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作安排,2022 年“国培计划”-中西部骨干项目-应用示范校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培训于2022年10月27——11月1日在桂林举行。
2022年10月28日,培训的第二天,我们很荣幸邀请到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陈品德博士,给我们带来两场精彩专题报告:《课堂教学的进阶之路》和《智慧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在陆川中学附属小学黄杰有老师进行了介绍之后,我们正式开始了今天的讲座。
陈教授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交流:一、展望:变革已来,拥抱还是拒绝;二、定位:技术给教育带来了什么?三、现状:“智慧课堂”目前如何应用?四、思考:如何利用“智慧课堂”优化教学?五、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智慧课堂(po-sc)。
第一,变革已来,拥抱还是拒绝。教育的本质是师生互动,师生互动缺少便捷的交流工具,会怎么样?
技术不会淘汰教师,只会淘汰不会使用技术的教师。教师并不排斥技术,只会排斥没有给教师带来方便的技术。
第二,技术给教育带来了什么?从无声电影到程序教学机、三机一幕、多媒体教学软件,再到在线教育、mooc、可汗学院、智慧课堂,并不是一路高歌猛进,而是从雄心勃勃到沮丧的不断轮回。
究其原因,技术改变的仅是学习条件,而非学习规律。学习的本质是儿童成长需要时间、关心。技术能提高效率,但遇到学习规律也会减速,人工智能让机器更智能,影响和改变人,但受成长规律制约。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人与人的交往需要关心和陪伴,这又需要时间。
陈教授指出,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效果有两块天花板,对于教师:技术赋能,人机协同,减轻教师负担;对于学生:能创造更多人学习机会和更好的学习条件。
具体作用在哪里?在政府和学校层面上:改善教学条件,推动教育公平,丰富教育教学多元化;在学生层面上: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料、个性的学习条件、遇到困难及时沟通和遇到困难时的及时指导;在教师层面上:存储、计算和传播。
第三,智慧课堂开课现状。充分调研广东省部分中学智慧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内容呈现、环境管理、资源获取、及时互动和情感认知等方面效果显著,但存在一定的效果。
通过调研发现,技术能改善教学条件,被师生接纳;课堂教学的形态、质量并未明显变化。
陈教授播放了广东省顺德碧江中学一节智慧课堂公开课。之后展开热烈讨论: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李云华老师提出智慧课堂不够智慧,缺少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智慧阅卷系统还不能人工智能等观点;儋州二中余艳老师指出智慧课堂高效、容量大,能提高学生主动性,但缺少合作;澄迈二中的王爱平老师用传统的方法一步步展示思维过程,常规教学也有一定的反馈;来自澄迈福山初级中学的班长侯增志老师看得特别仔细,提出综合题如何统计?99%正确的话,剩余1%的同学心理压力如何,隐私?如何发动学生热烈讨论?
学员们踊跃发言,导师耐心指导、解答问题,交流十分热烈。
第四,如何利用“智慧课堂”优化教学。关键因素——要与学生的前概念打交道。
传统存在问题:课前:学情模糊;课中,调控粗放;课后监测、反馈不及时。
智慧课堂核心价值:技术赋能,人机协同减轻教师负担;及时获得学生反馈,掌握学情,并提供针对性教学,助力解决规模化教学和个性化需求矛盾。
使课堂的课前:掌握起点;课中:教学调节;课后达成度分析,个性化帮助。
当然,智慧课堂教学设计还需要优化,需要探索一种有效的教学范式———以问题为导向的智慧课堂。
第五,以问题为导向的智慧课堂。此模式: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引学、助学、评学、延学)、同伴——帮助与启发、技术——赋能、问题——引领、课堂文化——支持性的学习环境。
意义:强调目标导学;关切学习动机;明确师生定位;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课堂转变:促使少教多学的风气形成;学生获得个别帮助的机会增多;有利于发挥智慧课堂的优势。
关键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如何设;师生关系如何定位;同伴互助如何开展;技术赋能要点在哪里;如何营造支持性学习环境。
陈教授通过具体案例一一突破老师心中的疑团。
陈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老师们认真做笔记,及时反思,受益匪浅!
本报告主持人,由华二黄中的苏秀荣老师主持。陈教授以亲身实践经验来分享以问题为导向的智慧课堂教学范式,我们从中学到变革面前,我们唯有抓住机遇,针对问题,积极思考,深入实践,以适应新的课堂模式。
本次美篇制作:廖明艳、马福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