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方面
• 目标定位不准确:可能出现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把握不准的情况,导致课程目标过高或过低,难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 目标缺乏整合性:只关注某一领域的目标,忽视了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课程内容方面
• 内容选择不适宜:选择的内容可能过难或过易,不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或者内容缺乏趣味性,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激发其学习兴趣。
• 内容缺乏园本特色:没有充分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地域文化等资源,导致班本课程与其他班级或幼儿园的课程同质化严重。

课程实施方面
• 教学方法单一:较多采用讲授式教学,缺乏游戏化、情境化等适合小班幼儿的教学方法,幼儿参与度不高。
• 幼儿主体地位未凸显: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主导,没有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探索和表达的机会,限制了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家园合作不紧密:家长参与度较低,未能充分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课程评价方面
• 评价主体单一: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缺乏幼儿自评和互评,以及家长的参与,评价结果不够全面和客观。
• 评价内容片面: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忽视了对幼儿学习过程、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