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进“初中历史教学‘学科实践活动’”前瞻性项目的研究,进一步落实徐州市教育局“三新四行动”和“双减特色作业”。七年级历史组组织学生开展“泱泱中华 何以中国”为主题的历史文物模型制作活动。通过此次活动提高学生对历史文物的观察鉴赏能力,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本次活动中,学生投以高度热情,积极参与,广泛收集素材,赋予简朴材料活力与创新力,用双手重塑往昔记忆,仿制出一件件承载着民族深厚记忆的作品,精彩纷呈。
中国的青铜器主要指4000多年前用铜、锡、铅合制的青铜器物,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仿制了一件件精美的青铜器。
三星堆青铜面具,以其神秘而独特的造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面具整体呈现出古朴而庄重的风格,巨大的眼睛、突出的耳朵以及夸张的口部造型,都让人感受到一股来自远古的神秘力量。通过一件件作品,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三星堆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刻在龟甲、牛和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广泛,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孩子们发挥创造力在龟甲、牛骨上刻制文字。
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古代钱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孩子们仿制了战国时的刀币、布币、秦时的半两、汉代的五铢,不仅给我们展示了货币的发展,而且展示了历史的厚重感。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触摸历史,感受文化的厚重,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历史不再只是教科书上枯燥的文字,文物也不再只是陈列柜中遥远的展览。纸板、黏土、木棍……用这些简单的材料,我们可以重现历史,巧“造”文物,用一双巧手去感触华夏流动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