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茶籽

乐山老人
创建于2024-12-02
阅读 62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跟茶籽打交道现己经是第三次了。 

     第一次是1985年在徐市小学,陈校长号召搞勤工俭学,发动高年段学生去茶山采茶籽。为了激励大家的积极性,陈校长让大家开展竞赛,超出定量的班级予以奖励,那时昌平、友生、成生、海旺、久旺、明富和我等几位同事都还是年轻小伙,都任班主任,不仅带领学生采摘,自己也全力参与劳动。搬运是体力活,小学生毕竟年龄还小,还没有长力,所以搬运工作基本是由我们班主任承担,几十斤茶籽往肩上一扛,蹦蹦跳跳就驮到马路上了,女老师班主任力不从心,要从班上抽出几个强壮的学生搞搬运,采摘自然就少了,所以获奖的总是我这几位。茶籽采回来了就堆放在教室后面,等外皮沤烂了就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将茶籽剥出来,拿去卖。班级奖励的钱就拿去搞活动,如春游秋游买东西给孩子们吃,师生们享受着劳动的果实,又能够走出校门出去活动活动,皆大欢喜。

      

     

 第二次是1995年在黄坑中学,学校还有一块茶园,这一年茶籽大年,长得满树都是。那时还时常有人找我看烫伤,需要茶油调和,我就带了母亲一起去采,榨了好几斤茶油,到现在还剩一点。

        一晃三十年过去,浓密的青丝已成稀疏的白发,退休多年却退而没休,还在这所民办学校发挥点余力,闪烁点余光,但已脱离教学一线,工作不是很繁重。十一月的一天,便利用工作之余骑个摩托车来到在办公室能望到的一片茶园溜达溜达,这一溜达意外发现茶园满地是茶籽,大的似毛栗,小的似珍珠,竟没人来捡拾,于是立即产生要捡100斤茶籽的念头。

    想到就干,第二天我就提了袋子来到茶园捡拾,之后几乎每一天都会在下班后去捡一个来小时。刚开始不适应,一时下蹲,一时躬腰,都坚持不了多久就要站立一下,伸伸腰颈。慢慢地可以越蹲越久,同时还发明其他姿势如单膝、双膝着地,大大减轻腰部,小腿的负荷。原来用个购物袋,不容易将茶籽丢入袋内,后来发现用一个电饭煲的内锅代替袋子,方便多了,口大,容易丢入锅内;底部又平,可以放置地面,不需左手提着;将一粒粒茶籽丢入锅内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似乐曲一般悦耳动听,如果不会发出清脆响声的便是坏籽或是瘪籽。捡拾时更有经验,多的地方,扒开枯草败叶,露出地面,便可伸开五指抓取,这样效率就提高了许多。茶籽拿回家后,先要剔去杂草、枝条、泥块等,再放在清水里洗涤几遍,再进行晾晒。看着那一粒粒乌黑的茶籽,心里美滋滋的,时常去提提这袋,又提提那袋,掂量掂量它们的重量,很有一种成就感,这是一种体力劳动换来劳动果实的具体真实的呈现,就像种菜的看到菜苗的成长结果,养鸡的看着母鸡下蛋。这种愉悦感是那些轻视体力劳动的人不可能感受得到的。

      

更为惬意的是捡拾的过程。眼前是一粒粒珍珠似的茶籽散落一地,耳边是蜜蜂嗡嗡的声音萦绕,还有不绝于耳的鸟鸣声,这是天籁之音;还能闻到茶花山果的清香;有一种刺萢,非常好吃,味道甘甜中略带点酸,比街上卖的种植草莓更滑润,那是大自然的恩赐;经常还会遇到野雉,白的一对长尾雉像两位仙女披了一件白纱飞在空中,形象姿态都给人以美感,可是要用手机来捕捉这美丽的瞬间却非易事,还没等你掏出手机它便飞入丛林,不见踪影只听见嘀嘀咕咕的声音;还有老鹰常在茶园的上空盘旋,有时扇动双翅扶摇直上,直入云霄,有时张开双翅像飞机两翼滑翔而下。捡累了,拿了雨衣在草地上一铺,仰面躺下,那才叫舒坦,让我重新感受到七十年到在生产队参加插秧收割在田间地头躺下休息时的舒爽,也真正体会到“天作被来地作床,蓝天下面云飘扬,山风轻拂茶花香,融入自然绝尘烦”的意境。

       三次茶籽交道,从青年到中年到老年,三种方式、三种环境、三种目的、三种心态、三种感受。

(我的行为一些人是不会理解的甚至不屑。很美的图片是下载来的,不美的图片是实地拍的。

阅读 62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