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老师耐心细致的指导下,同学们完善教学设计,通过说课厘清教学思路,本周进入岗前培训的最后一个环节——课程试讲。受疫情影响,本次培训仍采用线上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
课程试讲指导线上会议
首先由第一小组的同学进行课程试讲:
①赖丽川同学选择的课文是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本节课的教学中心是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也就是赖丽川同学所说的“抓景物”“抓特征”。设计丰富的课堂环节使学生分析文中“山”与“水”的特征。并且引导学生体会修辞手法对景物描写的作用:文中赋予“山”人格化,同时也能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在讲课过程中思路清晰、环环相扣,给同学们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时间控制也非常合理。同时也会顺带涉及一些考试中答题与写作的技巧,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把握,同时也提高了考试做题技巧。
赖丽川同学正在试讲《济南的冬天》
②籍月萍同学选择的课文是王维的《使至塞上》。导入环节引入了对边塞诗的解释以及举例,达到了合理活跃教学气氛以及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效果。并且在正式进入课堂之前也是简要而又清晰地概括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后面的教学过程随之展开。由简要的作者介绍,初步感知了解诗篇创作的时间地点目的地等基础信息,并在之后的深入分析中,引导着学生对每联进行一个深入分析以及情感变化的体会。整体课程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体现了对教学技巧的追求。
③ 王子怡同学选择的课文是郦道元的《三峡》。这节课的定位是这篇文章的第一课时。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体现了她的巧思。课程开头运用通过图片导入并且加以文字介绍,向同学们们展示了烟波浩瀚的三峡。随后就是生字词、作者介绍、游记介绍等基础知识的展示。在初读感知环节中则是点出了一些重点字词的意思,在随后的深度环节思路清晰地提出了两个问题:文章的写作顺序以及景物特点的分析。整体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擅抓重点,与同学们的交流与情感共鸣也非常自然。
④ 刘睿婷同学同样也是选择的《三峡》这篇课文,她通过提问“文章写了什么?文章按什么顺序?”能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对之前预习的内容做到一个简单的回顾。在教学设计环节也是紧扣教学目标,在初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条件下循循善诱。其中“分组朗读”在课文最后的背课文环节令人印象深刻,因为在现在的教学中,有很多老师会出现自动忽略文章的朗读而直接进行灌输式的讲解,帮助学生从朗读中体会文章语言特色,领悟作者思想感情是非常必要的。在课堂结尾的品味鉴美环节也是做到了环环相扣,相互促进。能够做到以旧引新,找到教材特点以及本课的重难点恰当处理,在课堂上设疑问难,引导点拨,富有个性。
籍月萍同学和王潇桐同学正在试讲
⑤ 王琳《皇帝的新装》
首先介绍背景,请同学给整个课文划分部分;然后深入研读课文 ,分析讨论皇帝的形象 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皇帝出现闹剧的原因?其他的人在其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为什么作者让一个小孩子道出真相?第一个课时结束 教师做总结
布置作业选出安徒生童话中 最喜欢的一个角色 并且阐述理由。
⑥王潇桐《散步》
以亲情为话题导入 进入课文 随后介绍了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教师范读 同学朗读 要求边朗读边思考 在课本上做出勾画。就对称句式深入进行分析 在同学对课本有着初步了解之后,开始带领学生深入细读 提问 从那些方面体现出感人的亲情呢?进而提出三个问题,关于情节、景色描写、写法三个方面的问题,分组讨论,进而完善 明确同学的发言。 在纸上写下几个关键词,关于课文家庭亲情和自己家庭亲情,然后进行分享。最后介绍几个关于爱情、亲情的名人名言。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⑦ 于欣洋《散步》
以钢琴曲导入 提问 同学们触动的瞬间随后要求同学进行分角色朗读深入分析第六段和第七段 一家人的形象 亲密关系
分析课文中句子的对称美 请同学分析 教师点评散步的小事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请同学试着仿写 教师做出点评布置作业 观看公益广告视频 请同学写感受;比较阅读 写出自己的理解。
⑧ 黄靖淋《记承天寺夜游》 教师范读 要求体会其中的情感和节奏。要求一个同学起来读一读,请同学们反思这个同学的朗读,再请一个同学范读 反思评价,最后请同学齐读。正是进入课文学习,分组讨论文章可以分为几层,以及其中的作用。月色入户后,作者的反应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反应,提示要结合作者生平。注重对同学的点评和鼓励,思考反思“闲人”的含义。小结有哪些写作技巧?
