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肃县志及徐水县新志有关遂城张氏族人的一些记载。
概述: 遂城张氏家族人才辈出,历代有功名显赫者,其家学渊源深厚,为地方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主要内容:
1. 遂城张氏: 遂城张氏家族以文化著称,历代多人取得功名。张晋,字介锡,号藩侯,为张氏先祖,以孝顺著称,曾任来安令,政绩显著,深得民心,后因母亲去世哀痛过度而卒。张氏后人亦有登科者,如张灼、张源等。
2. 张晋事迹: 张晋,字介锡,号藩侯,年轻时即表现非凡,后中进士,任来安令期间,面对蝗灾和旱灾,他积极赈灾,救活数万人,深得民心,被誉为“真父母”。张晋政绩卓著,后因母丧哀痛过度而卒。
3. 张氏其他成员: 张沛、张沅、张浵等张氏成员亦有显著成就,张沛以孝友著称,张沅以忠孝为本,张浵则精研理学。张氏家族以孝顺、学问和官声显赫闻名。
4. 张氏节孝: 张节母章孺人,以节孝闻名,虽生活贫苦,但坚持守节,孝顺公婆,教育子女,其贤名远播。
5. 张氏文化贡献: 张氏家族成员在文学、书画、医学等领域均有建树,如张晋书法佳妙,张煦、张烜、张维等人在书画方面均有成就。
6. 张氏家风: 张氏家族注重家风传承,张晋、张沛、张沅等均以孝顺、忠诚、学问为立身之本,其家风影响深远。
总结:
遂城张氏家族以文化传承和官声显赫著称,历代成员在文学、书画、医学等领域均有建树,尤其以孝顺、学问和官声显赫闻名。张晋、张沛、张沅等家族成员不仅在个人成就上显著,更以其家风影响和贡献于社会,成为地方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查阅安肃县志兹将有关遂城张氏有关内容摘录如下:
遂城张氏
《介锡张公传》 薛田玉
遂城人文盛于张氏,余昔令容城常进邑诸生而课之,时则有张灼、张炌、张源偕其从昆弟。煦自遂城来请业四人者,皆彬雅能文章。余于讲画之余,询其家世,颇得详悉,因知张氏之先积累甚厚,而灼、炌曾祖农部其贻泽为尤远也。公讳晋,字介锡,号藩侯,生有异质,甫能言闻读书,声辄喜,稍长研究经籍,独得心解,弱冠补博士弟子员,旋食饩试,辄冠军。丙子举于乡,癸未成进士,家居数载,足迹不至公庭,辛卯,除江左来安令,值蝗,祷于神曰,“我受君命,为宰一邑,民命寄于我,我实不德,当夺我算民何辜,遂朝衣冠拜蝗”。蝗飞去后复雨,历旱灾上游,请赈灾于朝,公曰,“待哺者急矣”。若俟命下发,恐不及救,请于题奏之日即开仓以济上游,如其议并饬他邑为例,民赖以活者不下数万人,其他如,息讼狱禁,科索缉盗贼抚流亡,一切兴利除弊诸善政不可枚举。民呼真父母,建生祠焉。任七载,囊橐萧然自奉恒若寒素有同年,某过署二日即请去曰,“观子清况更甚于我,又尝过浦口见者,或指为天长令,或指为含山令”。一人抚掌笑曰,“此必来安张公,盖他县无落寞状也”。署全椒焚民一如来安。