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区第八小学 黄丽媛
漂亮精致的学生作品,是否就是对美术课堂的教学的肯定?其实在我们追求结果的同时,在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还需要关注,例如:习惯、思维、合作等。以下是我在平时课堂实践的基础上,对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一些习惯的培养做的一些思考。
在美术课堂,老师不能只注重学生作业的质量,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确立。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窗口期。反思我的美术课堂,做了以下思考。
一、培养学生用心倾听的习惯
对于学习而言,能够倾听别人的讲话,是学生从小要养成的基本学习习惯,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素养和品质的基本条件。课堂上老师的讲授,同学的答评,都是以语言进行传达的,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语言讲授时,要用抑扬顿挫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用心听,在示范环节要用娴熟的示范过程打动学生。对于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来说,要时刻关注学生倾听的状态,避免出现作业完成环节不知所措,评价环节支支吾吾,无言无语。不能用教师教授的技法和美术等相关美术用于进行评价。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有效调节动手操作的难易度,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动手表现,给与及时的鼓励和认可,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不同的成功体验,会激发学生积极动手习惯持续养成。
例如在《我爱我家》一课时,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为了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可以配合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和学生的照片、引导学生回忆在家中和家人的幸福有趣的事吗?那些是最有特点,最有画面感,最使你难忘的?通过这样的手法,吸引学生的注意,达到了学生倾听的习惯的逐渐培养学生有意注意和倾听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在一些美术课堂中,学生不善于思考,出现描画教材上和模仿同学的作品,基本没有主动思考的习惯和过程。学生学习美术活动过程,归根结底是激发学生善于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的过程。美术教材在设计环节中,设计了诸多的设计想象课,从不同方面和侧重点对学生进行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习惯培养。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改变事物本身固有色彩和形状入手,一步一步化解学生固有的思考认识,点燃创新的火花。
例如在教授《京剧脸谱》一课时,除了让学生知道已有的固定脸谱的特征,所代表的人格涵义之外,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脸的装饰具有鲜明的善、恶、美、丑之分,你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脸谱的描述、表达了一种判断倾向、这样的思考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学生抛开固有的思维模式,能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反思的培养,加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
美术课程具有极强实践性,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体验,让学生再动手操作中去体会和探究问题,逐步形成一定得美术技能与技巧。在一些美术课堂学生动手操作意识淡薄,动手操作习惯没有长期得到锻炼和养成。用胶用刀存在操作不熟练。这些基础性的动手习惯和基本功不养成,直接影响着学生作品的质量。
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
所谓“合作探究“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策略。既考虑到学生能力,性别等因素,将他们科学分配到异质小组中,鼓励同学间彼此协助,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到团体学习的目标。合作学习能提升学生学习成就、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等、现在学生所处家庭等客观因素,加剧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在小组中一般很少考虑同伴的学习感受,对自己在小组中应承担的责任意识淡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每人小组起个响亮的名字,请小组成员谈谈大家起这个名称的涵义。大家经过整合不同的看法,最终选定的名字,你喜欢吗?从起小组名入手,培养学生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养成合作探究的习惯。
五、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习惯
长期以来,教师一直占据着评价的主体。优良中差一刀切的评价方式,使学生评价鉴赏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这样的鉴赏状态,导致教师在一些评价环节上的有意创新,会被学生评价时胆怯、无言、冷场的冷水浇的兴趣全无。新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教育的任务已不能再是向学生灌输多少现成的知识,而必须让学生在新的学习氛围里,能通过分析和思考,实践与探究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和评价,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