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不停歇 线上共成长

孙苗
创建于2020-04-09
阅读 40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昌平区教工幼儿园共学、共研、共成长之理论学习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专业人才,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疫情期间教工人居家不懈怠,宅家不宅心,通过线上研讨的形式,开启共学、共研、共成长的教研活动。通过理论学习、行为反思、策略梳理,不断丰富专业储备、提高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素养。


                          本期教研活动目录
一、量体裁衣,定制教研主题
      疫情期间线上教研有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教研主题如何确定?教研内容如何选择?怎样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围绕这些问题,教研领导小组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量体裁衣,定制了本学期小中大教研主题。
       通过思想碰撞,信息交换,大家结合大中小幼儿年龄特点,教师特点,最终形成教研总体思想,如下:
1.研究思路主线不变,内容自定。通过主题贯穿,唤醒教师研究意识,主题可横向扩展、纵向深化。
2.理论提升与行为反思兼修。理论学习必不可少,但不可空谈理论,要用理论反思过去,不断修正自我。
3.通过“对话”促教师成长形态。实现“教师与自我对话,教师与教师对话,教师与幼儿对话,共享经验、智慧。
二、向内雕琢,自我修炼
     北京市早期教育研究所苏靖所长改编过一首教师版《见与不见》的现代诗,如下:

      我想说,你见或者不见教工幼儿园的老师就在那里,你见或者不见,老师们追求专业的渴望就在那里,追求专业的行动就在那里!向内雕琢,自我修炼,安静地努力,未来定会华丽呈现!
三、共学共研共成长,开启线上教研

小班教研进行时

      小班教研组本学期的教研主题是《依托小班幼儿交往性游戏提高教师观察与指导的能力》,上学期研究聚焦于大带小游戏,本学期由于疫情影响,幼儿的交往对象扩大,由大带小为研究对象的交往性游戏扩充交往对象,因此,本次研究再次从交往性游戏入手,丰富教师交往性游戏理论。
(一)理论学习,共享智慧
       什么是交往性游戏?交往性游戏有哪些特点?交往性游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小班教研组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每位教研员成为活动的主体,分享理论文章,解析问题!
    通过学习,教师对于交往性游戏的理解进一步深入,对于交往性游戏明晰了以下内容:

(二)反思现状,查找问题
      当前小班幼儿的交往性游戏水平如何?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怎样解决?接下来,小班教研组长带领小班教研组成员逐一剖析,集体反思共成长。
问题一:当前幼儿交往性游戏水平如何?依据是什么?
问题二:举例说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结合幼儿表现,教师经过研讨,发现小班的交往性游戏问题主要集中在:自尊自信!
问题三:何为自尊?何为自信?怎样提升幼儿的自尊与自信?
1.概念明晰:自尊即自我尊重;自信即自我信任
2.关系明晰:
3.解决措施:
(三)体验练习,巧思运用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小班教研组运用视频案例的方式对所学理论进行运用,进一步加深学习,运用巩固。
      通过观摩录像,教研组围绕视频案例进行研讨、分析,同时进一步明确了观察的重要性,再次明确了观察是指导的基础。
问题一:什么是观?什么是察?

幼儿:观是学习,察是模仿、学习技能技巧。

教师:观是捕捉幼儿的行为表现,察是分析背后产生的原因。
问题二:交往性游戏中重点观什么?察什么?
      通过视频与理论对接,再次巩固交往性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意义,小班幼儿交往性游戏的目标,通过理论学习——互动研讨——案例练习,小班教研组按照学习与反思相结合的方式丰富了教师对于交往性游戏的认识,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中班教研进行时


      中班教研组本学期的教研主题是《区域计划与实际的有效对接》,教研主线即“计划——实践——调整”,幼儿是活动的实践者,尊重儿童的意识必须深入每一位研究者的骨髓!为了进一步唤醒教师上学期的研究意识,本次中班组的教研内容确定为:《尊重幼儿从观察做起!》