戊戌将以行取入都,旋闻父丧,士民皆持办香号泣以送服阕,补户部清吏司,主事勤于供职,懋著才干,有旗人与民争田四十顷,诬民为奴,下其全家于狱。公察其冤事得雪,理识者谓公可大用,乃任甫两月,而母讣又至,呼天抢地失足颠仆遂得痰疾以归,归未几而公没矣。今岁戊戌,公之曾孙炌,持状来乞传于余,余惟儒者入官,必福被于民,而后能泽流于后,公起家县令,久播循声内转后不克大竟,其用以死而功德之留于人心者,直比诸桐乡朱邑有余爱焉。呜呼!可谓仁矣。今曾孙繁衍咸能不坠家声,而其中及余门者,若灼、若源先后登甲乙榜,炌丁酉又以选士入贡,皆将奋迹仕途,为国家之用。余既慕公遗泽之远,而尤愿灼兄弟辈,他日服官,一以公为法也。爰乐序其事而传之。
张晋,字介锡,号番侯,弱冠补士弟子员,旋食饩。康熙丙子举于乡,癸未成进士,除江左来安令,值蝗为虐,公朝衣冠拜祷,蝗辄飞去。两值旱灾,力请赈济,全活者数万人。政简刑清,邑中大治,民呼为真父母,建生祠焉。后行取补户部清吏司主事。有旗人与民争田,诬民为奴,全家下于狱。公力为雪理,后闻母丧,哀痛得痰疾,归而卒。
张沛,字文涛,浙江清吏司,介锡公次子也。生而聪慧,总角时读书家塾,同学中有庸纯,背诵不成者,公代为背诵,不遗一字。年十七与兄沅同入泮试,取前茅,旋食廪饩,结日新社,邀知已辈论文无间,寒暑课子孙,续又新社有手注,又新社约,言生徒日众各有成就。公以道自重,笃于孝友。邑侯陈公赠联云,“家有素风,惟孝友世贻,清泽在诗书,非虚美色也”。
张沅,字浩如,浙江清吏司介锡公长子也。质椎鲁强毅,幼从父读,常百倍其功方能记忆,然亦终身不忘也。旋入泮,后随父任,复捐入国学。学署中一切事资辅助焉。事亲孝与人坦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人有急,倾囊以济,遇纷争,力为排解,乡里咸颂仰之。
张浵,字清止,介锡公翁三子也。秉质凝沉读书,辄不忘潜心于理学精研《程朱语录》等书,为文醇古澹泊不矜俗芬,弱龄试即冠军。督学咸器重焉,公益发愤,下帷录诵,经史子集必亲加点定剧,爱左氏传手不释卷。介锡公自江南行取户部,缘疾挂冠归。公奉事双亲,备尽色养伯仲之间恰怡如也。律身贞介,非公事不履。公庭左琴右帙,萧然自得。晚年益好学,持文律愈严,远尔从游者一经指授,俱有法度可规。课子及孙,蜚声艺苑渊源有自云。
《克庄张公传》 王綍
公讳临,字君宜,号克庄,古遂人也。生而聪慧,器宇端凝,幼受业于胞兄农部,公沉潜好学,弱冠补博士弟子员岁科辄冠军,食饩性至孝,事亲定省寒暑无间,事兄农部,公执经问难左右,服勤如事师生,平立心以忠孝为本,尝曰“圣贤学问在一诚字。吾未之逮也,而窃有志焉”。又曰,“今人读书以穷理也,沾沾帖括,奚为其崇尚实学”。真有回异时流者岁满应贡,年近六旬,犹不释卷,足迹不履,公庭远近学者翕然宗之奉为山斗,举乡饮大宾,邑侯费公题其门曰,“年高德劭”。
《希洛张公传》 王宗城
