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在手机知网APP浏览有关徐水资料,看到一篇徐水南乐会研究生论文,里面赫然记录着一位徐水摄影家,他的名字叫任玉林。任玉林这个名字,是笔者在近几年寻找徐水老照片过程中所知道的,关于他的履历,听说他是徐水县文化馆一位老师,擅长摄影。笔者也曾托人联系他的家人,想找到一些徐水老照片,但听说照片被别人拿(买)走了!甚是遗憾!
下面是这篇论文的信息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6届申请硕士学位论文
河北徐水县迁民庄南乐会研究
学 科:音乐学专业方向:民族音乐学指导教师:张振涛研究员作 者:谢穗
完成时间:2006年3月30日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2006年4月
在这篇谢穗研究生论文里有一章节即有“任玉林与民间乐师”,详细介绍了任玉林在迁民庄南乐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为使更多人了解徐水这位老摄影家、音乐家、优秀的文化战士,兹将谢穗研究生论文中任玉林和南乐会发展的内容摘录如下:
任玉林简介
任玉林出生于1929年,籍贯北京,参军后去往大连,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9 军1174部队任文艺干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任玉林随军前往朝鲜,后因身体原因提前回国,在北京军区二炮部队担任宣传队工作。(见图片15)1953年, 他跟随部队来保定地区进行创作时,在迁民庄住了三个月,对迁民庄南乐会的情况有了初步了解。1954年从部队复员后,任玉林被分到徐水县文化馆工作,负责城关区(当时徐水全县共设七个行政区,城关为一区,迁民庄属于这个区域) 的群众文化辅导。由于之前在迁民庄有过工作基础,任玉林于1955年去迁民庄学会了工尺谱,根据头管徐振远等会员吟诵的工尺曲牌,将所有的传统曲目译为简谱,刻板油印成篇,分发给每位会员。此外,任玉林还在全县的南乐会中推广简谱,教授西洋基础乐理。在会员们基本掌握了简谱后,他要求所有的曲目都必须按谱演奏。(见图片16)
在任玉林辅导下,学会了简谱的迁民庄南乐会会员,较迅速地调整了原有的演奏形式,在传统曲目的基础上加进了新时代的曲目,与国家的主流音乐文化保持了一致。许多歌曲,群众还似会不会时,迁民庄南乐会已能熟练演奏了。春节各种花会的相互拜谒仪式中,以体现新时代风貌的迁民庄南乐会,渐渐在当地扬名。“预先到迁民庄下请帖的各村花会负责人连接不断,迎(应)接不暇。还有不少外县的距离百八十里的村庄的请帖。任玉林的工作有了成效,成绩斐然。 1957年,迁民庄在河北省“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中获“优胜奖”,文化部钱俊瑞副部长亲自找任玉林谈话,夸赞了他的新思路。1958年5月,任玉林带着迁民庄南乐会参加“在京各大文艺团体联欢会”,并于会后接受记者采访。电台与电视台录制了南乐会的表演,其中有13分钟任玉林的发言。同年9月24日,文化部通知已更名为“跃进吹歌会”的南乐会参加国庆9周年游行,并派指挥家、琵琶演奏家秦鹏章往徐水组织指导。(见图片17)游行当天,激动万分的任玉林, 走在吹奏队伍的最前方,接受了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图片15身着志愿军军服的任玉林。
图片16任玉林简谱印刷篇。
任玉林是军队中多才多艺的宣传干部的缩影,采访中,其遗孀沙金玲,经常提到他的广泛爱好:
老任除了不会生孩子,什么都会啊!如唱歌、拉琴。徐水还只有照相馆有照相机的时候,我家就买了理光照相机。那时候。我们想照就照,所以我家的相片比谁家都多。”(正是这架照相机,为我们保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画面。)
从任玉林的遗物中得知,他通晓西方基本乐理,了解一些基本的西方音乐文化故事,粗通作曲,会拉手风琴与小提琴,还懂得基本的配器与乐队排练方式。
