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思政课 筑梦新时代

晶🎀
创建于2022-10-08
阅读 3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长春北师大附属学校思政课程研究中心项目式推进课程建设纪实


      “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

05:30

      课程建设是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环节,北师长附第三个发展纲要明确了学校的主导课题为《基于扎根教育理念下的学校全课程建设实践研究》,在此指引下,学校七个项目中心相继成立并有效推进全课程建设。作为七个项目中心之一的思政课程研究中心,不仅肩负着课程建设的重要职责,更承担着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项目中心成立之前便开始了必要的尝试,成立后更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开展了卓有成效和实效的工作。

      2021年9月,长春北师大附属学校思政课程研究中心成立。中心的研究人员主要由思政学科专职或者兼职教学人员构成。

一、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中心主任:侯天宝

      中心核心成员:范纯静   刘文佳

                               王    娜   燕    楠

                               由盈光    刘    晶

       其他成员:长春北师大附属学校全体思政教师及各学段班主任

二、主要任务

      1.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思政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通过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围绕日常教学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

      3.提高本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

      4.构建思政教育教学创新体系,创新教学思路、内容、途径和方法,提高思政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三、以往开展的相关项目

      1.理论探索

      2020年7月,由侯天宝副校长带领思政教师团队完成吉林省重大课题《“十四五”时期吉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并顺利结题。

      2.实践研究

     (1)学科内课程开发: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2021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中学政治组在建党百年即将到来之即,在校党总支书记李秀季同志的带领下,共同录制了系列微视频,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弘扬党的伟大精神。中学政治组全体教师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的追寻,发扬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帮助学校青年学生、共青团员及党员教师 “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磅礴精神力量。中学政治组全体教师深入、全面地理解党的伟大精神,并把这些精神课程化和系列化,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伟大精神讲解,更好地呈现出了党的伟大精神谱系。希望通过对微视频的观看,能真正把握住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并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奋斗的历程当中,主动承担起了复兴民族的伟大重任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激发北师长附广大师生进一步努力奋进,踏实学习、努力工作,以实效和优效为建党百年献礼!

    (2)融合课程开发:

      北师大长春附校成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集团全课程建设研究课题项目”先行示范校后,经过一二阶段的研究,学校基本确定“扎根的教育”课程体系——“一三五七”课程体系,即一个理念、三级课程、五根育才、七类融合。2021年10月20日,经过一个月的反复研究推敲,在陈靖慧校长的带领下,首次尝试跨领域与学科类的融合课程实践研究,本次融合课程,以最近国家加强未成年人防止网络沉迷举措的热点新闻为切入点,融合八年级语文、信息、心理、道德与法治四门课程,涉及语言、人文、科学、健康、技术等领域。其中,第四节课道法课授课教师为我校思政教师王馨锋。王老师从国家出台网络防沉迷政策入手,同时借助语文课调查问卷及信息课的数据结论为依据,探讨关于责任的相关话题,什么是责任?为什么要承担责任?更好的承担责任要求我们怎么办?体验角色,承担责任,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这节课不仅是学科内单元间的融合,更是学科之间的融合。

      3.课程成果推送

    (1)新华社平台

      思政教师侯天宝、范纯静、刘文佳、王娜、由盈光多次带领学生参加由新华社和长春市教育局联合录制的时事新闻课,通过参加时事新闻课,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同时,学生们更是接受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

    (2)学习强国平台

      疫情当下,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通过在全省大中小学讲好吉林抗疫故事,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在抗疫大考中筑牢信仰之基,我校思政教师王娜精心录制了大中小学一体化系列战“疫”思政微课,课程名称为:《生命的思考》。以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为核心,以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为重点,根据教学对象实际学情,在故事中突显吉林抗疫成就,高中学段诠释伟大抗疫精神,大学侧重抗疫过程中,青年人的责任担当。旨在以此次疫情蔓延之“危情”,抢抓思政课一体化教育入心、入脑、入行之“机遇”,创新一体化新路径。

四、成立项目中心的意义

      1.从学科建设角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思政课是落实⽴德树⼈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从纵向上看,打破学段壁垒,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各有侧重、阶梯式推进,将知识学习、情感体验、价值引导融为一体,增强思政课内容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进阶性。从横向看,在理论研究方面,打破学术壁垒,推进跨学科交叉研究,深化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念、意义、原则、方法、机制等内容的研究,有利于学科建设的科学性、完整性。

      2.从融合课的角度

      德育思政与思政德育一体化课程是我校“扎根教育”课程体系的融合课程之一。“融合课程是一种跨学科的深度整合,要将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技能通过某种关联统整到一个系统学习之下的课程”。思政课程研究中心为我校“扎根教育”课程体系搭建融合课教学研究平台,针对某一主题,各相关学科从本学科专业知识的角度去解读,在完成本学科知识的学习之外,打破学科壁垒,进行学科和知识的融合,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从学生发展角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不同学段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小学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课程的开展能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筑牢正确的“三观”,厚植爱国情怀,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和国家认同。

      4.从教师发展角度

      在教学实践方面,思政课程研究中心搭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平台。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专题培训、融合课研讨、主题课展示等教学活动,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本学段教学的重难点,更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更好推进各学段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研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能坚定教师讲好思政课的使命感,强化教师讲好思政课的责任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5.从学校发展角度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人的发展是全面的、整体的、连续性的过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遵循这一规律,是引导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青年的主渠道,是助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

阅读 3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