公讳灏,字希洛,克庄先生令嗣也。生而頴异,器量过人,爱读书敦实行,弱冠即赋采芹,邑侯费公甫下车,见而异之,尝谓人曰,“是生严气正性有古大儒风也,日后必为士林师范,非第以文采见长也”。公性至孝,早岁失恃,日夜悲啼,克庄先生继聘刘太孺人,公胆依膝下事如生母,朝夕承奉,能得欢心,里党称之。克庄先生弃世,公哀毁骨立,勺水不入,口念太孺人无人奉养,始强进饮食,娶孟氏女,雍正癸丑进士焕一公妹也。公谓曰,“若能善事吾继母乎”,孺人曰“愿勉之”。于是先意承志二十年如一日,太孺人病势甚剧,诸医束手,公夜半沐浴祷于祖,叩天泣涕惨切仆俱涙下,亲奉汤药进之,一饮霍然至诚,格天信有征也。家素饶,公目中绝无阿堵物,惟以立身读书为念,延师教二子俱成名,孙燕燿更以童年冠军,有拔帜夺标之目。公之培养厚矣。生平不妄交,且耕且读,顔其堂为笠龛,晚年见道益深营别墅为憇息地,每逢良辰,呼童烹茗诸孙环侍,或论以诗,或课以文,俯仰会心,空明洞达,飘飘有凌云气,复名其堂曰,“超然”。嗟乎!公之为人,不更可想见乎,人生百行孝为之原,孝莫大于承先,亦莫重于裕后,公兼而有之。费公所称为士林师范者,其在斯与他。若排难解纷,扶危济困,为乡党所仰赖者,皆公之余事云。
《张节母章孺人传》 薛田玉
岁乙酉,余治金容,容人士有向余称安肃张节母之贤者,又明年其曾孙煦来从余学,益备闻其详,张生告余曰,“曾祖母氏章,满城人也,为高祖母章太孺人,犹女早年即以敦厚静默为姑氏所重,故归我曾祖受益”。公受益,性孝友而孺人尤能望顔承志,两老人绝钟爱之。戊成年遭高祖,聿修公之变甫大敛受益,公以忧卒,时伯曾祖介锡公,方官于滁,孺人以茕茕女流惨罹大,故而身襄大事无废礼仪,寡姑以安亲,故吊唁,莫不哀其少嘉其能也,既毕葬,乃析产居,家徒壁立,弧寡数口,给于十指,盖日不再食者屡矣,而于高祖母甘旨无少缺,高祖以其艰于供也,慰止之孺人辄唏嘘曰,“姑子早亡,然媳在即子在,奈何居然有媳令姑缺一子(my,应为“字”)奉乎”。因相对泣,下及高祖母终尽哀尽,礼一如居高祖丧时,族之人暨乡中耆旧服其苦,贞请公举节李孺人以为事近干名,固不许及老且病嘱家人曰,“余惟妇人无行可纪,至以节见尤大不幸,人即好名亦何取以伤心之事转为身荣乎,且我家于诸昆弟,中为独乐,予又自甘苦不欲以细弱累人,故所处每多人所不堆者,亦不欲其彰之也,我死并无述可也,后人受其教,故节孝之举至今未果,愿先生传之也”。余闻而抚然曰,“事行其所安而不求其名,此古君子之谊,而士大夫所难也”。今孺人食贫万节,克孝克贞乃自居,恬退惟恐人知若是,是女也,有士行矣,宜其贤名之洋溢远近乎,顾余何足以传之书生之所以,告余者俾观风者有所采,以垂闺门之则焉。
乾隆安肃县志编纂,张氏族人也有多位参加。
校对
辛卯科副榜,现充正红旗教习,张灼。
丁西科拔贡,候选直隶州州判,张炌。
徐水县新志所列张氏族人的著述
《古文辨体》张炌著,嘉庆年间出版
《算法约编》张炌著,嘉庆年间出版
《皇极经世备考》张炌撰
是书根据易理发明,术数其于历法推算考证,尤称详博,未出版。
《揲耆演易备考》张炌撰,有序见《艺文》