除音乐外,任玉林最大的爱好就是摄影。他的摄影作品大都制成卡片,记有时间、地点、事件等,甚为详备,体现出一个知识分子的严谨作风。(见图片18) 正是出于他的这项爱好,才使得迁民庄南乐会不同时期的图片资料保留至今,这为我们研究一个民间乐社的发展过程,提供难得一见的图像资料。(见图片19a、 b.c)
长期的军旅生活,使任玉林对部队充满了感情,演奏描写军队歌曲或反映军队生活的歌曲,自然成为了他的偏好。从他生前发表过的摄影作品《踏雪出征》 中可看出,作品展示冰天雪地中志愿军卡车运送粮草的内容,与《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中,解放军为将支援物资尽快运到拉萨,排除重重艰险越过大渡河的场景,颇为相似。此外,他为南乐会改编的《骑兵进行曲》,也是在开国大典中受到毛泽东赞赏,后来成为频繁使用于各种国家庆典中的军乐曲。
图片18任玉林的拍摄卡片
图片19a
任玉林对徐水民间乐社的改造,颇费了一番气力与心思。据沙金玲老人回忆, 任玉林在文化馆工作期间,每天从县城的家到农村工作或学习,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夜间返回家的路途中,还常有迁民庄南乐会“每晚两名会员值班,打着点煤油的纸灯笼护送”。当年的任玉林,面对的是一批目不识丁的农民,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受众群体中推广简谱、总谱与合奏,是何等的艰难!当年任玉林对迁民庄南乐会付出的心血,是否获得政府特殊嘉奖,目前已很难得知,遗物中尚存的,只有1984年5月1日颁发的“‘河北之春'组织奖”、1985年河北省文化厅颁发的“30年文化工作成绩贡献奖”的荣誉证书。据1995年采访过任玉林的张振涛说,当任老谈到当年在农村改革乐社,统一30家乐社的乐器那段历史时,显得异常骄傲而激动。回忆往事,老人觉得自己为民族民间音乐的改革,做
出了颇应自豪的贡献。从任玉林的遗留文字中,笔者得知,他生前最大的遗憾是多次申请入党的请求未得到批准,因而在日记中留下“我是没有党籍的中国共产党员”的文字。在党员身份不再被重视的20世纪,这样的遗言着实令人感动, 由此也可体会到,半个世纪前,他对南乐会改革的种种措施,确实出于对党对国家的一种真诚的热爱,也让我们对历史中的他,有了更深刻的同情与理解。
半个世纪后,当我们以文化人类学的眼光看待这个文化事项时,任玉林对徐水县民间音乐班社的种种作为,是功是过,就是需要民族音乐学家颇要花费心思、 予以慎重评价的事件了。
对于当地的原生态文化,任玉林的“好心好意”,无疑起到了破坏作用。但他当年的发展民间音乐的真诚,又是颇值得褒奖的。他的认识,反映了那个时代对待民间文化的官方态度,并得到的被改造者的拥护。为了求得革命歌曲的普及与音乐的大众化,他向民间乐社传授简谱(虽然他的行为本身属于非强制性的, 但由于他的官方身份,对历来怕“官”的中国农民来说,客观上已成为--种无形的压力)。他更改了迁民庄延续百年的音乐传承方式,出师徒间的口传心授,变为按照简谱统一演奏。民间音乐中最具神采的即兴演奏,至此在迁民庄南乐会中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与专业团体一样的照本宣科。乐师王振元是会里最为出色的管子手,即便如此,他仍时常惋惜:
我没有学到上一辈头管徐振远在音乐里吹“花”的本事。他那时候吹的和我们现在的不同,他每遍吹的都不一样,但都能让别的人知道在哪里能接上。”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在谢穗研究生论文里,提到一位外国学者钟思第,笔者有幸在徐水县文化馆老馆长马瑞喜的相册,看到钟思第在徐水县迁民庄村采访南乐会的照片,时间是1993年8月21日。
其中也有一页手写钟思第的简历资料:
钟思第,中国传统音乐学者,英国伦敦古典乐团演奏员,中国音乐研究欧洲基金会主席,英国科学院特等研究员,剑桥大学《唐宫遗音》编辑,中国古乐团海外理事。
钟思第拍摄迁民庄南乐会,1993年8月21日
钟思第与迁民庄南乐会人员合影,右二是徐水县文化馆原馆长马瑞喜。
在谢穗研究生论文里提到钟思第采访过任玉林,一起参加采访的还有张振涛研究员,即是谢穗论文的指导老师。
笔者也有幸在徐水区档案馆看到一张合影照片,经朋友辨认,其中就有任玉林背着相机站在最右边,是不是他还有一台相机在拍照,按下倒计时快门,自己然后站在一边入画。这只是笔者的猜想!
