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九月里,苏州国裕外语学校小学部陈家梅名师工作室所有成员相聚一起,分享书的芳香,享受阅读的果实。本次读书沙龙活动还特邀了戴校长,梁皓主任,石伟伟主任三位领导。活动由丁娟老师和梁敏老师主持。
主持人就《卡尔•威特教育全书》书中的内容,提炼了三个话题:1.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只要能专心学习就可以了,不必做家务,如果时间浪费在做家务上,会影响他今后的发展;2.结合书中的一个案例(略):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很优秀,就训斥自己的孩子无能;3.书中提到一个数学天才,5岁的时候,已经具备了过人的数学天赋,但他只学习这一个方面,其它什么都不学。
第一个环节:大家说
孙梦老师就问题1谈到:与学习相比,孩子的动手能力同样重要。做家务也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完成家务的过程,孩子自然能体会到一种成就感和自我价值,从而自觉地为家庭和社会承担一些责任。同时也是从小培养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
曾宝慧老师就问题2谈到,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只在某个领域深入钻研,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数学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人的成长总要接触世间万物、体会人生百态,才能拥有美丽人生!
庞加丽老师就问题1谈到,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要一个人去独立完成某一项任务,久而久之,就可以培养孩子单独完成一件事的能力,时间长了,孩子的独立意识就养成了,对以后学习生活很有好处。
程芬老师就问题1谈到,做家务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在做家务中,孩子不仅要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务,还要思考怎样节约时间,有条理的完成任务,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养成做事有条理有逻辑的习惯,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都会有优势,会成为一个让人喜欢,给人带来愉快的人。
郁鹏举老师就问题3谈到,肖恩先生一味强调孩子学习数学,缺乏全面发展意识,中国神童陨落的故事也给我们一些启示,这些孩子天赋虽高,但缺乏完整的生活,当然也就缺乏生存的能力,最终只能是成为畸形儿。
唐乃杰老师就问题2谈到:人与人是不一样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独特个性,生存方式。所以,不可以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孩子相比,更不能用瞧不起的语气对待自己的孩子,应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
受现场读书沙龙气氛的感染,戴校长,梁浩主任,石伟伟主任不自觉地参与了读书讨论。戴校长说,做家务其实就说当前提出的劳动教育,会做家务,既能够增强生活自理能力,独立生活能力,更能提高生活质量,增加生活情趣。
梁浩主任说,做家务就是家庭劳动,既是生活的基本技能,又能启智引思。
石伟伟主任说,做家务可以提高审美情趣,让环境舒适,让人身心愉悦。
本次活动还设置了“我来说”板块,有单选题、多选题,形式是抢答。既活跃了气氛,又帮助教师把书中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回顾,将读书活动的气氛推向高潮。
由于前面两个环节都是给定话题,最后一个环节设置“自由说”,让成员们分享更多的体会。
孙梦:读了这本书收获很大多,给我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提供了正确的方法。比如重视早期阅读,亲近自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让孩子自信、有毅力、充满好奇心、有勇气、富有想象力、坚强快乐的成长。
曾宝慧:读完本书,深深体会到教育的本质!曾以为孩子成长一定是⼀个艰苦过程,但老威特对小卡尔的培养教育是循循善诱的,是专注用心的,是遵从原则的,是全面发展的,又是愉快随心的。⽼威特的教育⽅法有⼀定的可操作性,很值得我们借鉴。他不但教会我们怎样教育好孩⼦,也告诉我们怎样做⼀个会教育孩⼦的好家长、好老师!
唐乃杰:看完《卡尔.威特的教育》后,使我明⽩了后天的教育在孩⼦的⼀⽣中是多么重要,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亲是怎样培养孩⼦的。但是,对我们⼩学教师来说也是有启迪的,因为,孩⼦的⼤部分时光都在学校⾥度过的。作为⽼师,让每⼀个孩⼦都得到全⾯的发展,挖掘每个孩⼦的潜⼒是不容置疑的。
庞加丽:读了这本书最大的感触是要尊重孩子,平等相待。卡尔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后总结到: “纵观那些成功地教育了孩子的父母们,包括我的父亲,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看待,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个方面非常关注。如果父母有耐心与孩子玩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孩子、对待孩子,能为孩子做出好榜样,那么对孩子进行交易就不会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教育孩子失败的事件。
戴校长高度评价了本次读书活动,并指出教师读书的意义,不光自己受益,也让自己的孩子受益,自己的学生受益。鼓励名师工作室成员要发扬虚心学习,永不满足的精神,坚持读书学习,做一个有追求的教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