共六卷,一筮原考,二筮象考,三卦变考,四义例考,五筮仪考,六断占考,此书考证,渊博图说,精详理解正确,未出版。
《世德堂诗稿》张煦著
《十获斋诗稿》张灼撰,见《畿辅诗传》
《必为轩诗稿》张源著,见《畿辅诗传》
《藜阁诗钞》张炌撰,见《畿辅诗传》
技术篇
张晋,字介锡,号侯潘,遂城人,书工行楷。
张煦,字育万,号春岩,书法佳妙,至今墨迹遗存甚多。
张炌,字青照,号藜阁,专工楷书,颇负盛名。
张灼,字未克,号柳洲,工书善画,北平畿辅,先哲祠存有所书折扇及山水画二幅,笔法深厚雄浑,张氏家存有所绘《味泉图》《涛光图》手卷两帧。
张烜,字辉庭,号新斋,遂城人,摹十七粘,以草书得名。
张维,字绂围,号学古,别号大痴,遂城人,书法佳妙,大草尤精,善画,有《清平如意图》传世。
张焘,字象躔,号仰亭,一号溥泉,遂城人,专画墨菊,名重当时,与张问渠之文、张柳洲之字,称为张氏三绝。
张步圮,字虚衷,号晴桥,遂城人,善画,凡所绘山水花鸟逼肖逼真,可称能手。
张锡禄,字玉峰,遂城人,善画山水,翎毛花卉兼长,至今指绘,遗品最富。
张鸿彝,字子秉,号法斋,善画,其遗墨人多保存之,传家仅墨菊四屏墨松一幅而已。
张琦,宇弁之,工章书,并善花鸟,人多宝藏之。
张璠,字奂之,精通医学,遐迩知名。
张鸿符,字子孚,遂城人,善刻竹木匾对,风神毕露。
张鸿绩,字子嘉,善镌刻,铁线篆尤其特长。
《张藜阁先生揲蓍演易备考序》 高清 邓川人
公,遂城名士,家世诗书以经学衍科第者,盖数十百年于兹矣。根深源远,家传有自,而公尤好读书,广见博闻,无古不览。丙午岁,筮仕腾阳,余遂亲炙大雅。过从之余,时质疑问难,公口授手指,谆谆不倦。花晨月夕,无往非受益处也。
甲寅夏,公擢龙陵抚彝守,余以师资既遥,遂弃学弗事。而公则学问日深,工夫日密,更潜心于《周易》一书。凡图象、揲耆之法,无不得其精微。乃虚己下人,广求遗帖,凡一言有合、一篇可采者,无不汇辑研究,融会贯通,以底于至当不易之道。手订《揲耆演易备考》一部,参伍错综,各极其变。
庚申夏,书告成,洵足为紫阳夫子功臣也。适因公来腾出全帙示余,遂得伏案卒读焉。喟然曰:“《易经》为卜筮之书,因吉凶以示训诫。言约而义该,自圣人既远,言易者多主阴阳灾异,又或摭拾术数之绪。余家传帅授,愈奇愈僻,即言蓍言数,究非蓍之蕴、数之也。
惟邵夫子其学有传,所发明图卦、蓍策,皆易学之本根。故朱子表章,推重与程子并称,启蒙之作,实参邵、程两家以成书。今藜阁公之《备考》,以邵、程、朱为宗,而证以各家之论说,搜罗必遍,不遗余力。是有求随得也,体会精微,悉归中正,是孚于嘉言也。裒然成书,可以通神明之德,是用嘉于西山也。
随时之大,不将为公系也哉!然是书也,采于滇之简篇,成于滇之官廨,即质之滇前人杨宏山之注《皇极经世》、杨向春之《心易发微》,不居然滇之三绝者乎?公若谷虚怀,仅什袭为箧中秘。但虎气腾上,龙光不潜,来瞿塘注易,非以售世。而中丞郭青螺公为之奏于朝,刊于世,遂为千年不易之书。公之《备考》,当必有如郭青螺者,出而表章之。
余得藉谬言以附简末,诚亦厚幸也夫!
