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置管引流

😘 夏兮晴梓 🍋
创建于2022-09-11
阅读 4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什么是腰大池引流?

腰椎穿刺是从腰椎管的蛛网膜下腔穿刺,简称腰穿,适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积血、脑脊液呈血性者,各种脑脊液耳鼻漏 、切口漏患者和颅内感染者,可减轻血性脑脊液对脑和脑膜的刺激,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缺血状态,减轻脑水肿和脑梗死的发生。

脑脊液是干嘛的?

保护脑和脊髓免受外力震荡调节颅内压力变化转运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调节神经系统碱储量神经内分泌调节。

正常脑脊液约100-110ml,

压力:成人70-200mmH2O,

儿童50-100mmH2O。

各色脑脊液代表什么?

红色:穿刺伤或蛛网膜下腔有血

黄色:1.陈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黄变    

2.蛋白质含量明显增高时    

白色或灰白色:常见化脓性感染

穿刺点的选择

成人首选腰3-4间隙,两髂棘连线与脊柱正中线相交处;也可上移或下移一个椎体,即腰2-3或腰4-5间隙为穿刺点,儿童以腰椎4-5间隙为穿刺点。

体位摆放

协助惠者摆正体位,通常取弯腰侧卧位(多左侧卧位),患者屈膝抱头,呈“虾米”状,头和双膝尽量靠近,脊背尽量靠近床边,使腰椎与腰椎的空隙尽量加宽。

基础护理

1.嘱病人去枕平卧 4~6h

2.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按摩受压部位的皮肤,预防发生压疮

3.鼓励患者咳嗽、排痰。翻身拍背,1 次/2 h,保持呼吸道通畅。

4.指导患者少量多餐,进富含维生素、纤维素及易消化软食,增加营养。便秘患者可应用润肠剂,保持大便通畅

5.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体征。注意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及原有头痛是否减轻等。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6.床头抬高 20°,有利于维持患者脑组织血供,确保有效的脑灌注压,减少继发性脑损伤。

引流管的护理

1.在引流管穿刺点用无菌敷料固定,引流管从腰椎穿刺点向外延展固定,以防引流管打折和方便患者翻身。每次巡视时,仔细检查引流管有无弯曲、受压、折叠等,保持引流管通畅。在搬动患者或外出检查时,应先关闭引流管,以免引起脑脊液逆流。对烦躁不安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镇静或约束,以免引 流管被牵拉移位及拔除。

2.将引流管悬挂于床边,引流管以穿刺点为零点,引流管的高度( 最高点至零点的 垂直距离) 为 15 ~ 20 cm。可根据引流量和患者体位,调整引流管的高度,使颅内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3.正常情况下成人脑脊液产生速度为每分钟0.35mL, 量为每天500mL。保持腰大池引流24 h匀速。根据病情严格控制流速( 每分钟2 ~ 4 滴) 和引流量( 每小时12mL 或 每天150~320 mL) 。引流过慢达不到引流效果,甚至可造成堵管。引流速度过快会引起颅内压低形成脑疝。为了避免发生脑疝,床头的位置固定在20°后,要在床尾悬挂“禁止摇床”的标识。如有特殊情况需关 闭引流管时,应重新制定引流袋的悬挂高度,并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如 每天>350mL,要及时告知医生。

4.观察引流液的量和颜色,如脑脊液由清亮变混浊、有沉淀物或出现鲜红色脑脊液时,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严格无菌操作 

1.倾倒引流袋及调节高度时,先夹闭引流管。硬膜外导管与调节阀接口处用安尔碘消毒每天2 次,消毒后用无菌纱布包裹。放引流液后,要用安尔碘消毒引流袋出口。

2.保持置管部位的敷贴清洁干燥,更换敷贴每周2 次。出汗较多时,随时更换敷贴。如发现患者体温升高、置管 部位皮肤发红、肿胀或穿刺点渗漏等异常现象,或引流液混浊或有絮状物,及时汇报医师处理。


拔管指征

随着脑脊液颜色的澄清、各项指标的恢复(脑脊液中红细胞<100×106/L,蛋白<0.8g/L),脑脊液漏的消失,患者一般情况的好转,应及时拔管,以防止引流过久,诱发或加重感染。一般置管3~7天,最长持续引流时间8天


阅读 4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