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深耕,履践致远——威海经区科学教师参加81期《齐鲁科学大讲堂》活动

用户2214289
创建于2022-10-25
阅读 2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研修不觉秋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第81期齐鲁科学大讲堂如约而至,威海经区全体小学科学教师齐聚“云端”参加教研。

       本次活动分三个环节:

    一是马云和牛美兴两位老师分别执教《观察一种动物》《猫和兔》《动物的运动方式》;二是由山东省教师远程研修专家组成员为三节课点评;三是由山东省小学科学教研员卢巍主任做总结。

       马云老师执教的《观察一种动物》主要落实一年级的学习目标,先让学生认识到“观察”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教师面对学生零散和模糊的生活经验,依托自主观察、对比与讨论、应用与实践三个探究体验环节层层深入,由学生的自主观察活动为起点,在对比中引导学生发现日常观察中的不足,从而总结合理的观察顺序,在小组观察中实践观察方法,全面认识几种家养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牛美兴老师执教的《猫和兔》一课,首先由辨认小动物的小视频导入,引发了学生对这节课的强烈兴趣,然后通过猫和兔的谜语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在猫和兔的观察活动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通过记录单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还关注到二年级学生不识字的特点,记录单也设计得符合学情。在“帮助跳跳找好朋友”的游戏中,教师不仅巧妙地让学生学会判断,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通过播放濒临灭绝动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珍惜动物的惋惜,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

       《动物的运动方式》这节课,先由奥运会比赛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各种各样运动方式的兴趣,从而引入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先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列举鸟类、猫豹、鱼类、小鸭子它们特殊的身体结构,引导学生发现动物的身体结构与运动方式有密切的关系,能更好地适应自己的环境。通过“动物运动会”的环节,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课程最后延伸到仿生学,将科学知识融入到了生活。

       课例点评是对课例分享环节的又一次延伸,本环节由来自济南胜利大街小学的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李宝林教师对本次活动中的三节课例进行了精准点评。李老师从新课标的要求出发,点明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亮点和教学改进的意见,特别是在同一种动物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高屋建瓴地指出动物的运动方式是为了适应环境这一核心,鼓励教师帮学生建立起结构与功能的概念认知。李老师肯定了课堂中“立足核心素养,统筹学习进阶”的教学活动的安排,助力学生的科学思维,将抽象化为具体模型,实现学生的梯度发展的课堂授课,并提出了拓展提升学生认知和思维的方法,育理于例,思辨结合。

       活动最后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科学教研员卢巍主任对本次活动做总结发言。卢主任首先概括介绍了两年来小学科学课走过的历程,同时指出课例研发时对内容的界定和目标的要求。立足于核心素养下的思维型探究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是实现增效减负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将科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良好的探究情境中,引发多元化思维,经历一个自主设计的合理的探究性实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操作技能,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从而有效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和思维能力的不断拓展。

       科学探究问题来源多样,综合情境的设计要尊重学生的前认知:有的问题是由学生自主提出的,当学习需要而学生的认知还未到达“已知区”时,科学探究问题则是由教师直接提供给学生的。教师需要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发展的基础上设置情境并将学生引入情境,让学生观察和获得相关的信息,从而逐步聚焦问题解决。卢主任还补充到,如需长期进行的任务,需要在学期初就做好规划,下发观察工具和记录表,使学生在长期观察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 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卢主任也对全省小学科学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全省的老师们通过观看齐鲁科学大讲堂展示的直播课,结合专家的点评,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齐鲁大地的学子受益,也使自己专业得以发展。


【学习风采】

       本次活动对我区所有小学科学教师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是一场新课标引领下的课例研讨盛宴,也是小学科学教学理论翻新和探究实践的头脑风暴,我们学有所思,思有所获;研有所感,感有所用。在这一场幸福的修行中,我们将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领悟科学的教育理念,设计出更加多元的、符合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阅读 2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