《藜阁张公传》 冯承恩
公讳炌[kài ] ,号藜阁,遂城人。先世以文学名宦显由,乾隆丁酉拔萃科议叙州同,丙寅岁官滇旋委权腾衡半刺史,篆暇则力学于古,尤博通天文地理,皇极紫微太乙黄钟泰律理数,下至六壬,奇门医卜诸书无不备熟,善饮酒,酒酣为人说古今,成败兴废之故,口举手画,议论风生,原原本本,不差一语,历为郡守器重。时届缅夷入贡,从傔数十百人入关驿,骚边境剽悍不法,又值丙午,版线土民与户撒土司构衅勾结野夷互相仇杀,九关八隘咸皆震恐,公与州牧屠南洲先生定计决策,不带兵卫先行驰抵关上,招集缅目语,以天威赫濯,并以德化论之,缅人乃驯服,还即驰往户撒,抚慰边民,安辑土司,仇杀之患悉平。大吏闻之奇公才,重委任焉。甲寅岁权龙陵弍守事,精心吏治,察邑南至宛顶,与外藩木邦交界,关内外野人不时滋扰,夙称难治,是时积案如山,公于旬日间一一判断,如流各惬民情,咸畏神明,一切平籴,转输公正无私,民间词讼不妄,受人一钱,尤爱育人才,尝捐廉建立龙山书院,聘知名士膺山长,公复亲身讲授,指示诸生,龙山之士,中心悦服,诸生亦闻风景慕遇,公因事至郡,一时执经请益,争愿出其门者,先后不下数百人,故金齿合郡,学校复加振兴,边风大为丕变,虽文翁治蜀不过是也。乙卯冬,野人跳梁芒市关路阻塞,兵食缺乏,公立即设兵护卫粮运,以通其时,民间被劫丁口人马难更仆数,然一有摘发,方欲指名擒奸,而贼已先知之,公由是恍然曰,“吾今乃知盗之源也,必民有奸宄勾通贼匪者”,即遣练役搜捕,如有藏奸,坐以五家逮系法,不逾月,贼魁就擒,若王成美、吴运山、张皮四等四十余人衡其罪之轻重,治以法,内境之贼剪除殆尽。嘉庆元年,丙辰岁,芒市土司殁族属争袭私蔷,奸人内招户汉相衞,外串野人相帮,夷众乘机摄乱,几酿大衅,而公首定应袭,次擒奸党,如江滨、渭小线等十余人论如法,芒市之变又一定然,是时内患,虽除外衅,倏起野匪仍鸱张大掠芒川一带,毫无畏忌,公奋然率练出关,处处设险,严兵控扼,更调僄(一个犬子旁一个索)巡侦,一见野人即以强弩射杀,自此三四五年,芒市遮放无援抱击柝之,戒而边境,赖以少宁,辛酉岁,野人大肆猖獗,民夷遭蹂躏鱼肉者,不知几何,公亟延诸将士相与谋之戒曰,“此非兵威不足以惩艾大羊夷性也,诸君努力敌忾,幸勿鼠首两端,用命者赏,不用命者以法惩”。一面带兵驰剿,一面禀呈制府琅公入奏,当遣西观察书公明龙陵协塔,公思郃添官兵千土练千驰救会,公芒市直抵峎岗蛮牙寨,贼寇啸聚千余人在户,涧湾丹山相距仅十余里,公为前敌,率兵练与贼对垒,鎗(my“鎗”是“枪”的异体字)砲并施兵役,奋勇大胜之,野人大惧,公复密遣干卒,由后路径抵贼巢,生擒野官邦介,众咸哀恳匍匐乞降,自献刀标木刻虎皮象牙,并历年所虏百余人又归,汉奸王小二、王国佐夷奸殒景的的筏十余人,亟请王命枭首示众,观察书公狂喜,击节大赞公之奇功真伟,男子之所为而非拘牵常算之士,及夫漫无胆略之将弁所可同日语也,顾自今战胜以后,适颐园初大中丞西巡,廉得公深识老谋预操胜算,一举成擒迅以蒇功封章入告天子,霁顔诏曰,“善于时将一切支应军饷六千余两准予报销”,大吏群相赏识愈殷,借寇未许轻易更替也。