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1日下午,河南师范大学东校区求是西楼301教室掌声阵阵,参加河南省万名校长培训的21班学员组织了一场关于《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的班级研讨。活动由岳宗润同学主持,各组代表纷纷发言,全体学员分组讨论。
首先发言的是李戈,他代表第一组围绕《什么是“共同利益”》,从对共同利益的理解、教育的全球属性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反思教育的“共同利益”,就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共同利益”,包括人类的整体的价值观、公民美德和正义感。他从“中国天眼”“中国北斗”“天宫一号”“蛟龙号”“奋斗者号”“墨子号”等等大国重器谈起,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某一国、某一民族的利益,是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知识不能私有化、教育不能市场化,只有集中全人类的智慧,知识才能飞速发展,教育才能更好地为全人类服务。
第二个发言的是第二组的申彦。她结合学校实际工作交流了对人文主义的理解。 申校长首先阐述了人文主义的概念。维护和增强个人在其他人或自然面前的尊严、能力和福祉,应是21世 纪教育的根本宗旨。这种愿望可以称为人文主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应从概念和实践两方面承担起的使命。她指出人文主义观点是改变教育观和幸福观的必要基础。我们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来理解教育。“人”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好的教育一定要回到“人”,再从“人”出发。
代表第三组发言的是秦克会。秦校长首先阐述了学习的四大支柱的内涵,强调了四大支柱 是人的核心素养,应得到同等重视,使教育成为受教育者个人和社会成员在认识和实践方面的一种全面的、终生持续不断的经历。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从基础知识的传授,学习能力的培养,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到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与人共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第四个交流的是第四组的张二玲。她代表第四组针对公立教育与私立教育的关系这一话题做了分享。他们认为公立教育、私立教育都是终身教育的组成形式,都承担着教育的重要责任,会长期并存;私立教育有着独特的魅力,但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教育私有化带来新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公立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公民和政治功能,期待优质的公立教育是人们的共同愿景,需要大力提升公立教育的质量,办好家门口的美与所学校,为人民谋福祉。
最后一个发言的是 第五组的万鹏豪,万校长分享的题目是学校教育如何打破功利主义取向?他从准确把握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矫正办学思想的短视;深化教育改革,建构素质教育培养体系;破“五唯”,推行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工作者要坚守正确的育人理念,敢于自我牺牲;加强宣传引导,改善社会环境六个方面阐述了自己观点,他认为破除教育功利性,使教育回归育人本位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还需政府、社会、家庭各方共同努力。
学问以切磋而进步,智识以交流而完全。我们在每一次学习中进步,在每一次研讨,碰撞中提升,我们期待更加美好的学习之旅!
撰 稿:毛利敏
编 辑:张二玲
审 核:吴艳华
摄 影:岳宗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