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街燕燕幼儿园生成课程项目:“芋头”

Elsa
创建于2022-09-20
阅读 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生成课程不是教师僵化地执行预先设计好的方案或计划的活动,也不是听任幼儿无目的、随意、自发的活动,而是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发现和跟随他们的需要和兴趣,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随时调整活动目标和进程,支持、引导幼儿的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调动和激发每个幼儿的潜力,使课程不断发生和发展,促进幼儿进行动态的有效学习和多元化发展。


一、 生成主题形成过程

    (一)生成项目:

        在生成课题的选题上应以孩子生活中观察得到的感兴趣点为切入点,老师打算从幼儿园的植物园入手,打算带孩子们去植物园观察,找出孩子们兴趣点。

        记录2019年9月18日植物园:

        1.老师把孩子分为男女两批,来到植物园,孩子们带着问题出发:找一找植物园里都有哪些植物呢?

女孩子发现了爱心型的叶子

男孩子也发现了爱心型叶子

        2.集体探讨:

        以心型的叶子展开讨论,从问题为出发点,“心型叶子是一种什么蔬菜瓜果?”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开始讨论。

幼:爱心型叶子的下面种着的黑黑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师:你们觉得它是什么呢?

幼:生姜?萝卜?紫薯?香芋?

师:那我们带着问题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找答案吧!

        3、家长调查问卷:

        针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制作成调查问卷,当天放学发放给孩子,让家长与孩子们一起通过各种渠道去找答案。

(二)老师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和孩子们的前期经验显示,我们研究的大方向已确定——芋头。  

        (三)大方向已确定,课题组开始研究本课题的可生成性:在孩子对心型叶子的探索中,与父母查阅资料,获得了“芋头”的结果,孩子得到了:“这是“芋头”叶子”的前期经验,在此基础上研究“芋头”可生成性,探讨“芋头”的生成方向,进一步的观察与发现孩子的生成话题,生成活动。

二、 芋头生成活动的具体实施

    (一)探索


1.集体谈话

记录2019年9月24日中一班:

师:小朋友,你们跟爸爸妈妈做了调查对不对,那你们知道心型叶子是什么植物了吗?

幼:是芋头。

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查找到是芋头的?

幼:手机、电脑、放大镜、书......

师:那么你们见过芋头吗?

幼:①有,在菜市场见过

    ②没有

    ③我只吃过芋头,没有见过芋头

师:见过和没见过都没关系,刚刚有个小朋友说在菜市场见过芋头,那爸爸妈妈有空的时候,让爸爸妈妈带你们去菜市场找一找芋头,并把你找到的芋头带回幼儿园好不好?

幼:好!

反思:在本次对芋头的探讨中,发现个别孩子积极性不高,该项目虽然是集体开展,但不能保证到每个孩子都感兴趣的参与进去,那么老师就要对该项目进行一个环创的建设提起孩子的参与兴趣。


    2. 收集和区域创设

布置家庭任务,家长与孩子从菜市场、超市等地方收集芋头,将孩子收集回来的芋头创设成“芋头主题展示区”。

记录2019年10月8日中一班走廊:

师:大家都带芋头回来了吗?

幼:①带了,带了②这个是我的③这个是我的④我还没有带回来

师:那我们一起给芋头做一个家吧

幼:好呀!我们是芋头的保护人

师:对哦,我们要保护好芋头,你们的芋头从哪里来的?

幼:从菜市场买的

    3. 幼儿与教师“芋头”记录表与创设区域

    4.验证(分两组进行)

记录2019年10月10日植物园:

师:我们都从家里带了芋头回来对不对?那现在带着自己的芋头去植物园,看看你们自己带的芋头跟植物园芋头一不一样呢?

幼:好啊好啊!

瞬间每一个孩子都兴致满满拿着自己的芋头来到了植物园。

幼:老师我们的芋头有毛

师:芋头有毛,那芋头长在哪里?

幼:在这里,在这里

师:那我们把芋头挖出来看看跟你们手里的芋头一不一样

幼:这一棵最大,叶子最大

师:那我们挖这棵

于是老师和孩子们准备挖芋头的时候,突然一个生活老师经过对我们说,不要去碰芋头,碰了会痒的,特别是孩子皮肤敏感碰了就会痒。乍一听,我们老师有点犹豫了,就自己动手把芋头挖出来。

幼:老师,为什么不给我们挖芋头?

师:好,这个问题请你们带回家问爸爸妈妈,为什么老师不给我们挖芋头呢?爸爸妈妈如果同意你们挖芋头,下次老师就带你们来挖芋头,好不好?

