教师情感投入达到更高的境界。育人案例的讲述能够让教师用激情点燃激情,点燃学生学习、成长激情。在听完八位老师的讲述后,他用四个词语进行评价:言之有物——八位老师都通过具体的、感人的、生动的案例讲述自己的教育体悟。 物中燃情——故事中燃烧着教育热情,点燃学生的成长动力。情中蕴理——处处渗透着教育思考、教育哲理,揭示着教育规律。理中明道——八位老师的讲述中阐明着教育之道。 最后,他也向参会老师提出五点希望:把爱学生作为崇高使命、把全发展作为追求目标、把行动者作为日常姿态、把补短板作为重点工程、把健身心作为成长保障。
此次活动的开展,以育人案例讲述为方式,生动展示高中教师在建设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不懈奋斗的故事,有效激发全体教师投身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