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 2022 年全市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快普通高中推进育人方式转变,研究探索新高考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让课堂教学充满灵动、走向深度、提升素养,推进课堂教学升级迭代,营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改革氛围,2022年10月10日上午,教研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展示及专家点评活动在我校初中录播教室举行。
上午8点,昌乐一中所有技术学科老师齐聚初中录播教室,共赴这场知识的饕餮盛宴。
我校李秀敏老师出示《运用选择结构描述问题的求解过程》
李老师的这节课很好的落实了新知探索课的教学要求。
本节课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必修1《数据与计算》中的第四章第二节《运用选择结构描述问题的求解过程》,学生已经了解了Python基础知识、学习了算法描述和顺序结构的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一、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本节课李老师确定的学习目标为:
1.掌握Python单分支和双分支选择结构的语句格式。
2.能够针对问题设计算法并能够用流程图正确描述算法。
3.通过问题的解决,体验运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三个目标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基础,体现了对本节课重难点知识的准确把握,既有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也有过程与方法的引领,目标描述简明、具体、规范,清晰,可操作性强。
二、情境创设恰当,体现立德树人要求
李老师以新冠疫情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为大背景,整节课的活动设计都是围绕疫情防控探测机器人进行条件判断这一情境组织教学。活动梯度层层递进,从口罩检测到体温检测再到绿码检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教师引导下发现问题、明确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问题求解的思考力的发展。有的老师的课在导入的时候创设了一个情境,但后面的教学活动全部游离于此情境之外,这样就偏离了情境创设的初衷。此外,本节课在疫情防控的大情境中,巧妙的渗透了人民至上、科技强国、强国有我等主流价值观,潜移默化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学习活动设计层层递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本节课的学习活动设计能从学习内容出发、符合学生实际,合理的对学习内容进行了分解。问题的设计既相对独立又有关联性且步步深入。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和呆板的说教,而是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完成新知识的探究和学习,促进思维发展。
在巩固提升环节采取了必做作业与选做作业相结合的方式,既让全体同学巩固了本节所学知识,又为高层次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体现了分层教学的要求。
四、学习方式多样,目标达成度较高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方式。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各学习小组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在老师的组织引领下小组之间先进行互评,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实际需要采用集中讲解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指导方式。
最后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整理知识网络。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目标的达成度较高。
五、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本节课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任务能够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很好的体现了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李老师针对每个活动都设计了详细的评价量表。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自己这节课的收获与欠缺。在自我评价的同时也进一步反思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能够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课后潍坊市教科研信息技术教研员李永晓主任对本次李秀敏老师的新知探索课进行评课,他指出: 本节课任务设置注重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必选作业与选做作业相结合,最后在作品交流环节,可以利用学校的服务器平台搭建一个小型的作品存放展示平台,让学生既可以存放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浏览其他同学的作品,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