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花开,馨香满怀。为了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发挥教研力量,进一步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工作室成员不断成长。2024年11月17、18日,新会区梁少雯名教师工作室开展了第2次研修活动。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曾文婕教授为我们带来的专题报告,让我们对“深度学习”进一步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1976年马飞龙等人提出“深度加工”,后逐步演变成“深度学习”,并获得越来越多学着对其展开研究。深度学习如此重要,在数学课堂上、教学过程中,如何去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自然就成为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了。
平山小学杨思思老师为我们带来的《用字母表示数》围绕“中国探月历程”展开,从“我”与王亚萍阿姨的年龄关系出发来探究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意义。可看出本节课教学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课堂组织高效有序,师生互动乐趣满满,充分凸显出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
新会区教师发展中心区锦超老师从数学核心素养、课程标准的角度为我们解读符号意识是什么,并通过理论结合大量的案例和杨老师的示范课,分析了符号意识在小学数学中的内容及其价值。
鹤山沙坪第四小学陈惠婷老师带来的《圆的周长》,从介绍用“标定自行车测量法”测量马拉松路程的工具“琼斯测量仪”出发,进而引入圆的周长怎么求。在课堂教学中语言亲切,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紧紧围绕本节内容的教学重难点一步步展开,结合数学史,让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并直观的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小组合作测量出圆的周长。
蓬江区教师发展中心黄肖慧老师从寻真课堂的角度,切实地对陈老师执教的《圆的周长》这一堂课进行点评,充分认可了陈老师在课堂中创设了生活情境,提出有效的问题串,也提出了“如何把发现问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建议。
肇庆市教师发展中心区域教育研究部部长李伟聪部长的报告中,通过老师在课堂中常出现的十大问题,结合陈老师的示范课以及大量的案例,让我们发现在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发老师们的思考,明确该如何改进从而成就“好课堂”。
本次活动通过专家示范引领、评课议课、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教学研讨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学员们搭建了一个观摩、交流、研讨和自我提升的平台,努力实现“共学、共研、共享、共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