癸亥岁三月,望遮放复有野匪负隅,叚千户,被害烧杀千余人,四境边民恐其风鹤皆惊,公乘马驰往相度形势,择蛮牙蛮宛浪别建三土城,相为特角猛忧,允冒户域美坎沿边,悉建土城木栅十余处,授之方略,以土练实,其中最要,惟黄草岭难防,公谓以官兵攻贼,不若,以土兵攻贼,以土兵攻贼不若,以贼攻贼,是以密饬土司,广招僄(一个犬子旁一个索),盘踞要隘,断绝出没之所,又谓此系西南门户,芒市安,而遮放安,芒巿危而龙疆危,乌可轻视,而稍有疎虞乎,噫,公之善出奇,而备防无患者多此类也,维时甲子春,相厅治巽位,建太乙阁,崔嵬雄杰,崇祀魁星、仓圣两神君,而形势制度参用奇门,尝曰,“吾建此阁,一以培植是邦之文风,一以镇压野夷之侵犯,公等视吾言验否”,自是野人果屡至屡败,胆落魄惊,半载后绝迹,不敢复至。公之为龙民计长久者不益周至乎,野人既匿,入穷山深箐,边民安堵。公复喜召诸生语之,曰“自今外寇患除,兵粮无阻,吾无患也”,又与吾党讲学,论交作为鸿章丽藻,相与歌咏太平乐何如也,无何又奉檄权理腾冲牧篆,三阅月,政成民化,吏治焕然改观。公方莅境时,儿童竹马父老鸠举欣欣然,欢迎于途曰,“使君复来来何暮也,则民之望”。公不啻望岁,廼于利当兴则兴之,弊当除则除之,一时新恩汪濊旧德歌讴,已洋溢于外夷矣。且丙午,版线两地从前挟仇之后,土司以尾大不掉,久不能驭州牧,镇将举兵挞伐亦不能强之服,七八年来既不服顺土司,亦不归入版籍,实顽梗负固之至也,自公复莅斯,土绥之以徳怀之以恩,一旦众心大悦,咸谓得慈父母之,抚我教我如此其至盍归乎,来情愿改土入籍,与州民一体,输诚纳赋,此以见民即愚顽何尝不可以德感也,易之中孚,信及豚鱼,其此之谓乎,前嘉庆辛酉岁,僄(一个犬子旁一个索)恒乍绷叛维西节帅琅,公调诸道兵万余人西剿,遣总戎张公玉龙西观察,萨公荣安,龙陵协成公文,各带兵三千,分路进攻究以危壁,崇峦云封,雪积崎岖,险阻动经,数百里而遥况,首逆恃挟邪术鬼蜮难以捉摸,久经众兵搜剿不能成擒,嗣查有与维西毗连云龙属旧州地界,实为贼匪后路咽喉,众识非得文武干才,相机筹策密为堵截,曷克有济节,帅夙知公才具明练,久任边疆,熟悉敌情,且频年办理巨案,镇静妥协于时,奏准遣公带同永昌都戎陈必先前往堵御,公奉檄驰赴其地,适届初春,毒雾瘴烟暝晦不开,无兵练可以派遣,又鬼坪火烧铁门三要口,最宜紧防而三关纵横七百里,顾左则失右,顾右则失左,不得已请调集兵练三百名,并调永昌土司卯旦,土目叚尤执等,随营委用,且堵且剿,声援策应,贼匪闻风不敢向,后逃遁,节帅大兵节节逼追,渠魁就擒,虽前路奋勇克敌,而亦公截堵后路,调度有方,使首逆无从远飏也。当时公以州司马一微员而为大帅,独当一面凯还入奏,论功行赏,断不能独遗斯人,廼节帅为执笔者,蒙蔽竟不声叙奏闻,而公则怡然自得,绝无愤怨不平之气,学养之过人远矣,迨乙丑岁八月,上台奉新例,凡补边缺务,须实历本任,公借补广南普厅参军,至是已满三年,大吏格于例,必欲实历其任,然公之久权龙陵实极边难治之地,若论以边抵边之例,而龙陵不较,难于普厅数十倍乎。