(一)唤醒——回顾与反思
       中班教研组首先通过回顾上学期的研究问题,帮助教研组成员唤醒教研经验,聚焦问题,经过研讨与梳理,问题主要聚焦以下三个方面:
1.计划与实际不能有效对接。
2.观察与指导脱节。
3.措施治标不治本。
      教研组成员围绕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最终归纳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为三类:理念、方法和理论。进一步明确了理念的重要性,理念是舵手,是指引行动的方向标;方法是设备,是确保成功抵达彼岸的保障;理论则是解决问题的操作指南。
(二)充电——共读一本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次中班教研组以共读一本书《学前儿童观察与评价》开启,教研组成员通过学习、记录、思考,总结、反思与体会,实现经验共享、智慧共享!
      通过学习,教师进一步明确了以下观点,为教师的观察指导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1.看见儿童,发现儿童视角。
2.解释判断。分析幼儿行为表现及发展变化,准确解读其背后深刻含义。
3.聚焦观察,在观察、评价与活动之间建立“联接”。
(三)操练——视频分析
       知者,知晓也,道者,途径也。知道方法如不能落实于行动中,则成为纸上谈兵,中班教研组以案例《小怪兽》帮助教师回顾理论,并运用理论。
      通过研讨,教师进一步明确了观察的目的,观察时使用的语言,以及不同区域的核心观察要点,进而与中班组的原有区域计划进行对比,丰富其区域计划的维度。

大班教研进行时

      大班教研组本学期的教研主题是《研究玩具、研究儿童,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本次大班教研通过案例学习《奇鸡连连看》从案例撰写角度,通过“比较观察”提高教师研究玩具、研究儿童的能力。
      基于教师有一定的案例撰写的经验,本次教研组组长通过问题调查并围绕问题采用案例比较法帮助教师分析案例撰写中案例描述、案例分析、教师指导等各方面的不同及特点,进而转变教师观念,帮助教师在游戏中更好的指导实践。
(一)调查反思,明确问题
      通过讨论和访谈发现,教师们在案例撰写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聚焦在以下四个方面,分别是案例描述、理论对接以及指导策略,同时教师案例中儿童本位的观念还不够明晰,具体如下:

      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师们的问题,大班组的教研以优质案例为对比学习内容,逐一解决教师的问题。
(二)案例学习之案例描述
      教研组长通过问题引领,引发教师思考,案例描述中如何体现幼儿主体性?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教师背后的理念是什么?你在游戏活动中支撑行为的理念是什么?
      通过分析与讨论,在学习与反思中教师归纳出案例描述部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儿童为主体的理念要贯彻始终,决定幼儿游戏状态、案例描述角度。
2.游戏过程的描述要客观、细致的描述幼儿真实游戏过程,切忌教师主观臆断。
3.案例描述部分可包括游戏过程和游戏表现,游戏过程聚焦于客观描述,游戏表现为教师根据表现后的游戏分析。
(三)案例学习之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都需要分析什么?怎样与理论对接?围绕一系列的问题,大班组教师通过经验共享,寻找方法。
       通过讨论与分析,案例分析要点逐渐明晰:

1.分析内容要全面,分析游戏、玩具以及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2.分析要动态、静态相结合,不能以偏概全。
3.分析要有理论依据。解析幼儿行为要依据目标,运用理论。
(四)案例学习之教师指导
       教师指导的依据是什么?教师指导的策略是什么?这与教师玩具投放或游戏设计有无关系?通过学习与研讨教师总结如下:
(五)案例学习之启示与思考
      案例学习后的启示,本次学习后的启示会给教师们带来怎样的触动与震撼?老师们在今后的活动中又应该怎样去实践?
       本次教研活动,小中大教研组聚焦各年龄段幼儿现状,教师工作中的问题,从实际出发量体裁衣制定主题,同时,考虑居家学习的特殊性围绕理论学习开启本次教研活动,通过头脑武装和理论运用帮助教师实现“教师与自我对话”“教师与同伴对话”“教师与幼儿对话”,通过共学、共研,共享知识、经验、智慧,共成长!


阅读 40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