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了能让青年数学教师更快成长、成熟,同时也带动提升学校数学教师团队的整体业务水平,数学教研组将在“导师团队”的带领下,秉持“立德树人”和“好课育人”的教育教学理念,于本学期开展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系列教学研修活动。
以“研”促“思”、以“思”促“教”,通过集体备课、模拟上课、现场晒课相结合的“课堂改进”实践活动,找出学校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基本素养,引领数学教师们向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学生立场”为出发点,在“单元视角”下,开展有“深度”的学习活动这样的方向而努力。
我们的目标:
打破界限·突出核心·人人卷入·精细成长
【活动准备】
此番第一次活动,主题为:
立足“三会”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在此次活动开始前,分布在各校区的4个组青年教师在导师团队的引领下,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结合课标、学情,认真研读教材,思考设计方案。
◇分组
◇讨论
【现场展示】
9月29日下午,鲁迅小学2022学年数学教师第一次研修活动在人民路校区开展。此次研修以“立足‘三会’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为主题,各小组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一课时内容进行“模拟上课+说课”的展示,并特邀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汪国祥副校长和越城区教师发展中心钟秉华教研员对课例设计进行点评与指导。
◇学员模拟上课+说课
下午1:30,在绍兴市学科带头人、鲁迅小学数学教研大组长洪侃老师的主持下,此次活动正式开启。洪老师向在座的老师们简单介绍了活动的缘起想法、终极目标,以及对整个学期的系列活动做了整体介绍。
在此次活动中,对小组研讨成果进行“模拟上课和说课”的学员,则通过抽签来选取。
今年的新教师,来自文源小学的任佳丽老师成为第一个幸运儿。任佳丽老师深耕教材,基于学情提出本课教学重难点一是认识四边形的特征,二是区分四边形从而概括出四边形特征。在分类对比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对有争议的图形进行剖析明确四边形的概念。通过在点子图中画四边形,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利用学生生成的资源探讨不同四边形的共性和个性。
第二位幸运儿,更是抽到了来自绍兴文理学院的实习生祝慧进同学。通过对比研读,梳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时中所蕴含的“教材的序”和“学生的序”,并以此确定“教学的序”为选择从学生最熟悉的长、正方形入手,在了解长、正方形特征的过程中逐步概括四边形的本质特征。在整个教学设计中,用大任务驱动思考,经历三个任务,积累平面图形研究的经验。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立场”为出发点,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研究平面图形的“边与角”的视角,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从特殊到一般,感悟四边形的共同属性。
谢颖超老师作为“披荆斩棘队”的队长,成为第三位被抽到的成员,向我们展示她们组的设计方案。该小组通过大量前测发现四边形及其特征对学生来说是简单的内容。而学生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介于表象和本质之间,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故在教学过程中用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了解长、正方形的特征。提出用填一填、猜一猜的方式来探究长、正方形之间的特殊关系来提高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最后以韦恩图的方式,将整节课中所研究的平面图形有机建构在学生的知识网络中。
最后中签的是来自和畅堂校区的郭玉叶老师。小郭老师从单元教学要求出发,提出将重难点定位于从“边”和“角”的角度体验和概括四边形与长、正方形的特征。新课围绕“认识四边形”和“探究长、正方形特征”这两个模块展开。针对前测存在争议的图形,通过对比加深明确四边形概念,并将课程内容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感受数学生活化,实现生活数学化。并利用课件动态展示长、正方形边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体会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全课板书以图表形式呈现,加强内容直观性,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导师点评】
冯木兰老师就“改变教材原本的序是否会让部分学困生学生无法厘清四边形概念”阐述了自己的想法,提出一堂好课应该要思考“如何培优”,同时也要处理好“如何补弱”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才真正符合“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胡宏老师特意在活动之前对四年级学生进行了学情后测。通过对学生的后测发现,大部分学生对长、正方形特征概括的表达依旧有些模糊不清。因此,胡老师认为,在三年级学习的过程中,需强调通过验证“似长非长,似正非正”的图形让学生明确长、正方形的概念与特征。
许敏燕老师肯定了第二组队伍从特殊到一般的设计思路,还提出本节课长、正方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一个难点,因此通过动态演示引导学生思考得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也是一个亮点。
【专家指引】
首先,由我校“青年教师团队”的总指导师,浙江省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汪国祥副校长对此次教研活动作出专题指导。
汪特一开场便给在场的所有青年教师和导师团队减压,指出要做到不把教研活动当做“军备竞赛”,大家应“重视内涵提升”,青年教师则更是要用心去想学生,读教材,思设计。汪特也点赞了了每一组为此次教研活动的认真投入和努力思索的态度,在各组老师的精心准备下,每一份课例设计都使人眼前一亮,充分展现出了鲁小年轻数学教师的能力和风采。汪特也就接下去的课堂实践准备期对青年教师们提出了期待,希望大家要树立强大的自信心,充分放大本组设计方案的优点,扬长避短,坚定地把好的思想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向十月的二次教研再出发。最后,汪特鼓励年轻老师们发挥团队的力量,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太依赖于导师的帮扶,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出自己的教学特色,锤炼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最后,由越城区小学数学教研员钟秉华老师给大家做了高位引领。钟老师基于最新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从学生的立场出发,结合“教学目标”中的关键词,对这四组队员展现出的两种设计思路进行了点评。他认为,以第一、三、四组为代表的设计从四边形切入再引申出长、正方形的特征,遵循了从一般到特殊的原则,就“知识的序”而言再自然不过;以第二组为代表的设计是先从学生最熟悉的长、正方形切入了解其特征,再来认识四边形,遵循的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恰恰是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序”,也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进一步认识”这一关键词,同时也举例“线段、射线和直线”一课用以论证,这些都是从学生的真实认知起点出发引发学习。
钟老师强调,老师要想办法提出一个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以第二组为例:为什么这些图形有大有小,他们都是正方形?以此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在辩证其特征时,明白了原来正方形与图形大小无关。认为要通过多种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正是在长方形和正方形联系的过程中得到培养与提升。
【尾声】
“单元视角·学生立场·有机整合·适度拓展”,这16个字确实能让一些高位理念真正平稳落位于我们的日常课堂。通过这一次研修活动,所有亲历的青年教师们切身体会到在备课过程中该如何去读懂学生的认知起点和顺序,又要怎样去探析教材背后蕴含的知识结构和本质。
当然,在这一个下午的研修活动中所感悟到的收获,还需要我们年轻老师们继续内化。同时,本学期系列研修活动的下一阶段——“课堂实践”环节,将继续对此次活动的内容进行梳理、打磨。希望,能为每一位数学教师提供日常教学可借鉴的资源和范式
好玩、有趣,累并快乐着。
文:骆媛媛
图:吴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