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国“是建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地方政权,它建于西汉元帝时期(公元前37年),前后更迭28王,历经705年。高句丽建国之初位于中国的境内,但随着逐渐扩张,国土延伸至现今韩国的部分地区,后来都城也迁到平壤,这也是今天的韩国将高句丽视为本国历史的原因。
在中国南北朝分裂时期,高句丽达到鼎盛,控制了朝鲜半岛及中国辽东半岛。
高句丽人原本是居住在我国吉林北部的扶余族人,因部落内部分裂,一个叫朱豪的头领率部众南下,在今天的辽宁抚顺一带建立了“高句丽国”,朱豪为高句丽国始祖。高句丽第一 个都城在辽宁桓仁县的五女山城。后迁吉林集安(旧称缉安)。集安是高句丽第二个都城。共有19代王在此建都425年。在高句骊3个都城中,属集安建都时间最长,( 五女山城40年,2代王,平壤8代王,241年)因而,高句丽的大量遗存在集安,要弄懂高句丽历史,先从集安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4年7月把集安高句丽遗址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并高度评价高句丽都城遗址“体现了已经消失的高句丽文明,展现了人类的创造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
集安是鸭绿江畔的一座边境小城,对岸便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这里山青水秀,风景优美,人们过着悠闲、安逸的生活
在小城的周边横亘着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城墙。这里曾是高句丽都城的山下城(又叫国内城、平原城)所在地。高句丽都城分为山下城和山上城两部分,它们一起构成了独特的防御体系。平时,人们在山下城耕种、经商,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一旦发生战争,城里居民便转移到山上城拿起武器抵抗入侵者。
山上城建在离山下城5华里的丸都山上。城墙依山势而建,攻防兼备,坚固而实用。城内有宫殿、兵营、水井、蓄水池、瞭望台等遗迹。然而,最让人震撼的是,在峡谷中有一个气势恢宏的古墓葬群。4700多座形态各异的古墓密密麻麻的分布在碧草如茵的台地上。
早期的墓多为石墓。
晚期的墓多为土墓。
集安城东北禹山脚下埋葬着两个高句丽王。车行4公里,远远便望见一个巨大的土墩,这便是著名的好太王陵。
墓室内外
好太王名叫谈德,他是高句丽第19代王。好太王是他死后的谥号。在位时间374年—412年。他的陵墓属阶坛积石石室,原有石阶21层,由于年代久远,墓表的石头大都散失殆尽,只剩一座残高14米的土丘。墓室位于第8层石阶上,内有两座棺床。
距好太王墓东360米,有一黄色琉璃瓦覆盖的碑亭,里面矗立着一座巨型石碑。该碑为好太王的儿子第二十代王寿王为其父所立。碑为角砾凝灰岩粗制而成,近方柱状。碑身四面环刻汉字隶书碑文1775个字,碑文涉及高句丽建国神话、早期王系、好太王攻城略地之功绩,以及守陵制度等。该碑是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高句丽考古史料。它的发现,确认了自中世纪以来为人们所遗忘的高句丽文明及中心所在,在东北亚考古遗迹中占有重要地位。享有“”东亚第一碑”的美誉。
长寿王陵的南面
长寿王陵的东面和背面
在好太王陵的东面不远处,有一座被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将军坟“的巨形墓葬。经专家考证,它其实是第二十代高句丽王“长寿王”的陵墓。整个陵墓采用了1100余块精细琢磨的花岗岩石砌筑。阶坛高7级,砌石22层,四边各有3块巨型护墓石。总高12.4米。此墓酷似古埃及法老王墓,故被人们称之为“东方金字塔”。
在王陵的背面,原有5座陪葬墓,现仅余一座。据考证,这5座陵墓可能是近臣或妃子的墓。阶坛形制与王陵略同,只是规模较小,且无护墓石。
昔日祭坛早已湮灭难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