幼:那好吧。

教师反思小结:

        外在的因素打断老师与小朋友活动,这种外在因素同时也帮助到小朋友和老师更深入的去了解到芋头和更直接帮助到我们进行下一步的探索。

        孩子对于心型叶子是芋头已经胸有成竹,当挖出芋头时她们的想法是:为什么老师不让我们挖芋头?(因芋头接触皮肤的特殊性,未让孩子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直接感知)也由于外在因素的影响与老师预设的效果不一样,因此老师决定跟随孩子语言方向,在问题中生成活动:探索:为什么老师不让我们挖芋头?

    5. 亲子探索问卷

        针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制定出“为什么老师不让我们挖芋头”的亲子探索问卷,让孩子在家里与家长一起先做实验。

家长反馈孩子生成课程过程经验的学习:

        老师通过家长交回来的亲子探索问卷汇总显示,大部分家长都给孩子亲身体验和直接感知,并回应老师的问题,可以给孩子体验挖芋头。

        记录2019年10月17日中一班集体谈话:

师:小朋友们,上次老师给大家布置的任务每个小朋友都完成的很好,送给你们大拇指。那么老师为什么不给你们挖芋头呀?

幼:①因为碰了芋头手会痒②因为我们没有手套③老师怕我们的手受伤了

师:很好,那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接触了芋头手发痒呢?

幼:①因为芋头上有黏黏的液体,摸到它就会痒②因为芋头的黏液刺激到了我们的皮肤③妈妈说这个黏液叫草酸碱 等等

师: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接触芋头不发痒呢?

幼:①戴手套②用醋泡手③用工具 等等

师:如果手发痒,我们要怎么做呢?

幼:①用火烤手②用肥皂洗手③擦风油精④可以用姜片搓手⑤用醋洗手 等等

个别孩子到超市买来一次性手套

(二). “挖芋头”行动(分三组进行)


记录2019年10月22、23、24日植物园:

2019年10月22日植物园,

师:我们今天要来挖芋头了,你们爸爸妈妈同意你们挖芋头吗?

幼:同意,同意,我好想挖芋头。

师:那我们挖芋头前要干什么?

幼:戴手套!

师:那现在每人拿一双手套自己带上吧!

幼:老师我要挖这颗最大的芋头!

师:好,现在你们动手挖吧!

孩子们努力挖,怎么挖都不到头,芋头的形状在土里呈现出来了。

幼:老师,这颗芋头太大了都拔不出来。

师:那我们现在来看看芋头在土里的样子,我们拿记录本把你们看到的芋头的记录下来吧!

幼:好!

孩子们记录完后,生活老师把孩子还未拔起的芋头,重新又用土埋起来。

反思小结:为了更好的让孩子体验从土里挖出整体的芋头,也便于观察,决定第二组一定要把整颗芋头挖出来,方便孩子们观察。

2019年10月23日植物园,

师:我们今天要来挖芋头咯,你们爸爸妈妈同意你们挖芋头吗?

幼:同意,同意!

师:那你们商量一下挖哪颗芋头?

幼:老师,我们找到了一颗最大的。(上一组的那颗未完成的芋头)

师:确定要挖这颗吗?

幼:确定

师:那现在我们戴上手套开始动手挖

幼:好,老师,我戴好了,我们要挖了

孩子们在努力的刨土,老师帮忙松土,

大家都很期待这颗在土里的芋头。

幼:①老师我看到芋头啦②我也看到啦③我也要看我也要看

师:还没能拔起来呢,继续加油!

        又继续挖呀挖,在老师的帮助下,终于这颗大芋头“出世”啦!

幼:①我看到了好多小芋头

②那是芋头宝宝③中间那颗大芋头就是

芋头妈妈,旁边的是芋头宝宝,好可爱。

④芋头妈妈旁边连着好多芋头宝宝

师:你们的眼睛好厉害,有这么多大发现

师:我们把自己的大发现记录在自己的记录本上吧

小结:孩子发现了芋头妈妈和芋头宝宝,但说不出芋头特征的名称,根据孩子的需求,决定制定一份亲子探索问卷把问题抛给孩子自己解决。

三、家园共育--支持过程


        孩子们已经了解到了芋头是一种可以食用的食物,近期与孩子讨论到的话题都是“芋头”可以用来做什么?怎么做?于是在11月13日家长助教活动,由家长助教报名,开展:芋头椰汁糖水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体验了食物制作成成品的过程,品尝了芋头的味道,又是一次求真的过程。

四、 生成课程“芋头”阶段性小结

        “芋头”项目,已经来到了期末,在生成课程的基础探索实践中,得到了生成课程的发展途径。生成课程中的“项目”是一个长期(数周或数月)或短期(数天)的儿童感兴趣的主题活动,通过与孩子合作和鹰架他们的学习,将项目深入在语言交流上激发孩子兴趣。当孩子想了觖某些事情时,对线索做出回应的方式,提供适性发展的机会,不论孩子是否投入一项探索或一个长期项目,适性的引导,教学学习、区域和机会仍然存在。这是此次“芋头”项目生成课程中的基础探索体会。

阅读 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