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乌齐教育印象

余生不韦
创建于2022-10-22
阅读 9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00:22

路过雪山

    类乌齐,昌都的后花园,植被茂盛,高山草甸,冰雪覆盖,牛羊漫山。最出名的特长是牦牛,马鹿,最温暖人心的价格低廉实惠的温泉,最盛大的活动是赛马,最惬意悠闲的是康巴花海……

    初到类乌齐,也是援藏工作第一次下县,虽然历经坎坷,颇多曲折,但最终还是成行了。心中既有期待、好奇,也要忐忑和不安。前行路中经过雪山,经历冰雹,这都是人生初体验,兴奋并充满了童真般的探索。但高反如期而至,击垮了我的自信和不以为然之心,心跳静息时候都达到了100,自己都能够感觉到心脏砰砰砰跳得厉害,仿佛要跳出胸腔一样。呼吸急促,太阳穴“突突”直响,无论如何调整呼吸都安静不下来,心中莫名的焦躁烦乱,无法稳定心态,身体偶尔甚至会出现抽搐,仿佛心脏突然间被人抓一把的感觉清晰而至。连续两天晚上整宿整宿睡不着,即使睡着了也很快就会突然苏醒,就此再也无法睡去,只能眼睁睁的熬到天亮。再加上心情也不太好,可以说此行出乎意料的不顺利,不顺心。今天推掉工作安排,下定决心返回昌都,竟然又因为核酸检验漏了一天无法买到车票,过不了县境的关口,一阵心烦意乱袭上心头。中午终于小憩了一下,情绪才慢慢缓解过来,但依然心率很快,但心情有了逐渐安静的倾向,为了更好的平复情绪,听音乐没办法,静坐没办法,只有转移注意力写点东西可能才有效,对于和文字打交道的人,也许这是一个好办法。于是打开电脑,零零散散的写了上述一段话,简略记录一下此次的类乌齐之行。

    教育是庞大的系统工程,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下面记录的都是点滴感受,也许不符合客观事实,也许没有充分的调查,也许带有个人主观感受,也许受限制于个人素养和学养,无法发现纷繁表面下的真相和本质。但这本来就是一篇随手记录,也就不苛求太过严谨的语言表述和思维逻辑,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聊以自慰此次的类乌齐之行。

00:41

经历冰雹

    机制体制篇

    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处在整个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之中,必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从来就没有什么关起门来能够办好教育的。象牙塔中的宁静也仅仅指的是环境,但却无法掩盖平静下的喧嚣和冰山下庞大的八分之七的体积。机制和体制是我首先关注的问题,也是广大教师可以拿来吐槽的问题,因为这个不是某个教师或者学校能够解决的,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聊这个问题,诉诉苦,表示无奈,也能争取到谈话者的同情和理解,甚至很多原本是教育本身的问题都可以推到机制体制中去搪塞和敷衍。

    1、行政干涉教育,事务纷繁,应接不暇,无暇兼顾,没有过多精力专心教育本然。特别是西藏地区政治敏感性强,政治事务较多,抽调师生活动较多,特殊地域特殊国情,应该充分理解,但如果过多过杂,难免有本末倒置之危险。

    2、县级财政教育硬件投入还需要提升,类乌齐县中学,全县只有一所中学,两千多学生。教室不够,师生宿舍紧张,厕所还是旱厕,每年掏粪都要花费20余万元,有点不可思议。生均办公经费还比较低,每生每年3百多元,远远低于内地生均1200元左右的规模。

    3、控辍保学任务艰巨。为应对义务教育全学龄儿童上学要求,学校对流生返校头疼不已,适龄儿童辍学学生数量依然较大。虽然政府包村干部已经在鼎力完成流生动员返校工作,通过整班整村移交的方式把新生送到学校,可以说政府是在履职尽责,是不留余力的,但学生在校留不住,千方百计逃离学校有如逃离监狱。这部分学生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困难。

