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第一课:慈悲恻隐之念

用户2212620
创建于2022-10-23
阅读 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作为一名还未成年的中医人,在这里讲苍生大医的精髓骨骼,实属自嘲,但是有一点,我年轻气盛、血气方刚,一竿子能直入心底的笔直通透,故能道出大家不敢言之言。从步入中医到现在深爱中医的体会就是,若无慈悲恻隐之念想,你一定会没有沟通这些圣人的能量。领会圣人之学无从谈起。你慈悲心有多大,你能领略的视野就有多宽。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xī)、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这段流传千古的文字背后藏着唯一的能打开中医宝库的钥匙,除此之外再无门径。这段中医人人都会背,但是谁真正的去深入的理解过这段文字背后的情怀,是一种悲悯,是大慈大悲之人的写真,急病人之所急,苦病人之所苦,视人之父母如己之父母,视人之亲人如己之亲人,我们只有真将病患视如自己至情之人,我们才能真心的去帮助他们,去减轻他们的病痛。唯有如此我们才会不断探寻一切可以治愈的方法,唯有如此我们才能静下心来苦读、钻研经典、博采众方。上疗君亲之疾,下救贫贱之恶,中以保身长全才能得以实现。

各位亲,放眼整个中医的历史,请问那一位中医大家没有大慈大悲之心,又有哪一位求财的医生能够在中医史上留名而被后世所歌颂的。大成的人都有一个共性眼眸中泛着世间的疾苦,有着大慈大悲之念,有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心。事事处处心中都装着众生的苦难。他们都是心中无我,方成大我。

阳明先生言人人皆能成圣人,六祖惠能大师亦言人人能成佛,世间最伟大的两类人都是通过向内求本心、向万法的心念中求得的。那我们想成为苍生大医也只能在自己的心念中方能寻得 ,而大慈大悲是万念良善之源头。

目前国家各种慢性疾病在不断攀升,同时也迎来了人口老龄化的高潮,虽然中医在目前这种大环境下于夹缝中求生存,但也同时在逆境中迎来了新的机遇,这句话很应中医人的景,我们只有与圣人意念相通了,我们才能真正地继承往圣的绝学 ,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人生亦不过三件事立功、立德、立言。若有普救含灵之慈悲念想,三尺法神已成。


阅读 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