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奶奶走后的第一个重阳,这些年来,每年的这一天,我都要去看她,给她买礼物、买好吃的。上大学的时候,没有钱,每年重阳就买几块重阳糕,上面插着红的绿的小旗子,很应景、也很喜庆。后来工作了,重阳会买一些水果、糕点,有时也买鞋子、衣服,总之不刻意,想到什么就买什么,孙女买过去的,他们总是喜欢。那时候爷爷还在,见了我去总要开心的调侃我,我们家的静儿现在比爷爷有钱,我以后要拍拍你的马屁呀;再后来,爷爷走了,奶奶的年纪也大了,能吃的东西越来越少,但重阳节这天,刮风下雨奶奶也总是盼着我去,不为礼物,只为这么多年,我们之间的一个默契。
今年的重阳,奶奶不在了,中午带爸爸妈妈出去吃了午饭,妈妈不经意的说,奶奶不在了,以后的重阳节你要给我们买礼物了吧。我说不买,在我的心里,对父母的好,贵在平时;对父母的孝顺,无关节日,只有重阳,是我跟奶奶的约定。
奶奶在娘家是老大,父母去世得早,她是大姐,拉扯、帮衬着弟弟妹妹长大,像一只老母鸡,护着他们。乡下的姨奶奶,到南通来看她 ,小住的日子里,奶奶总是变着法的给她弄好吃的,不准她做事,不准她操心,就让她养身子。那时候,我懂得了什么是手足情深。
爷爷在家也是老大,奶奶嫁给了他,成了家族里的大嫂、大伯母、大奶奶,每年的各种祭祀节气,大家族的人都会聚到奶奶家,姑嫂、妯娌,家长里短,但是奶奶从来不多嘴,别人说的,她就听听,一笑而过。在这里,我学到了什么叫智者不语。
奶奶几乎没读过书,字也不认得几个,那时候姑爷爷家跟奶奶家住在一个大院子里,两家合用一个电表,每个月抄电表的读数,两家人再分摊,她总能把帐算的清清楚楚,有时还能找出对方少算的部分,让那个做过掌柜的姑爷爷哑口无言。这是我第一次佩服奶奶,没有文化丝毫不影响她的精明能干。
奶奶生了5个儿子、一个女儿,各自成家,子又生孙,孙又生子,逢年过节家庭聚会,坐下来都是满满当当的一大群。婆媳关系自古以来就是千古难题,奶奶有5个儿媳妇,各具特色,各个能干,里面故事也都精彩,但不管如何,我的那些婶婶们,到后来,千帆过尽,也都个个佩服奶奶,在这里,我明白了什么叫淡定从容、顾全大局。
……
以后的重阳会变成一个睹物思人的节日,国庆的假日里,本来不想写伤感的文字,早上买菜的时候,看到一个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背影,形态身材都像极了奶奶,只看了一眼,就泪目两行,是的,是在提醒我,岁岁重阳,昨又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