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孩子是“皮夹克”和“小棉袄”。
你别管他是“漏风”,还是“黑心棉”。
总之,
她/他---是你最柔软的地方。
我们很自然的将孩子当作小孩,
就像我们在父母面前也是小孩一样。
好像我们很少发现,
那个让你开心,把你“气懵”的家伙,
他/她在生活里那个被忽略的形象
奥特曼的化身
难道,
她/他不曾感动你,
不曾用他的天真和微笑,
让你坚强?
在生活中不如意的那一刻,
不正是你自己的“奥特曼”
在拯救'你的开心”
“你的坚强”?
有时候
我常会想起那个
拯救世界的
调皮捣乱的角色
那一刻
每一个他/她
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熟悉的
角色?
有一种服装
它叫school uniform
校服
它是种神奇的存在,
每个人都有共同的记忆,
你或许依然记得当年的自己
那天,
每个孩子提着塑料袋回家的时候
那就是一个开始,一种改变。
那些个性,好看的新衣服
那一刻的魅力却远逊于校服
从穿上校服摆拍 晒圈的那一刻起
变化“如影随形”
穿起校服的那一刻
故事便进入了新的篇章
看校服的我们
你不曾遭遇的相似
如果你只是好奇双胞胎
好奇于谁是老大谁是老二时
有一种相似
或许那是只有老师才有的经历
那叫“傻傻分不清”
颜值和名字总会让人
一时分不清谁是谁?
张冠李戴-----不再是种错误的表现
它很幽默
让你笑的“不知所措”
原来,
老师也有“犯错”的时候
更精彩是张冠李戴的过程里
那跟着“懵圈”的“小黄人”
不信,你看
每天都有说不完的激动
总是渲染短短的课间十分钟
可就是短短的十分钟
你可以经历和电视剧一样的
画风突变
还有那突然的
地震演练
全情投入
连表情都在演练
投入
是种态度
配乐
真实地
反映了我内心的波澜
有时候你得用洪荒之力
去接受那各种场面
此刻的我需要几张照片平复下
我不断起伏的内心
整个画面突然好温馨
课堂纪律
听令而行
坐姿端正
个个乖巧可爱
这就是神奇的遥控器
可以控制音量
更可以定个画面
就像1 . 2 .3
木头人
个个努力坐得
比周围更端正
小小眼神
满满的意味
关于快乐
每个人都很投入
个个“戏精”啊
手舞足蹈
表情到位
再远的地方
都在努力出镜
你告诉我
谁是主演
谁是配角
个个
全场我C位的气质
有时候孩子就是大人的老师
只是我们不知道
只有突然那一刻
才明白
绿色的操场
红色的楼
映衬着黄蓝相间
各色的口罩
也是种穿搭风
背起书包出校门
东西两路把家回
卖力的121
引得远处的
爸爸 妈妈 爷爷 奶奶
努力踮脚
寻声而去
各自找各自的骄傲
有时候大人也很卖力
因为疼爱
更因为期望和寄托
这就是生活
有人去疼爱
有人去关注
而有人
被疼爱
被关注
本周“乌龙”
同桌的友谊,有时候是从拿错书本开始。大人的联系,有时候是从找书本开始。没书本的人,他很焦急。
“丢书”的那一刻,”讨论着“1号本”和“2号本”的关系和重要性。
找书本的人他很忙碌,得从“1,2,3,4........”和“复韵母”“平舌音”“翘舌音”的忙碌中,去做这种颇带点推理环节的事情。
再沉默的家长,为了找寻失踪的本子,完成了从沉默到活跃的转变。就像写作文一样,写好“寻找本子”的句子,然后点击发送,焦急地盯着屏幕,等待着答案,哪怕是回应。
啥叫激动?找到本子的感觉,大概就是这样的。
只是这当事人,压根不理解那个人的感受。
那个人,多少遍在心里说着“孩啊,为娘不容易啊,你得长点心啊”。
就是不知道,第二天课间十分钟的小广播,各路大侠会不会在那里播报----------昨晚的,关于作业的那些事。
虽说是乌龙,哪个不是争分夺秒,暗暗较劲呢?
不得不说,乌龙里的寻找,就是那暗暗较劲,比赛的高光时刻。
最后说一句,为了比赛可以正常进行,也为了不必要的“上头条”,看好自己的本,带好自己的书,就一切OK啦。
本周学习花絮
每个小小舞台
都需要被关注
每一次登台
都应该被记忆
出色的每一个人
照不照镜子
很重要
看看熟悉的视频
就像给臭美的他们照镜子
总会发现自己的美
都需要被赞美
什么叫作骄傲
阳光的微笑
自信的步子
智慧的声音
微笑很甜
步子六亲不认
声音很大
培养孩子的骄傲
需要我们每一个人
都不曾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