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传承和保护好从化区非物质⽂化遗产,培养师⽣对“⾮物质⽂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兴趣,形成具有鲜明特⾊的校园⽂化,2022年9月16日上午,从化区中小学美术学科在江浦街禾仓小学召开了“非遗花灯入校园”的培训活动。
本次活动共有三个议程:
一、从化水族舞——舞鱼灯介绍
二、从化走马灯技艺介绍
三、美术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培训
(图为活动主持人、禾仓小学专职副书记郭艳红)
(培训活动现场图1)
活动一 水族舞——舞鱼灯介绍
从化自然资源丰富,同时也是历史名城,传承了许多古老风俗文化。作为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舞鱼灯是桃源洞草塘村的传统项目。
(图为广州市非遗传承人黎建中)
广州市非遗传承人黎建中师傅给老师们从渔灯的文化背景、历史缘由、工具、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传统的渔灯,每盏长约1米,其骨架用削得如薄片般的竹篾扎成圆鼓鼓的立体型,并带有三段“关节”方便渔灯摆动。骨架做好后,糊上彩纸,设计成不同的造型和图案,最后,要在骨架中绑上蜡烛作灯,再在下面装上一根长约20厘米的小木棍,供人举起舞动。
(培训活动现场图2)
从化水族舞是从化区温泉镇草塘社流传最广的民间舞蹈。早在清朝嘉庆年间,当地村民就有表演以鱼、虾、蟹为主体的水族舞队伍,逐渐形成了这一旨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习俗。水族舞融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和杂技于一体,表现出一种原始、古朴的美感,保留着原生态舞蹈特征。水族舞以“鱼游春水”,“鱼虾嬉戏”“鱼跃龙门”,“娱(鱼)乐升平四个段落的舞蹈为表演套路,步履活跃,动作矫健有
力,节奏分明,表演生动活泼,几十人的舞蹈气势磅礴,非常富具有观赏性。从化独具特色的水族舞所折射出来的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涵盖了历史、信仰、生产方式、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诸多内容。
活动二 走马灯技艺制作介绍
“添丁上灯习俗”是广州从化地区富有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从化话“灯”与“丁”同音,上灯意为“添丁”。
(图为从化区非遗传承人欧阳锐添)
从化区级非遗传承人欧阳锐添带来了走马灯制作技艺介绍:
现从化流行的走马灯主要有两种式样,一种是以流溪河东岸及城郊农村多用的长形花彩灯,另一种是西岸主要是现时鳌头镇流行的颇具古风的八面球形灯。花灯造型独特,同时集绘画、工艺、剪纸、书法、诗词于一体。综合了多种传统艺术形式,主要体现在编织、印花、剪、刻、裱、装饰等一系列制作工艺上。
(培训活动现场图3)
从化添丁上灯习俗历史悠久,明末清初就是富有特色的一种民间传统习俗。每当老百姓谁家生了男孩,就会在春节元宵或中秋节期间习惯挂花灯(即为上灯)。添丁上灯习俗仪式包括放灯绳、选灯、迎灯、上灯、暖灯、化灯6道程序,其间还有客家锣鼓、舞龙狮、祭祖、饮灯酒等热闹场景。“暖灯”和“化灯”即参拜列祖列宗、长辈仪式,喝灯酒,正月十六日焚化花灯等。
活动三 美术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培训
从化区美术教研会小学部会长、流溪小学的美术科组长徐小珍老师为老师们带来了题为《美术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学习分享,她深入浅出地从课题选题、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等方面进行了经验交流,还图文并茂地将过程性资料如何进行规范收集和整理分享给大家,让还未做过课题研究的老师们心中有数。
(图为从化区教研会小学部会长、流溪小学美术科组组长
徐小珍)
活动最后,从化区教育发展中心吴水晶老师对本次培训进行了经验分享与总结,美育课堂教学不只在课室,也不止于校园,广泛乡野田园,皆是美育天地!
(培训活动大合影)
摄影:徐雨中、王立明等
编辑:王立明、尹斐斐
审核:吴水晶、徐小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