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医这条路上,我敢说我是特别幸运的,也是特别幸福的那一个。我为什么敢这么说,请往下看:
我是中医学院出身的,这个身份,可能是中医学界最尴尬的存在,但是何其有幸,打破了枷锁,有幸窥的中医俊秀之貌。
本科阶段我们有导师制教学,我认识了我临床和理论学习的两名导师,她们点燃了我心中的中医梦想。
学校实行导师制开始,每周六上午雷打不动的跟老师上门诊,周三早上或下午都会偶尔逃一两节课去跟老师上门诊,开始阶段,老师给什么吸收什么,跟师久了,积累了很多的中药的功效和病症用方,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记录医案、写按语,老师临床上用的方有伤寒的,温病的,脏腑辩证的,卫气营血的,三焦辩证的,一些单纯用一个方剂加减的比较好分析,最让我头疼的处方就是合方的,更让人出乎意外的是伤寒中的方和其它辩证体系中的方合到一起的,令人惊讶又惊吓,当时有很多的疑惑,想着在跟一段时间自己可以到答案。
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第一就是老师自身水平不高造成的混乱,第二种就是其中一方是正确的,另一方是多余的。第三种就是临床上不同体系的方子确实可以合到一起用,只是我还没见过而已。
在长期跟师观察中第一、二种猜想很快就排除了。第三种想法困惑了我很久,第三种想法若成立,其核心有二:其一否认中医辩证体系的真理性,几乎就是否认整个中医的半壁江山呀,其二比较温和的结果就是真实的临床根本就没有使用这些辩证体系,它就仅是一种摆设。
我们想一下,普通人眼里中医是如何看病的,先是说目前的症状体征和感受,再看看舌,摸摸脉,就可以开出一张具体的处方。而在中医人这里多了一个思辨的过程。即所谓的辩证体系,目前常用的有八纲辨证、脏腑辩证、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辨证、五运六气辩证,还有我们现在中医内科书中说不出名字的辩证体系等。它仅是发生在医生的大脑里的,所有医生又不是一个大脑,那么他们的辩证一定有很大的差别,但是治疗的效果却是真实有效的,这就不符合我们的常规的逻辑思维了,理论都错了,结果还能正确嘛。无法用现在真理的概念来解释的,连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都觉得的不可思议的。(具体的在后续中专篇讲为何爱因斯坦都觉得的不可思议,这也是东方文明璀璨之处)
出现这种结果符合事实而辩证的理论体系无法判断真伪 ,这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中医药方能治病,这是不争的事实。第二辩证的理论体系有很的大问题。
既然这些辩证体系在每一个人的头脑里无法实现统一,而且在临床中我们无法断定真伪,那我们做一个大胆的尝试,将其剔除去,中医临床就成了病象(病象:病证的症状、体征、舌、脉呈现的一种综合的状态表现)直接对应方药。
跳出这个框架,没有了这些庞杂的理论,再回到临床就发现感觉一切都舒畅多了。
此时我们就明白了,原来中医的辩证体系就是为了给一个解释而做的解释,是一个自圆其说的内容。
此时回看我们常学的《伤寒杂病论》我们发现仲景就是这么干的,没有任何庞杂的理论说辞,你看它的《伤寒论》就是六经病病象+证治,再看《金匮要略》也是病象+证治。
用这种方法实践于临床,我们中医临床的能力会大幅的提升。有这么几个原因:一、这种方法是符合真理的。二、没有了那些干扰我们的理论,我们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了。这种思维方法能打开了尘封两千多年的中医药宝库,病象+证治的理论看后世医家,我们所要汲取营养的纵深和宽度都是几何倍扩大的,纵深能上贯穿中药的起始阶段,下可至中医“焚书废医”。宽可至具有生灵生老病死之地。我眼中的中医就是如此之浩瀚广博。
这样的认识实属过于狂妄,几乎否定了中医半壁江山,其实不是否定了中医的而是清除了一些障目之物,能让人跟清楚的看到中医,中医这座冰山,我们只看到了浮出水面的一角,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医将是整个人类健康史上最亮的仔。
病象+证治是符合真理的,那它临床有效的深层次的核心是什么,中医到目前为止有没有触及到这个核心那。
既然否定了指导中医药的这些辩证体系,那么指导中医药的核心是什么
给大家一个准确的回到,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触及了生命的核心,只是我们没有解开而已。。。。(后续更新)
之后一 一分享,有些想法不够成熟,可能再过几年自己都觉得稚嫩,但是我想引起所有中医人以及广大的人群的思考,我们都知道任何一门学问只有突破理论认识才高歌猛进,中医也不例外,所以我想做一块砖头,引出大家对中医理论框架的重新审视和思考,建立起符合临床的中医理论框架。不足之处望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