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产的行为。由于他一般不使用暴力,而是利用人们的善良心理和趋利心理,巧言令色,往往容易使受害者上当,请各位市民群众擦亮眼睛,提高警惕,仔细阅读以下反诈骗知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和财产安全。
电信诈骗新花样
黄金骗局:受害人被“免费领取牛奶”的广告引诱进一个刷单群,尝到“蝇头小利”后,来到金店购买高价值的黄金,却对款式、价格毫不关心,只要求尽快完成消费。这就是所谓的“黄金骗局”,近年来,公安、银行对大额转账、异常交易等行为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诈骗分子为了规避这些限制,就开始寻找新的资金转移方式,而黄金作为高价值、易携带且易变现的资产,便成为“理想工具”。
网约车骗局:受害人通过诈骗分子发送的二维码下载了刷单App。受害人完成了几次任务并收到返利,最后一次任务失败了,“客服”解释是操作失误,并提供了“绿色通道”,要求受害人通过网约车将现金送至指定地点。通过“线上诈骗”+“线下取款”+“网约车投送”的组合模式进行诈骗,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通过网约车“快送”服务、跑腿、邮寄等方式,以不见面、不现身的方式将现金或黄金取走,转移赃款。
百万保障骗局:微信、支付宝“百万保障”均为自动开启的安全设置,完全免费且不会影响个人征信,只要接到陌生来电,无论以何种理由引导关闭微信、支付宝“百万保障”设置的,都是诈骗!
共享屏幕骗局:受害人收到来电,宣称“账单到期需要处理”,并在对方的引导下下载了“云服务”App,打开屏幕共享功能后,按照客服的指示输入密码,先后进入手机内各银行App查看了银行卡状态。Facetime、“云服务”等手机软件都带有屏幕共享功能,点击开启后,便会将屏幕上所有操作以及显示的内容,包括短信、微信、银行支付密码、手机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全部同步给对方,对方可远程登录受害者的手机银行以转移资金。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克服“贪利”思想,不要麻痹轻信,谨防上当: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对犯罪分子实施的中奖诈骗、虚假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诈骗及虚假致富信息转让诈骗,不要轻信中奖和他人能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及有致富信息转让,一定多了解和分析识别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多方调查印证:对接到培训通知、冒充银行,声称银行卡升级和虚假招工、婚介类的诈骗,要及时向本地的相关单位和行业或亲临其办公地点进行咨询、核对,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信息,培训类费用一般都是现款交纳或者对公转账,不应汇入个人账户,不要轻信上当。对于来电声称是公安局、检察院、法院、银行等电话号码,务必多方印证,防止犯罪分子利用改号软件等手法冒充电话号码。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如收到以加害、举报等威胁和谎称反洗钱类的陌生短信或电话,不要惊慌无措和轻信上当,最好不予理睬,更不要为“消灾”将钱款汇入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必要时候,可以向当地公安机关等机构报告和核实。
日常提示家人增加防范意识:日常应多提示家中老人、未成年人注意防范电信诈骗,提高老人、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犯罪分子通常喜欢选择相对容易上当受骗的老年人、未成年人作为诈骗目标,作为子女或者父母,除了自己注意防范电信诈骗外,应积极主动向家中老人、未成年人传递防诈骗的知识,为我们敬爱的长辈和需要呵护的下一代筑起防诈骗的知识围墙。
温馨提示
1.谨慎添加陌生人为好友;谨慎加入陌生聊天群。
2.不随意扫描不明二维码或点击未知链接;如不慎打开链接,切勿输入个人信息。
3.不随意向他人透露银行卡等个人信息。
4.不轻信网上不正规的兼职;所有要求先交钱的工作要三思而后行。
5.遇事冷静多核实,多与家人朋友沟通。
6.如遇有人在群内收费或私信要求收费,应及时核实,不可盲目转账付款。
7.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物品,不告知他人支付密码,以免其转账汇款。
8.加强对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链接一律不理,对于陌生人的转账要求,坚决不听不转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