明年奉檄,公忻然单骑之任,其地夙多瘴疠,秋复因公檄调染病进省,十月十二日殁于五华旅邸。殁后同僚咸诣灵几,痛哭失声讣闻,金齿一郡,自缙绅耆老,以至边疆夷民,无不然心伤也。鸣呼!公之家声阀阅,文章道德已赫赫着人耳目间,又奚俟恩之颂扬哉,惟以蔼然书生,只身走万里滇西,羁宦二十二年,清是胡威不欲人知惠方子产,宽严兼济,顾于公何难也。所难者独任边僻一隅四方时,复多寇,而乃兴文教培士风,劝农桑轻徭役,内锄奸宄,俾良民相安无事,且身居不识语言文字之殊乡而卒,能设法御敌,使魑魅技穷,胆丧服其教化,畏其神明,非当今韩范而何予,固知公非好名利人也,第惜其公忠体国,勤劳忘私,而竟不能增一级晋一阶,竟困顿扼塞抑郁以终,岂非命欤,岂非命欤,公昆仲四人,灼、源、煦及公,当时目为四杰,爰录公之实事而为之传。
《柳洲张公传》 韩耀曾 析津人
公讳灼,字未克,号柳洲寒士也,科岁试,进京赴省,近则徒步,远则策蹇,未尝乘车马焉,幼年攻苦无间寒暑,中乾隆辛卯科副榜,已亥恩科举人,辛丑科进士,会试揭晓,报子到门,适太夫人为人锥纳鞋底,谓报子曰,“俟吾送活计于人,取回工资,再为若炊饭”,报子见寒素如此,遂不候而去。殿试钦点二甲十九名,以主事签分户部,本部堂官以公有文名,又优于吏,才极蒙超,荐钦派七省坐粮厅,又提升郞中,简放江苏、徐州府知府,历升江西督粮道,河南南汝光道幷署臬司,特授两浙江南盐运使,司盐运使。公余乘船游湖,仍课子孙以诗文,幷不以游而辍业,后以目疾告归,置别墅一处,名曰“味泉”。别墅、竹篱、茅舍,天然野趣,墅中对联为,“茅屋数闲可以留亲朋话旧,可以课儿孙读书;荒园几亩一半种果蔬佐酒,一半莳花木联诗”。又归来还是读书,教子课孙,家庭师友,老去惟知行乐栽花种树,城市山林其襟怀之淡泊可想而知。公工书善绘书法,上追董米,画则兼善沈,文绘有味泉图,涛光图,手卷各一帧,名人题咏殆遍,至今畿辅先哲祠尚存有公书画,识者评所绘山水为沈石田硬敌惜不多见,着有十获斋诗稿,已选入畿辅诗传。公性纯孝侍继母疾,冒雨祷于神祠,母疾顿愈,值岁大荒,帮同邑令请赈于大府,并先为之倡,以故乡民德之保定考棚条案,率皆薄朽倾圮不能凭坐,士子苦之,公捐资提倡,更换厚板,立石为橙脚,保易两属生童无不称颂,致仕家居一日在书房,薙发闻门外锣声即行,起立候锣声不闻乃始归,坐匠问何故,公曰,“鸣锣者当是县官由此经过,县官为民之父母,余之起立表诚敬也”,尔须知之后传于邑宰之耳,再过公门切属驺从不准鸣锣,其相感有如此者。公在京供职年久,寅谊较多,每遇试差过此者无不在公别墅尽日盘桓,颇有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之概,以故公之宦囊随之消耗殆尽,后人仍须藉笔墨,以糊口无祖业可守,依然寒士家风。公逝世后,合邑乡众胪列其生平事迹,禀请入祀乡贤祠,殆亦厚德之报欤。
网购三枚遂城张柳洲书画墨,真假不说,只做纪念罢了!