紧接着由第二组同学进行试讲:
① 蒲虹宇同学选择的课文为《藤野先生》。在确定教学目标上,她主要要求学生把握散文特点并理解本文感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授课的过程中,蒲虹宇同学选择了带领大家一同回忆鲁迅先生之前的文章以此来达到引入新课的目的。教学过程上,蒲虹宇同学将第一课时的重点放在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上,对文章层次的梳理以及对细节语言的品位,都能更好的使学生感受时代环境了解爱国情怀,达到了整体感知感情的目的。课后要求学生再读课文,对下个课时的内容进行了解预习,板书设计清晰明了,很好的概括了文章内容。
整个教学过程准备充分,从大的方面入手,能够让学生更好更快接受,是中规中矩的教学设计。
赵文嘉同学讲解课文《列夫·托尔斯泰》
② 赵文嘉同学选择的课文为《列夫·托尔斯泰》。在教学目标方面,她将重点放在了掌握人物描写上,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感受人物的性格及精神世界。在教学过程中,赵文嘉同学多次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找到答案。在对文章开头人物外貌描写做了简单的解释后,引出本文所要介绍的夸张的描写手法,与下一个环节做铺垫。在后文中感受托尔斯泰精神世界的丰富和人格的高尚,了解欲扬先抑的手法。联系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使学生深刻了解夸张的手法。结语富有文学底蕴。作业既及时巩固了课堂内容,又带有课外阅读。
是非常完整的教学过程,有新意也能很好的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③ 文微同学选择了《藤野先生》这篇文章。对比起同组的同学,文微同学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细节的人物描写上,在第一课时中,多对人物描写手法进行讲解。教学过程中同学们都根据学情对文章的生字词梳理作为了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文微同学在让学生自主阅读后,使同学们自主梳理文章情节,然后进入了对藤野先生的人物细节描写。并运用小组合作等方法,明确了学生主体,使学生有获得感及自豪感。通过事件体会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也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之一。课后作业及时巩固白描的描写手法,对巩固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教学过程认真细致,切实贴合学情,循循善诱。
④ 王心怡同学选择的课文是《秋天的怀念》。她将重点放在了通过阅读品位语言上。在导入部分,王心怡同学设计的引人入胜,高度概括了文章内容与背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通过文章标题进行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点出了文章的主要感情主旨。随后进行精读,对文章句子进行细致的分析,了解人物描写手法。拓展阅读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的了解作者与母亲之间的感情。
教学过程完整,但教学内容对一课时来说过多,应对第一课时内容进行精简。
田子翚同学讲解《回忆我的母亲》
⑤陶晚林同学选择的是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进行说课试讲。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了区区200字的篇幅。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此类文言文还是有些许的困难的,陶晚林同学并没有像传统的课堂那样让学生翻译再了解文本,而是用新颖的画作方式发挥学生的能力,专心的投入到三峡的景观当中。我们全程都陶醉在她充满诗意的说课上,从她的导入开始就把我们带入了山峡的别致景观当中。她不动声色的课堂引导,特别的恰到好处。课前她还运用学习任务单的方式,让学生依照课文上的描写在画上描绘出山峡的自然景观,引导同学们带着他们画作感受三峡的特点。借助工具朗读以及范读引导学生找出三峡的之美,她的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很清晰,在处理重点难点知识上都显得游刃有余。教学完整,语言简练且优美,最后用充满诗意的小结总结课文,可以感受到她基本功如此的好,不仅字正腔圆,上课从容,对教材还有着自己独到的处理,令人耳目一新。
⑥田子翚同学选择了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进行试讲说课。这是一篇感情基调沉痛的文章,理解文意的时候田同学着重把握住这一点。
首先他在开始的导入较好,运用了谈话的方式带学生回忆起各自的母亲,将学生带入充满爱意的氛围,这为学生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创造了很好的氛围。第二,字词的教法较有新意,让学生自己下去做了充分的准备,然后派代表到黑板上给学生教,通过打分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通过内部的交流,对字词的掌握能更深刻一些。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打分这个环节上是否需要在探讨一下更合理的方法。第三,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找记叙母亲的具体事例和表现其优秀品质时,分为A(女生组)、B(男生组),通过竞争的形式,以加分来决定胜负,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尤其女生表现更加踊跃。课堂思路非常清晰,一堂课下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朱德母亲的具体事例和她的性格特点及优秀品质。在教学当中运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来,最后的小结和布置任务里无形的对课堂的内容进行回顾与浓缩。整个课堂氛围很好,合作交流指定明确,教学步骤循序渐进,突出了学生的个人能力和表达能力。
