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8日晚,于都县贡江镇蔬菜场村委会举办了一堂由于都达康血液透析中心丁庆华主讲的关于《每5个孩子就有1个抑郁》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丁庆华提出关注青少年抑郁症,是父母的必修课。如果你的孩子经常失眠、敏感脆弱、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性格易怒易哭、甚至自残自伤。这些突如其来的消极情绪绝对不是“矫情”,他可能患上了抑郁症。
而“矫情”对于“天真烂漫”的孩子来说,这显然是更加无法被家长理解和接受的。
但我们根据2008年中国健康委的数据显示,中国有接近3千万儿童和青少年(小于17岁)有抑郁情况。2012年,中国大陆25个地区2679名青少年(10-25岁)抑郁比例为20.3%。也就是说大约5个孩子中有1个有抑郁倾向。(可能现在达到了4个孩子中有1个有抑郁倾向)
可是绝大多数的父母,可能没有力量去共情孩子的痛苦,于是采取嫌弃、无视、甚至挖苦的方式,强迫孩子快速恢复状态,以免搅动自己的情绪。
但归根结底,父母和家庭才是帮助孩子抵御及化解抑郁的关键,功能健全的家庭是孩子的庇护所。我们需要看见孩子的情绪并且承认它,接纳它,并允许它的存在。父母和孩子的付出是平等的,尽可能的多抽出时间陪伴我们的孩子,理解他的情绪,了解背后的原因。做出有效的沟通,做孩子最坚强的后盾,温暖的家庭氛围会让他在心里觉得心安、踏实,从而慢慢找到生活中的自信。
更多时候,孩子其实不需要解决方案,而是需要你静静的守护着,告诉他们:我还在。其根本就在于双方建立起稳固的亲子关系,父母能够承接住来自孩子的情绪,无论是什么都不会被轻易摧毁,且拥有看见、接纳和支持,当孩子经历创伤时,可以为其构造疗伤的环境。这样,孩子便不会在消极情绪中沉沦,成为抑郁患者。
科胡特说:父母亲是什么样的人,比父母做了什么更加重要。
所以,育娃先育己,和孩子共同成长,不断完善人格,才是真正的为人父母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