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实情境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 ——记第4周三、五年级数学中心组活动

美友88803651
创建于2022-09-28
阅读 5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问题解决能力作为衡量学生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一直是数学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在新课标与深度教学的理念背景下,问题解决课堂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落实核心素养?为解答以上问题,2022年9月22日下午,三、五年级中心组开展面向全区教师的教研活动——基于现实情境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们研究的课例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的《用估算解决问题》和《分段计费》问题,这两节课都是小学阶段基于现实情境问题解决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前进路小学的何嘉玮老师分享课例《用估算解决问题》。

      何老师首先介绍和对比了精算能力和估算能力的含义和区别:精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是个体计算能力的两种基本形式:精算能力是通过计算得出精确的计算结果能力;估算能力是利用策略获得概略化结果的能力。精算能力是一种程序化、精确化,相对更外部化的认知能力,结果精确。估算能力具有直觉化、跳跃化和内隐的特点,结果是在一定范围内对答案的估计。

      接着,何老师通过切片方式,边讲解边分享了五年级课例《用估算解决问题》:何老师先引导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把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接着,何老师让学生先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制定与执行方案,让学生明晰要达到的目标和流程;当学生完成任务以后,何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回顾反思,巩固策略,而不是只停留在解决了今天的问题上。

       二、海珠实验小学区锡辉老师分享《基于显示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以分段计费解决问题为例》。

      区老师通过3个关键环节的前后对比,分享了自己在备课、实施过程中的体会。

    


      第一个环节的情境导入环节:第一次实施,区老师使用的是直接从数学题中寻找已知信息的做法;第二次实施,先呈现场景,让学生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调用学生记忆中有关价格计算的知识经验,再引导学生整理场景中的数学信息、抽象数学问题。

      第二个环节是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一次实施,区老师把阅读理解、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放在一起,放手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第二次实施,区老师把阅读和理解独立出来以后,让学生在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这一部分重点用力,深入探究,并且利用线段图通过几何直观手段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出,在生活中有一类计费方法是:先根据不同的收费标准先分别计费,再合并起来。这样的称为分段计费。

      第三个环节借助分段函数的图像,把线段图和函数图沟通起来,通过观察对比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函数图各部分的意思。

      三、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林毅云老师对以上两节课例进行《基于现实情境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的分享与点评。

      林老师首先介绍了现实情境和真实情境的含义和区别,什么是现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详细介绍了问题情境的两种类型,明确了现在重点研究的是未数学化的“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

      解决这一类问题,教师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把生活的情境逐步抽象到数学的情境,经过数学化之后,探寻这样的问题在数学世界中的规律,建立模型,最后又回归到真实情境,用于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其他问题。

      林老师还就如何在解题步骤的四个环节“阅读理解、制定方案、执行方案、回顾反思”中落实素养导向、核心问题、习惯养成给出了具体可行的指导方法。

      整个教研活动干货满满,两节课例均关注并落实了新课标中关于核心素养的有关内涵: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从林老师的课后点评与分享中,我们也明确了“基于现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的四个解题步骤,相信有了林老师这些具体有效的方法支持,老师们开展“基于现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时会更加地有底气、更加地得心应手。

阅读 5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