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送课倾真情,鲁疆交流共提升——东营市实验中学语文学科发展中心送课交流活动

一袭烟雨凝芳华
创建于2022-10-20
阅读 30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为深度推进东营市实验中学与新疆喀什地区二中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向深、向实、扎实有效地开展,促进文化润疆和鲁喀教师交流交往,充分利用和发挥好东营市实验中学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日前,通过援疆教师陈雪峰主任的牵线搭桥,东营市实验中学语文学科发展中心举行了“送课交流共提升”教学活动。针对喀什二中教师的需求,实验中学高级教师卢玉兰和青年教师杜芳华共同执教了《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课。

       在此次交流活动中,杜芳华老师执教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导读课。本节课,杜老师把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如何引导学生从纪实文学的角度去阅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基于这样的考量,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给予阅读方法的指导,为学生下一阶段更加细致地阅读作了一个引领。  

      《红星照耀中国》被称作不是党史的党史,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出版后,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使成千上万的中国青年走上了革命路。    

      为了指导学生更加有效地阅读,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序言、读目录、摘录要点、写感想式批注。通过读序言,引导学生快速把握“红星照耀中国”这一历史预言产生的社会背景;通过读目录、摘录要点,引导学生掌握厘清文脉的方法;通过学习感想式批注的写法,引导学生明确作者的立场。通过多种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在阅读篇幅较长的作品时就不再无所适从。

    

      在学法指导的基础上,杜老师又进行了学法迁移,并以任务为驱动布置了下一步的阅读任务。

      在《红星照耀中国》导读课的基础上,学生在完成了为期六周的阅读任务之后。卢玉兰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堂精彩的阅读推进课。

        

      在执教阅读推进课的过程中,卢老师一直秉承由浅入深的原则。    这节课的出发点基于两个,一是斯诺在书中提出的问题;二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而有的学生的问题恰恰是基于这两方面问题的整合:“我的疑问是斯诺的一个问题,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基本争论是什么?”从事实的层面讲,这个问题学生已经了解,但是还不能整合、概括、提炼出整部书的大概念“中国共产党一定能”。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这既是对学生阅读的尊重,也是深层打开这部书深度阅读的金贵钥匙。学生基于自己的阅读感受,已经触摸到这部书的独特价值,但又由于受“泛故事化”阅读习惯的影响,不能将自己的思维引向深入。卢教师基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方式,借助学生的阅读状态,顺势引导学生进入围绕大概念思维的状态中——“如果我们把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提炼、深入探究,就会发现核心问题;解决了核心问题,其他具体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整本书阅读的核心目的是“立德树人”,卢老师的课堂紧紧围绕大概念“中国共产党一定能”的整本书阅读要实现从事实性知识到大概念深度理解的阅读,对接当下的现实,从更长的历史维度理解“中国共产党一定能”这个大概念,最终达到既建构整本书阅读方法,培养整本书阅读能力,又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一定能”核心大概念精神实质,进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天微凉,心却暖;路虽长,情却真。据悉,喀什二中初中部将在教研活动时间,集体观摩这两节名著阅读课,并与东营市实验中学进行深度交流,共同推进新课程标准下“整本书阅读”的策略。

        

    

     

   

    

阅读 30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