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成功绝非偶然

有话直说
创建于02-21
阅读 23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我这个老脑筋看来,动画片就是少年儿童的最爱。因为动画片通常拥有鲜艳的色彩、有趣的卡通形象、奇幻世界和超现实场景,这些都是吸引孩子们注意力和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关键因素。同时,动画片中的夸张和拟人化手法也符合儿童的审美偏好。然而《哪吒之魔童闹海》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

     今年大年初一才上映的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闹海》,到目前其总票房已突破125 亿元,不仅超过《头脑特工队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还成功位居全球影史票房榜第8 名。如此辉煌的成绩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魅力,使得这部动画片能够俘获无数观众的心呢?响应组织宣传需要,更多的是怀着好奇,我也终于走进了影剧院。观影后给我的总体感觉是:故事不复杂,画面挺震撼,细节很感人。要说有别于其他影片的成功之处,我认为有以下方面。

       从主题上说,《哪吒之魔童闹海》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影片中的哪吒虽身为魔童,却始终怀揣着一颗渴望被认可、渴望改变命运的心。他勇敢地面对来自外界的偏见和误解,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这种精神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内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遭遇挫折和困境,而哪吒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勇气,就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我价值。这种积极向上的主题,为观众带来了鼓舞和力量,让我们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从表现形式上说,动画形式赋予了影片独特的魅力。人物形象憨态可掬,色彩鲜艳明亮,画面细腻精美,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动画这种艺术形式,为创作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能够最大可能地应用夸张手法,将神话故事中的奇幻元素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哪吒的三头六臂、风火轮等神通,以及各种神奇的法宝和法术,都通过精彩的动画效果呈现在观众眼前,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世界之中,此外,影片中的场景设计也十分考究,无论是陈塘关的繁华热闹,还是龙宫的神秘深邃,都营造出了独特的氛围,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

      从语言表现上说,《哪吒之魔童闹海》每一句经典台词都是我们的心声,让人在观影之余,对生活和人生有所思考与感悟......。不管是“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还是“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理不容,我便逆转这乾坤”每个人都能从这些台词中找到共鸣,它表达了哪吒对命运的不屈服和对自由的追求,也激励着观众要勇敢地掌握自己的人生。另外,“以前我一直在躲、在藏,直到无路可走,我才明白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我已经一让再让,结果他们还要我们的命;既然他们要我们的命,那我们就用这条命跟他们拼了!”这让我想起了多少次的彷徨和无助,直到逼得无法再退缩,才学会了如何迎难而上。还有“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真是道尽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无奈。这些台词不仅在影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必将成为人们时常引用和回味的经典语句。

      从角色塑造上,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个性鲜明、形象饱满。哪吒的叛逆与勇敢、李靖的父爱深沉、殷夫人的温柔慈爱、太乙真人的幽默风趣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角色并非单一的平面形象,而是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他们在面对各种抉择和挑战时所展现出的人性光辉,让观众感受到了真实的情感力量。尤其是哪吒,他从一个被世人误解和排斥的魔童,逐渐成长为一个拯救苍生的英雄,这种人物的成长和转变,让观众见证了他的蜕变历程,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他的内心世界。另外,电影没有把神话故事当作一个单独的存在,而是与现实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每个角色的塑造都让观众在某一时刻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很多人感慨,“人人都想成哪吒,人人都是申公豹。”这句话听起来有些玩笑,却又扎心。现实生活中,像申公豹那样圆滑、却又怀才不遇的角色太多了,找不到出路的感觉我们都经历过。很大一部分观众其实连申公豹都算不上。我们更像是电影中陈塘关的百姓,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安于现状。不用说,电影中的百姓至少还能住在海滨城市,而我们呢?可能更像是土拨鼠,穿着补丁衣服,憨态干饭名场面,这才是真实的我们。

       从情节上说,《哪吒之魔童降世》和传统的哪吒有点不一样,特别是加入了好多网络新词,更现代化了,很适合年轻人看。尤其是哪吒出场说的几首打油诗,更让人印象深刻。哪吒打油诗(一):生活里全是泪,越是折腾越倒霉,垂死挣扎你累不累,不如瘫在床上睡。说出了哪吒小小年纪对生活的感悟,又心酸又失望。哪吒打油诗(二):关在府里无事干,翻墙捣瓦摔瓶罐,来来回回千百遍,小爷也是很疲倦。说出了哪吒对生活的厌烦,也渴望自由,有人陪伴。哪吒打油诗(三):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一口七八个,肚子要撑破,茅房去拉屎,想起忘带纸。说出了哪吒的心声。哪吒打油诗(四):替天行道是使命,斩妖除魔我最擅长。说出哪吒也是想做一个大英雄,立功心切。这些很接地气的表达,能如实地反映不同处境下的现实生活。

       从文化传承上说,《哪吒之魔童闹海》巧妙地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哪吒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影片在改编的过程中,充分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又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影片中的服饰、建筑、音乐等方面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让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不仅增强了影片的文化底蕴,也让更多的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教育意义上说,《哪吒之魔童闹海》为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哪吒生而为妖,被世人偏见和厌恶,他却不认命不服输,勇敢地向命运发出挑战,喊出了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壮志豪言。影片通过哪吒的成长经历,告诉孩子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不要被外界的评价所左右,要相信自己的潜力和价值。同时,影片也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父母的关爱和支持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影片还传递了团结协作、勇于担当等价值观,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从制作团队上说,《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离不开幕后制作团队的辛勤付出。他们不仅在剧本创作、角色设计、动画制作、音效配乐等方面精益求精,力求为观众呈现出一部完美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他们真正懂得观众需要什么,让儿童、年轻人和老年人都能从中找到共鸣。用现代人的思维、大量应用网络语言,幽默风趣又不失智慧,生动活泼地展现了这个少年的抗争故事,哪吒的成长之路,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和希望,实际上是每一个人的生活写照。恰恰符合我们当下大多人不断与自己的命运抗争的现实生活,都在寻求自我的认可。这部电影不仅仅是讲故事,更是在讲述每一个观众的人生。台词中的智慧和哲理,让人不得不赞叹创作者的用心。“生而为魔,那又如何?”让我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不能因为他人的评论而否定自我价值。制作团队对细节的把控和对品质的追求,使得影片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从而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和赞誉。

       综上所述,《哪吒之魔童闹海》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深受观众的喜爱,是因为它在主题、表现形式、语言表现、角色塑造、文化传承、教育意义和制作团队等方面都表现出色。这部影片不仅为中国动画电影树立了新的标杆,也为全球动画电影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像《哪吒之魔童闹海》这样优秀的动画作品涌现,为观众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阅读 23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
简篇-美篇工作版

模板中心 同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