    4、师资结构矛盾突出。没有根据学校发展前景和需求结构合理招聘教师,虽然总量不缺,但招来的老师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科结构需求。虽然学历绝大部分都是本科,但毕竟不是专业专任教师,还有一大部分是非师范类招聘,教师缺乏基本的师范类培养,即使是在已经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前提下,师范类培养的学生和非师范类学生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一所39个教学班的学校,地理专任竟然只有1人(不够),数学12人(不够),英语14人(不够),音乐有8人(富余),化学有10人(富余),美术5人(富余),计算机7人(富余),这些都是结构不均衡的体现。汉族和少数民族比例31:157,男女比例79:109

    5、教师的成长引领缺乏一个系统的设计和强力的骨干示范,工作室机制是一种尝试,效果如何未为可知。教师成长的内生动力才是教师发展的真正原动力。激活内生动力,让教师意识到谋求自身在教育行业的发展才是根本。但如何激活?这里涉及到学校理念,管理手段,人文情怀甚至是大环境下的机制体制问题。

    6、教师激励机制的缺乏成为教师成长的一大短板,激励并不仅仅是金钱,是否还有其他的激励手段,可以思考。不仅西藏如此,内地大部分公立学校也相差无多。

    机制体制非我等可以解决,甚至连提出建议的可能也没有,因为一是没有充分调查,二是我们不是行政体制中人,不了解行政运行逻辑和规律,三是涉及社会经济多方面因素,教育的外部问题从来不是单一的问题,它是综合的,复杂的,迟滞的,这需要上层决策,协调权衡,利弊分析,多方沟通。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在可操作性,可实践层面,在“计”与“术”的层次角度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引导和启发,希望能够唤醒更多沉睡的教师状态。至于涉及到“道”的层面那就交给那个层次的人来解决吧。

    教师发展篇

    得益于政府机构的努力和家长对孩子上学认识的提升,近几年类乌齐县中学学生规模大幅度增加,从最初设计的1800人扩展到现在满员情况下的近2800人。由此带来师资力量的极速提升,近五年来新招聘的教师占了学校近半,近三年来新招聘的教师就有70多人,因此,学校整体师资年龄结构都比较年轻,教师引领和培养任务成为当前突出的矛盾。

    我们在类乌齐县中开了三节公开课,和老师座谈一次,参加了一次地理组教研活动,和九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座谈。经过实地访谈,现场调查,我就师资培养情况做出如下分析总结:

    新招聘教师整体提升了全校教师的素养,学历水平和教学层次能力,年轻人有想法,有干劲,有对新鲜理念、事务容易接受的特点,但也容易消极气馁,容易受到校园文化中不良成分的影响,容易躺平,但无论如何,这给县中的发展带来鲜明的转型机遇。

    这是优势。劣势是学校层面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力不从心:老教师大部分明显水平能力较低,无法给青年教师指引道路,示范教学;学校教研管理的规范性还比较薄弱,虽然有教科室,但还比较限于做材料,做记录,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安排,监督管理、创新仪式、教研新方法新业态还比较欠缺;学校培训工作还不够到位,很多青年教师反馈一两年都没有参加过一次现场培训(当然网络线上培训不计,这种行政性的安排对青年人来说就是挂机费电截屏打卡的事情);学校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的资源支撑还远远没有到位,我参观了一下图书馆,基本上都是破旧的捐赠学生图书,教师教育教学书籍几乎为零,很多有想法的年轻人都是通过自行购买的方式来获得书籍,学科网络资源也比较欠缺,各类辅导资料、试卷编写等皆有较大问题。

    优秀的青年教师比比皆是。我在教科室就碰到一位在玩手机游戏的年轻人,我问了几个问题:“你是如何备课的?”“你们学校的教研活动是怎么开的?……”这位年轻人讲得头头是道,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程序合理,不管他实践操作是否能够做到,但至少在理论层面是清楚并接受新观点、新理念的。为此,我大为赞叹。随后在地理组教研活动中我又碰到了几位年轻教师,专业出身的只有一位,其他都是体育、英语、语文、化学学科转岗过来的,但他们都充满激情,有想法有活力,认真听课备课评课,教研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普遍反馈的问题是:缺少骨干引领和系统的培养体系,基本上都是原生态自然生长,至于能够长成啥样,是参天大树还是灌木草丛那就不得而知了;普遍都比较迷茫,不知道日复一日的教学出路和提升的台阶在哪里;他们都能够数量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对教学工具都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几个县区的期中期末联考,好分数扫描改卷系统的运用上都比较熟练;教师横向之间的交流很少,县区之间的教师基本不认识,只认识本年级组、本备课组的老师;没有新教师入职培训,也没有传帮带体系,各级各类培训稀缺;有质量分析会议,但效果如何就两说了。归纳起来就是两句话:教学引领示范为最重要的成长需求,教学资源提供为最主要的成长养料。

