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虽然是一座不大的小县城,但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浙东门户”之称。尤其是明中叶以来,历经抗倭、抗英、抗法、抗日战争,写下了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誓死保卫国家疆土的史篇,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珍贵的历史文物。
镇海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宁波市镇海招宝山南麓,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右侧,占地面积约6.4平方米。这是一个并不怎么显眼的地方,以致不少朋友到了招宝山却找不到纪念碑在哪里。它背靠山崖,面向广场,绿树古藤环绕其间,一曲小径直通碑前。
这座纪念碑在抗战时期由镇海县爱国人士出资建造,用梅园石雕凿,正四边形,碑高4.6米,重约3吨。碑头四面刻有国民党党徽,碑四面均书写有“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9个大字,并题有“中华民国28年7月镇海县抗日自卫委员会建”和“县长江志航书”的落款【注1】。
据史料记载,1939年7月,全面抗战已有两周年,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展开殊死搏杀,牺牲人数达百万之众。当时,舟山已被日寇占领,定海县长苏本善率本部至柴桥,驻紫石。
1939年7月7日,正值芦沟桥事变2周年之际,镇海城乡7个抗日救亡团体发起万人声讨汉奸傅筱庵【注2】大会,会后砸毁傅宅【注3】大门,没收其财产。
在此抗日救亡的形势下,为了纪念淞沪抗战阵亡将士英雄事迹,祭扫为国捐躯的英灵,在镇海县抗日自卫委员会的倡议下,广大爱国人士捐资建造了此碑,并立于当时的镇海县政府所在地【注4】。它寄托着镇海人民对抗战阵亡将士的缅怀之情,寄托了镇海人民抗日救国的决心。
1941年4月19日镇海沦陷前,当地群众将此碑埋入地下,免遭日军破坏。从此,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深埋地下整整六十多年。
这六十年,不仅仅安然度过了镇海沦陷后日伪统治的四年多时间,同时也避免了在十年动乱中被小将们所横扫。直到2002年8月镇海城区内的中山公园改造时,这块纪念碑才重见天日,并被区文物部门妥然保管。
当时的中国已经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走了20多年,它所面对的是开放、务实、实事求是的中国政府。因此说,纪念碑是幸运的。
2005年正值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此碑被迁移到招宝山南麓的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附近,成为当地又一处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见证。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省里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省里70周年,为纪念对日作战中英勇捐躯的中国军队将士英灵,让后人永远铭记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镇海区文保所对纪念碑进行了脱盐、除污、上色以及环境整治,使纪念碑焕发了昔日荣光。
如今,这座“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屹立在招宝山南麓,在和煦的阳光下享受着人们的瞻仰和祭奠。虽然它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雄伟高大,但它见证了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的那一段历史,它是中国军人的鲜血所凝成丰碑。
【注1】江志航:奉化萧王庙镇棠岙村人,时任镇海县县长,生卒年月不详。
【注2】傅筱庵(1872—1940),名宗耀,字筱庵,镇海县城人。清末曾任招商局科长、董事及所属华兴保险公司副经理、经理。民国后历任北京政府国务院高等顾问、财政部驻沪特派员、中国银行监理官、上海造币厂和中国烟酒公卖局监督、上海总商会会长等。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国通商银行总经理、董事长。上海沦陷后,附逆投敌,出任伪上海特别市市长。1940年10月11日凌晨,国民党军统局策动跟随他数十年的亲仆朱升源,趁其宴游回来倦睡之际,用菜刀砍毙。
【注3】傅宅:位于镇海城区人民路4号,又称傅乾月房。始建于1922年,曾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近现代建筑。原是傅筱庵的旧宅,解放后成了镇海县人民政府的办公场地,后又相继成为镇海人大、政协等部门的办公场所,现在是镇海老城展示馆。
【注4】镇海县政府:解放后开辟为中山公园,现文化广场南端,靠近人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