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辍前行的攀登者

孙晓文
创建于2022-09-16
阅读 5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持续推进“新基础教育”研究,促进教师队伍发展,实效学科内涵发展,9月16日上午淮海小学新民路校区语文“新基础教育研究”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新民路校区四楼会议厅举行。

     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新民路校区校长从大群、清江浦区“新基础教育”语文学科区域负责人赵坚及新民路校区全体语文老师和区域其他七家共生体学校的骨干教师代表共同参与此次研讨。

    首先,谢中琳老师和程晶晶老师分别围绕“任务群视域下的单元结构化教学”进行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谢中琳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了解说明事物的特点。她带领学生梳理《太阳》一课的叙述层次,从第1-3自然段入手,抓住太阳特点,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第一部分,形成学习方法,迁移到第4-8自然段的学习,完成思维导图的第二部分,通过小标题概括的方式说明太阳与人类非常密切的关系;再用这样的方式阅读《松鼠》一课,形成这篇课文完整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有意识运用所学策略方法,从表面的内容感知,走向文本背后的理性表达。

       程晶晶老师执教的是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学习把事物说明白,程老师在谢老师第一课时教学的基础上,回顾了《太阳》和《松鼠》两篇课文的结构特点,指出我们学习文章,不但要知道文章内容写什么,更要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她引导学生,从关注《太阳》第1—3自然的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开始,逐步推进,通过比较、品析等方法,学生们体会到要想把事物说明白,可以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可以借助所搜集的资料等策略,为介绍一种事物做准备。

       

      两节研究课后,执教的两位老师先进行了说课,从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困惑和思考出发,进行了带有“新基础教育”味道的说课。五年级语文组的徐艳红老师作为全程参与的骨干教师对两节课进行点评,她结合三次磨课的经历,分享了过程中的成长,也提出中肯的重建建议。区域内的三家共生体学校老师分别对课堂进行点评,从课堂推进、资源生成与捕捉、教师织网意识、开放意识等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体现了评课老师对于“新基础教育”理论转化的能力。


       华东师大的李政涛老师在听完两节课和老师们的评课后后,    对于我们呈现的单元整体教学课型,肯定了三个亮点:

        1.学生的状态改变大。李老师在观摩研究课后,表扬了新民路校区的学生的表达能力,他认为表达能力的背后是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体现学生在日常教学中的积累形成了这样的质变。

         2.教学设计堪称“范本”。因为我们这次的研究课是以“任务群视域下的单元结构化教学”为主题,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从整体着手,对整个单元教材融通分析,围绕“课标要求”“育人价值”“课型分析”,可谓是扎实而丰实,具有整体性,李老师给予我们教学设计的评价是“范本”。

         3.单元教学落地。李老师评课中指出,我们今天的两节课有单元感,何为“有单元感”呢?即有阅读要素、表达要素、结构要素、单元关联和单元运用。

         同时对本次活动李老师提了三点建议:

      1.关于“开放”。如何更充分的开放呢?开放关系着课堂上师生生存方式的变革,但“开放”为何难呢?难在改变教学的惯性上,“放下去”打破了原来的“点对点”交流和“替代”的习惯,尤其要引发同桌交流和组际互动。组际互动的方式是:首先用好导语“我们组……”教师要习惯性评价“组”而不是个人,在第一组交流后第二组发言的代表要与第一组产生呼应,呼应包括评价、补充、质疑,避免“报幕式”交流,这些习惯要通过老师语言来引导。

       2.如何更充分体现单元感和关联感?

    关联感体现在总结上,从课文到单元;关联感体现在导入上,从课文到单元;体现在工具上,思维导图的有效使用……思维导图要有生成性,学生的思维导图应是动态的,不能是静态的固化的;思维导图要有文体性,定位好理趣和情趣的关系;思维导图要有单元性,思考单篇文本的思维导图和单元的导图的关系。

       3.单元预习的做法。对于单元整体教学,应避免单篇的割裂,设计单元预习单从整体着手,在预习时先找准单元主题、要素方法、基于单元提出的问题等,总之要围绕一个宗旨:单元的意识渗入每个设计中。

          一次研讨活动对于我们来说时间虽短,但是却很充实,未来我们会继续扎根日常,认认真真学理论,扎扎实实做教研,做不辍前行的攀登者。

   

阅读 5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