《徐水文史资料丛书第二辑》
徐水县历代书画艺术名人简述
作者刘铮
张晋,字介锡,号候藩,遂城人。康熙丙子举人,癸未科进士,曾任贵州都匀县知事。署理安徽来安县,户部江西司主事。其书法擅楷书。各地碑文其手笔甚多。
张灼,号柳州。遂城人,后居徐水城内。清乾隆年间拔贡举人,辛丑年科进士。官职从二品诰授朝议大夫,中宪大夫至江苏安庆徐州府正堂,两浙监运使司监运使,饮命七省槽务坐粮厅,钦点江南按察使司按察使。癸未年科江西文闱监试。后特调“四库全书”编修。晚年告归田里,以工书画度晚年。山水笔法精熟。
柳州工书善画,其书笔法豪迈雄厚,独创风格,大草尤精,运笔含蓄深刻,令人神怡。可与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并提。所遗墨迹石刻甚夥,在京、津、保等地之书画商及收藏家都以重金争购之。解放前平汉铁路之清风店车站的三字石碑“清风店”为其手笔,字体浑厚潇洒,遒劲有力。现徐水县文物保管所收藏有其所书“接天石诗”石刻一座,行书“五绝一首”。徐水县新志载有,张柳州之字,张源之文、张焘之墨菊为徐水张氏三绝。现其本家后人尚存有墨迹对联。
张烜,字耀庭,号新斋。遂城人。清癸申举人,曾在保定“莲池书院”供职数载,晚年迫归原籍授馆。所授业学生,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大都居显官要职。所书大草与柳州、维垣齐名。其最负盛名为所书之“十七帖”,书体至精至妙,曾获当时极高评价。在“莲池书院”期间著作有《论写书法结构三十六体八十二法》一书(北京直隶书局藏版发行)。墨迹遗品甚广,现留世的尚有临十七帖八屏,中堂多幅。
张维垣,字绂园,号学古,别号大痴。遂城人。清代进士,侯选训导。工书善画,尤精草书。据说,他在夏秋之际,经常走出家门,信步留恋于村北瀑河边,细观雨季瀑水的奔腾旋泻,联想书墨,悟笔法于胸中,端详涟漪流水的变化、致使落笔有神。笔者曾藏有“一笔鹅”一幅,其本家后人存有“能静斋”横幅。
张蚧,字青照,号藜阁。遂城人,乾隆丁酉科拔贡。曾署理云南详云县知事,甲午年调任保定府府学,专攻正楷书法。当时颇负盛名。
张煦,字育万,号青岩。遂城人。乾隆丁酉科拔贡。(与堂兄张为同年同科拔贡,当时轰动全城,曾称盛事)。曾任职于陕西凤翔、澄城、吴堡、宜川等县和山东东阿县正堂,丁卯年科山东省乡试同考官。青岩书法佳妙,每一住处留其墨迹碑刻甚多,笔法摹赵孟顺。现本家后人存对联一幅。
张步圮,字虚哀,号晴桥。遂城人,庠生。事教馆多年。生于书画世家,善画,凡所绘山水花鸟,逼肖逼真。所遗作品很多,以荷花、松树、平安富贵图为其佳品。
张焘,字象缠,号仰亭,又号溥泉。遂城人。乾隆贡生。专攻墨菊。徐水县新志载为“张氏三绝”之一。所画“风雨归舟”横幅,构思新奇,意境深远,一时轰动绘画界,获得很高评价。年近八旬仍握笔于画案前,画兴不减。所遗憾的是许多名作已失落无存。
张鸿藜,字子秉,号法斋,遂城人,经商多年。专攻墨菊古松。他家的“悟觉山房”为其画室,所画墨菊豪迈沉郁,雄厚简扑。其古松多作大幅,墨菊以小幅为多。时人多收藏之。
安肃联海拾贝
燕赵文苑采珠
作者秦姜(秦万奎)
张沛,字文涛,安肃遂地人,介锡公次子。据《徐水县新志》载:“生而聪慧,总角时,读书家塾,同学中,有庸纯背诵不成者,公辄代为背诵,不遗一字,年十七与兄同入泮。试辄前茅。”朋友赠联云:
家有亲风惟孝友;世贻清泽在诗书。
联语对仗工整,平仄谐和,且称颂得体,雅切。
清代进士张灼,字未克。号柳州寒士。安肃(今遂城人),幼年功苦。无间寒暑,生活清贫,然课子孙甚勤,诗文入古书画,并有佳著“十稷斋诗稿”选入畿辅诗传,卒祀乡贤。他不但有诗稿,而且还留下了大量的对联。
茅屋数间,可以留亲朋话旧,可以课儿孙读书;荒园几亩,一半种瓜果佐酒,一半莳花木联诗。
就是他悬于自己“味泉别墅”的名联。有的对联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
“无波古井水;有节青竹竿。”的墨迹,完好的保存在原县文化馆离休干部刘铮手中。还有集“当亭序”联句。
引以学流觞曲水;亦兄以畅叙幽情。
上联已经遗失,但下联墨迹仍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