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夏夜
余干县第十一小学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抓实保学控辍  推进义务教育——十一小学义务教育宣传月知识宣传

创建于02-20 阅读3275

     为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落实上级有关控辍保学工作精神,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余干县第十一小学在校内外积极开展“控辍保学”知识宣传。

                 什么是控辍保学?

     在《义务教育法》规定:受教育既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控辍保学”,顾名思义就是控制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辍学、流失,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就读,接受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它是教育脱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是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切实保障适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社会各方应共同参与控辍保学工作,齐抓共管,人人参与,打赢“控辍保学”攻坚战。

                 什么是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接受义务教育是适龄儿童少年的权利也是义务,是必须做的事情。《义务教育法》第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什么是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人享有哪些权利?

     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融合法律、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方面知识与能力的工作,需要学生、家长、学校、政府、社会等多方共同参与。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温馨的成长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心愿。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生存权:包括生命安全权和生活保障权。大多数父母都很关心孩子的生存状态,但也有个别父母严重侵犯儿童的生存权。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凡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构成犯罪的、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的、溺婴及弃婴的行为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发展权:指儿童拥有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发展权利主要指信息权、受教育权、娱乐权、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参与权、思想和宗教自由、个性发展权等。其主旨是要保证儿童在身体、智力、精神、道德、个性和社会性等诸方面均得到充分的发展。

      受保护权:反对一切形式的儿童歧视;每一个儿童将得到平等对待;保护儿童一切人身权利及关于处于危机、紧急情况下的儿童保护;脱离家庭的儿童保护。对怎样保护儿童,我们还缺少明确的认识,常常无意识地造成对儿童权利的忽略和侵犯。如对儿童照料不周,对儿童进行有辱人格的惩罚,让孩子承担过重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利用、剥削儿童这些都是没有尊重儿童的权利。

             什么是适龄儿童、少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都必须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控辍保学中,家长的职责是什么?

     家长就是指父母或监护人,负责履行家长监护职责,必须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送子女入学,不能以任何理由让子女中途辍学或失学。

       家长不送子女入学要受什么处分?

    《义务教育法》规定:除因疾病或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他的父母或者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被监护人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必要时可司法强制。

              家长如何控辍保学?

1.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督促和保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充分认识到适龄子女不上学是违法行为,不按时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是违法行为,不制止子女辍学更是违法行为。

2.依法履行法律义务,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按时送子女入校就读并督促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3. 给予子女高质量地陪伴,关心子女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和帮助解决子女遇到的实际困难,为完成义务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条件。

4.配合学校做好对子女的教育工作,主动开展家校联系活动。

5.重视对子女的安全教育,关注子女身心健康,促使子女以健康的体魄、全面的素质、优良的学业完成义务教育。

6.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教育子女。不参与赌博、封建迷信以及其他不健康活动,力所能及参与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尊重家庭成员,积极倡导社会新风尚,为子女成长营造一个正向、健康、自尊、友善的成长环境。

     家庭的希望在孩子,孩子的希望在教育,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教育路上,我们坚守阵地,均衡发展,确保每位学生不掉队,让我们为孩子拥有一个灿烂美好的明天共同努力!

图文:朱丽华

一审:卢林艳

二审:李保胜

签发:朱非墨

阅读 327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