⑦王瑜航同学选择《黄鹤楼》进行说课试讲。着重放在指导朗读,初悟诗意。首先,他让学生读准字音,再读出节奏,并归纳出古诗的节奏形式。接着图文结合,感悟诗歌的意境。在初步感悟到诗歌的意境后指导学生朗读。再通过联想、想象和对比品读诗句,结合背景资料,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切的感受诗人潜藏在文本之下的丰富情感。不仅台风稳健,教态良好,还拓展了很多有关于文本的东西,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⑧李思彤同学试讲选择了七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课文《木兰诗》,首先她的流程很清晰且重点突出,第二,重视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真正的体会诗歌语言的魅力。第三,精妙的问题设计,促进教学对话的纵深推进。从动画片段进行课题的导入,直观的感受到花木兰的形象。分段解答问题,在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上再进行详略划分、品味修辞最后再走进人物。可以感受到她的课堂环节紧扣,强调诗中的修辞手法。对于问题的设计一环紧扣一环,为引导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提供了很好的空间。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逐步深入,对木兰形象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一种新型的课堂交往方式,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
最后是第三组同学的试讲:
①王思琦同学试讲的课文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在上课导入环节她用幻灯片展示了赤壁之战相关图片,让学生猜测图片的内容,接着介绍了三国和赤壁之战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举手回答自己对苏轼的认识。在赏析课文的时候,她还播放范读音频,让学生感受该词的风格和情感,小声跟读。同时用ppt展示节奏划分,并逐句指导,让学生 读出大气磅礴的语调,通过朗读体会其中情感。最后她提出苏轼是如何刻画虚景以及刻画的含义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语言清晰,讲课过程流畅,服装得体,与学生的互动丰富而有趣。
②王泓然同学讲了朱自清的《背影》一课。在上课导入环节,他播放了崔京浩演唱的《父亲》,接着让同学们举手回答,他们对朱自清先生的认识,同学们都不约而同的回忆起了曾经学过的《春》和《匆匆》。最后他讲述了朱自清写《背影》时的背景和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对课文进行赏析的时候,他做了一个朗读的示范,让学生体会他朗读文章时的思想感情,并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感情朗读文章,接着来赏析父亲的四次背影和我的四次流泪,让学生体会朱自清从父亲的背影中所感受的父爱。讲课过程简介干脆,咬字清晰,对文章感情把握充沛。
王泓然同学试讲《背影》
③田翠同学选择的课文是鲁迅的《藤野先生》。在上课导入环节,她通过回味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篇文章,勾起了同学们对鲁迅先生作品的回忆,接着从寿镜吾先生转到鲁迅最感激最难忘的老师——藤野先生。她抛出问题:藤野先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会让鲁迅终生难忘,他对鲁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在赏析课文的时候,她从初见藤野先生的外表和着装先对藤野先生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再从藤野先生和鲁迅先生所经历的事分析了藤野先生和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讲课语言干净简练,与同学们进行了充分地互动,课堂氛围融洽。
④阴京慧同学试讲了史铁生的《故都的秋》。在上课导入环节,她用ppt展示了作者的背景,然后带领大家齐读,加深了同学们对作者的了解以及创作背景的理解。接着初读文章,小组互相纠正错误读音,再读文章,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菊花”这个意象在文中的作用进行思考。在学生们了解了文章的基本情感态度之后,她又从描写手法分析作者如何体现复杂又深沉的感情。之后,接着提出问题:“母亲当时的身体状况如何?为何选择隐瞒?”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母亲如此做的用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感情。教师感情充沛,语言服装得体,过程流畅。
韦千一同学正在试讲
⑤何建同学试讲课的内容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一课时,他以全文整体感知到文学细读的脉络,带领学生学习本篇课文。在课堂最开始,他先抛出问题:同学们对鲁迅先生都有什么印象?在几位同学分享了自己对鲁迅的了解之后,用ppt展示补充更多的介绍信息,然后又进一步带领同学们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在对作者和背景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就容易了许多。
接下来,何建同学让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而后再分别齐读第2和第7自然段,并且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适时进行指导。朗读课文后,向学生提出了第一个问题:从课文的题目中大家读到了什么?先让学生自行思考,再帮助学生分析题目的内涵。然后他让同学们把表明叙事场域从百草园转换到三味书屋的过渡句找出来,帮助学生先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框架,更有利于下节课的教学。