    学生情况篇

    藏区学生给我的总体印象是:勤奋好学、渴望求知、淳朴善良、礼貌待人。此次类乌齐之行,我召集了九年级部分层次学生十余人座谈,还有一个让我意料不到的特点就是语言表达清晰,思维逻辑顺畅。在座谈会上,我询问了关于作息时间、课外活动、班级容量、教师印象等问题,学生反馈出来的结果是:喜欢幽默有趣、鼓励关心学生、一视同仁的教师,对偏心、拖堂、板着脸、教学不负责任、言语伤人、歧视学生、过度严格、体罚学生的厌恶。对于大部分住校生,长时间的学习他们都没有太多怨言,课外活动的丰富是他们最喜欢的学习类型。喜欢地理、历史、语文、藏文,对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有一定的畏惧,成绩质量较差的体现也非常明显。学科短板突出,学生学习方法技能的提升,这将是今后发展提升的关键环节。

    对下县对口交流的几点流程建议:

    1、组织召开校级领导、教务处、教科室相关人员的座谈会

    2、组织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

    3、参与至少一次教研活动

    4、组织学生访谈

    5、开展一次学科或者教师成长方面的讲座

    6、上几节示范课,进行评课交流

    7、听几节课

    8、形成诊断性调查报告、给出提升教学质量、教师成长、学生学习方法的可行性建议措施,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和效率,指导班主任的教育管理

    9、确定学科骨干教师的人选和沟通联系,选好“领头羊”

    对工作室的引领辐射作用的几点意见:

    1、向县区教师提供学科专业书籍并合理开展读书活动,引导教师读书,读专业书。

    2、向县区教师提供学科资源,比如资源平台、试卷作业、考试命题、多媒体运用等。

    3、组建工作室县区学科辐射网络,通过“云课堂”,“直播活动”“微信群”等形式保持密切联系。

    对傅玉香老师的评课

    1、加强了课前导学这一前置性教学环节的注重,在充分预习引导的基础上授课,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是教学环节充分到位的体现。

    2、教学重点和目标的突破扎实到位,这是教学设计的扎实体现。课堂围绕中国地形的三级阶梯划分,地形区的分类,阶梯状特点的形成和价值深入挖掘,从辨析概念到组织课堂活动,从知识点讲解到课堂检测运用,流程顺畅,自然生动。

    3、地理学科注重读图填图,这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通过反复对照,多次展示和训练很好的解决了这一学生技能的训练提高。课堂上能够巡回指导,辅导纠错,归纳错误类型,及时巩固,体现了辅练结合的特点,最大限度的巩固了新知又不会给学生带来过大的作业量。课堂注重学生互动和相互配合,一人读图一人填写,体现了合作的精神要素。

    4、学科融合,文化价值熏陶见缝插针,于无声无形中感染学生,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在讲述三级阶梯地形特点的价值时候不是直接呈现结果,而是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思考,采用问题层进的方式,符合思维渐进性的特点。应用“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三国演义主题曲,结合语文的学习,启发地理的思考。三级阶梯的价值分析过程中蕴含了文化、经济的思考,在大地理观的思维导向中树立了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学科育人。

    5、课堂很少使用多媒体,一是符合教师风格,二是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全程板书书写,能够带动学生思维节奏,不至于过快。体现了能够结合学生学习基础进行技术赋能的灵活掌握,不至于出现为了技术而技术展示的华而不实。课堂总结指导学生画重点,方便巩固记忆,符合藏区学生基础薄弱但记忆强大的特点,为知识点巩固得分,提升教学成绩奠定基础。

     

阅读 9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