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HZO读书会分享第2期回顾

用户2232405
创建于2022-10-28
阅读 1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

我一直坚信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生来就是充满善意和爱意的。那么是什么蒙蔽了我们对身边朋友,亲人,同事之间的爱呢?

首先第一点就是道德评判。所谓道德,我们心中都有自己的道德观以及价值观。比如坐在公交车上,我看到有个年轻人不给老人让座位,我就觉得这个年轻人一点都不懂的爱护老人,真没素质。我所说的这句话也就称之为道德评判。这样的道德评判恰恰反映了我自己的价值观,我认为我们要尊老爱幼。但是假如这个不让座的年轻人身体不舒服呢?我还会这样评判他么?当然不会。这种道德评判往往会让我们对他人形成刻板印象。生活中我们尽量减少这样的道德评判,直接用爱的语言表达我们的价值观就好。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所推崇的一种道德观念。让不让座都只是个人的想法,并不能由此看出什么。

第二点是比较。如果我们要过上悲惨的生活,那就多和别人比较吧。经常比较会让我们内心受到伤害,我们因此也会更加自卑,对生活也会失去希望。同样我们不断的拿身边的亲人,朋友,伴侣和他人比较,也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比如我们常说,别人家的孩子。家长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时,初衷可能在于希望自己孩子能有上进心,向别人家的孩子学习。但是这样的比较恰恰会带来相反的结果,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自己身上都是缺点。时间长了,孩子就会陷入无限的自卑中。尽量减少比较,多发现身边人的优点,看到他的缺点,也要耐心想办法去引导克服。

第三种是回避责任的语言。“不得不” “必须” “没办法” 带有这样字眼的语言往往是不负责任的,这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比如:我不得不洗碗。因为除了我没人洗碗。这并不是一个不得不的行为,我完全可以说出我的感受,提出我的请求。我们可以用负责任的语言来代替不负责任的语言。把必须,不得不,换成我选择…。我选择洗碗,因为我想要清洁的家。 

第四种是强人所难。这种命令,强迫的方式并不会让身边的人按照我们的期望去生活。尤其是对于家长,现代家长总是会把孩子的生活计划的满满当当,孩子做个什么,父母就说,你应该…,你不应该…,你必须…..,对孩子提出各种要求,把孩子培养成循规蹈矩的“人才”,但是孩子往往是不会按照我们的期望去生活。这种教育方式在我的家庭里是深深的感受的到的,只会让我越来越逆反。反过来,对于家长,或者说爱人,这种方式很难让对方清楚自己的需求,同样也会产生心灵之间的隔阂。

  以上四种异化的沟通方式让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同样让我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倾听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第三章:区分观察和评论

非暴力沟通第一个要素就是观察。如果我们不区分观察和评论,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比如:你怎么天天迟到啊?这时候听的人就会说,我哪里天天迟到了。听的人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我们的观察结果应该详细,具体到时间地点人物,特定时间特定情境中进行。

评论:你怎么天天迟到啊?

观察:你这个月10号,15号,18号,26号都迟到了。

评论:你怎么总是很忙啊?从来没有闲的时候。

观察:这周正好赶上元旦,看你这一周每天都加班到12点,你还真挺忙的呀!

一般带有感情色彩的,加上自己主观想法的都是评论,而观察是一种客观的结果,而且这种结果要尽量的详尽。带有“每次”“总是”“从不”“经常”“很少”这样字眼的句子都属于评论。

在书籍中采撷智慧,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让我们期待下期读书会!

阅读 1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