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历史经验论,重构历史话语权

海大夫
创建于2022-10-22
阅读 6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金秋十月,潍坊市高中办学水平评估督导组领导专家莅临我校开展督导评估工作。

我很荣幸能被“抽中”,作为高中历史学科的代表进行了一次课堂展示。

高一15班展示课现场

课后,历史学科刘海霞主任组织老师准备督导组调研所需资料。【目标明确,真实+分工具体+责任人到位】

下午,教科院领导专家张老师反馈高中历史学调研情况,高中部老师积极参与。

张老师重点谈了两大核心问题:

第一,调研反馈情况。其一,充分肯定潍坊实验中学大单元整体学习的成果,高度赞扬了历史学科主题式教学;其二,对上午听课情况进行点评,非常赞同大单元整体学习之下的重构拓展课,当然也给与了上课教师陈玉海老师一些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

附:陈玉海老师上课思路及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第4个学习阶段:重构拓展。

本节课仅仅围绕着“对高频错题的研究”,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等方面完善起第二单元的思维导图,同时也借助重构的思维导图辐射整个单元的复习。

导入以本班的学情反馈及错题的归类为切入口。同时借助学情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突出思维导图重构,唐朝制度创新及解题方法的总结。

学习活动围绕:高频错题分析展开。

我根据错题分出两类:文字表述类和图表类。文字表述型,先引导学生自由分享成果,老师在此基础上采用前后贯通的思路,将考点回扣到重构的思维导图里并借此整出一条条发展线索,比如儒家思想演变,中枢权力演变,征税标准变化对唐宋社会的影响等等,然后再从作答方法上总结了文字表述类选择题如何抓主旨问题。图表类问题,基本也是沿用此法。最后借助学生分享的一条主观题信息,上升到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并再次借助思维导图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社会心理五个方面做了总结。

不足:很明显本节课缺少必要的当堂达标检测,学程里尽管早已设计了4个训练试题,但由于自己课堂节奏把握不够合理,导致没及时处理,包括最后批历史循环观,没能让更多学生参与成果分享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利于历史思维提升,需要自己以后在专业和教学管理方面改善、精进。

第二,教学策略。张老师强调了以下4个方面:

1.高度关注新课标,牢固树立课标意识。比如世界古代史弱化古希腊罗马历史,突出世界古代文明的多元性;新课标反映的是中国自主性研究的成果,是服务于当下国家的建设。

2.树立主题意识。以大概念引领,在单元内部及单元与单元间整合;训练学生历史逻辑思维表达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会在史实与结论间“搭桥”,明确其中的逻辑关系,比如孝文帝改革与利于国家统一间的逻辑关系。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基于研究最新学术成果基础上多视角研究历史问题,看待历史现象,铸造符合中国的历史话语体系。

4.提升历史课堂育人水平。教师肩挑“立德树人”的重担,“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不是靠喊口号,老师必须引导学生找史实、寻学理的支持,还原历史结论的思维过程。张老师在这里特别强调,要打破原有的历史经验主义,重构历史建构过程。个人觉得这是本次历史督导评估的最核心要点:从经验中学习只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途径之一,但是如果以为经验必能将我们带到离真相最近的地方,那就会陷入经验自大陷阱,丧失对历史建构的话语权,自然就会失去对未来的预测力。

最后,殷建国主任和刘海霞主任对本次高中学科督导评估做了系统总结:督导赋能促发展,打造知名历史品牌!




阅读 6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