⑥唐凤同学试讲的课文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在新课开始前她在ppt上放出了几组以秋日落叶和今昔对比为主题的图片,请同学们在看完之后,给大家分享一下对秋天的特殊回忆或者是自己特别怀念的事物,以此引入新课。在研读课文部分,她首先让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中蕴含了一种什么情感?并且在课文中圈画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思考结束后,她先让大家回答一个小问题:标题说到“怀念”,是谁在怀念谁?指出这篇课文其实是作者史铁生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随后,她抛出第二个问题,文中的“我”面对这样伟大的母爱,是什么样的心情呢?请同学起来回答,然后根据学生的答案她接连发问,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找到文中的答案之处,更加完整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她在课堂的后半部分进行一个分组活动。请一半的同学们代入课文,把自己想象成作者,成为“我”组,而剩下把自己想象成母亲的同学则成为“母亲”组,思考:身为儿子,如果你面对文中的情况,你还能感受到母亲的爱吗?如果你是文中的母亲,你还能好好的照顾儿子吗?同学们在分组探究中,互相交流讨论,得出综合的答案,每组又派出小组代表来分享讨论的结果,然后再对学生们的答案进行总结。
唐凤同学的课堂非常灵活,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把课堂交给学生,课堂氛围应该是相当活跃的。
⑦韦千一同学试讲的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回忆我的母亲》。她以朱德先生的事迹简介作为新课的导入部分,然后将课堂分为掌握词语、感知课文、精读赏析、合作探究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她先是通过字词检测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帮学生扫清阅读障碍,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然后采用以小标题概括母亲的具体事例的方式,讲解概括事件的技巧,再让学生自由朗读、感知课文并尝试去写出小标题。在精读赏析部分,她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是让同学们从母亲为“我”做过的事情中,去发现母亲的美好品格;第二步是深入文本,带学生仔细阅读和分析第5段、第8-12段,体会如何突出对母亲的赞美与怀念,探究学习作者的写作特色。课堂的最后,她反转课堂,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品味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再进行最终总结。
韦千一同学的课堂生动有趣,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语言也富有感情,表现可圈可点。
⑧张雅婷同学的试讲课选取了鲁迅的另一篇文章,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的《藤野先生》。她通过让学生们仔细阅读课文,依据文章叙述中的时间推移和低调转换,给文章划分出层次,并且归纳每层的内容来了引导学生疏理情节。并提出问题:鲁迅在文章中写了哪几个地方的事,让学生起来回答。接下来,她组织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究思考: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这几个事例又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然后她从浅层和深层两个层次帮助学生总结整合答案,并且指出了文章的线索:围绕着“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展开。
在课堂的后半部分,她着重于带领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她先提出问题:课文中还记叙了其他与藤野先生无关的事情,目的是什么呢?明确这是为了表现出作者在经历了这些事件之后内心的情感。进而自然过渡到对五个事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这一重点问题上,引导学生分析和体会鲁迅先生的“爱国之情”。
雅婷同学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是问题探究法,由浅入深向学生抛出一个个问题,再采取不同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学们正在进行线上试讲
在24位同学试讲结束后,黄和老师对大家的试讲做简要点评。黄老师对大家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重视教态,仪态举止需大方得体;二是课堂要有“语文味”,多朗读多品味,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置合理有效的教学环节;三是注意教学语言,避免出现“口头禅”,教学过程中指令要求明确,评价语言要丰富多样。培训最后,黄老师送给同学们暖心寄语,希望大家都能在工作中发光发热!
通过为期一月的教育实习岗前培训,同学们更加熟悉教师工作的基本要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确专业发展目标,学习教学工作技巧,为下一步的走向真正的课堂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再次感谢黄和老师的悉心指导,老师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