1985年十二月中国共产党徐水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合影。右边跨着相机的就是任玉林。
徐水县文史资料第二辑周振忠文章《跃进吹歌会史话》也有对任玉林和迁民庄南乐会的内容。兹转载如下:
跃进吹歌会史话《徐水文史资料第二辑》
周振忠
吹歌,是盛行于我国北方的民间器乐合奏的一种形式。以民族乐器唢呐、管子、笛、笙、大鼓为主,辅以铙、钹、铛等打击乐器和弦乐器二胡、板胡、底胡等。气氛热烈雄壮。
“河北吹歌”与“苏南吹打”“西安鼓乐”“辽南鼓吹”“潮州大锣鼓”一样,是流行全国的一种有名的民间器乐演奏形式,在我省民间历史悠长,流传很广,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徐水县迁民庄跃进吹歌会,是我省有影响有名望的吹歌会之一。
历史追溯
位于徐水县城东北一公里的大寺各庄乡迁民庄村,相传在十九世纪中叶,清咸丰年间以前就有吹歌会--北乐会,俗称音乐会。
据载,河北吹歌中的北乐、南乐、东乐、西乐,始为刹、庙、寺、庵中打醮时的器乐。器乐的调韵各异,用场也不同。其中北乐沉稳、隆重,南乐欢快、火爆,东乐铿锵、豪放,西乐悠扬、清婉。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儒、道、佛三文化的融和,使佛教的乐曲逐渐传入民间,形成了四道吹歌花会,即北乐会(也称音乐会)、南乐会、东乐会
(即吵子会)、西乐会(即十翻会)。
清文宗咸丰以前(1850年),迁民庄是北乐会。因曲调缓慢沉稳、节奏慢,不适合群众的生活情趣,被村民们贬称为“老音乐”。
咸丰年间,(1851-1860),南宫县的吹歌艺人王洛云来安肃一带(今徐水)传艺,以点笙为业,先后到了智武营(今王家庄乡智武营村)、大次良(今遂城镇大次良村)、迁民庄、白塔铺(今白塔铺乡白塔铺村)、北张(容城县北张村)传授吹歌的演奏技艺。因其技艺精湛、性格温和、品德高尚,深受诸村欢迎和尊重。
王洛云在迁民庄传授吹歌奏技时,见人们对北乐会不感兴趣,根据大家的情趣要求,建议将音乐会改为南乐会。他首先示范演奏一番,将小管改成大管,发声由细变厚,去掉了昆笛,一改那缓慢沉稳的气氛为奔放、优美、喜庆、火爆的气氛,很受群众欢迎。际此,迁民庄音乐会改为南乐会。
改成了南乐会,适合了群众的生活情趣和自我娱乐的需要,会员们的学习兴趣很高。一年四季苦练,村里乐声不断。特别是冬闲三个月,村里乐声阵阵,笙管悠扬。各户的家长,经常督促孩子们学练,为此耽搁了农活也在所不惜。就是在麦收和大秋的农忙季节,会员们也是唢呐、管子不离身,干活歇畔、抽地头烟的空儿,都有奔放、喜庆的曲声相伴。
对于演奏技巧进步快、技艺好的会员,全村群众,特别是那些管会的及有威望的长者们,总是高看一眼,啧啧夺赞。那时会员王洛儒是王洛云的得意门徒,他活儿全、进步快,演奏精,尤其善于吹大管和笙。是迁民庄南乐会的佼佼者。很得王洛云的赏识和全村的高评,在兄弟村的吹歌会中也很有名望。
建国前的南乐会
迁民庄南乐会在全村鼓励、户户支持下兴旺了起来,会员们的演奏技艺骤增,在全县很快就出了名。
但是,在建国前的百八十年岁月里,他们只是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地吹奏那些流传下来的老曲牌,没有创新。演奏的机会也只是春节全村欢乐,串村出会和平时为村里的丧事做道场送殡等。
1937年“七·七事变”,全国人民进入了八年抗战的艰苦岁月。花会活动陷入了低潮。欢快火爆的唢呐声、笙管声几乎销声匿迹。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1948年,徐水解放了。随着人民生活的安定,迁民庄吹歌会又恢复了活动。
第一次飞跃
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给中华大地开了新宇,也给迁民庄南乐会带来了勃勃生机。
尽管由音乐会改为南乐会,兴旺了好多年,但是,那些没有唱词、只是死记硬背地吹奏那些《小二翻》《扯不断》《祭贤宾》《大二翻》《御相逢》《小开门》《玉芙蓉》等旧曲牌,毕竟没有生命力。人们的兴致越来越淡漠了。
建国伊始,进入了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高潮。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平签名运动、扫除文盲运动和宣传婚姻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很受群众欢迎的一些歌曲,如“东方红”、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啦啦啦”、“王大妈要和平”、“妇女自由歌”、“歌唱二郎山”等相继在群众中广泛传唱。
这些歌曲,或雄健刚劲,或激越悠扬。它产生于当时的经济文化建设,又服务于经济文化建设。
迁民庄南乐会的会员们,如徐振远、秦学忠、陈振远、何连江、李连喜、徐步仁、张士明、王克己、徐增才等都是有音乐灵性的青年,他们耳音强,悟性好,虽然不识简谱,也没见过简谱,就凭着这些歌曲的曲调,猎奇般地用乐器吹奏了出来,开始是东一句,西一句,可一旦吹奏出来,大家觉着很好听。徐振远、秦学忠、何连江、杨锡元、陈振远等小青年就象入了魔似的,每天晚上凑在一块儿,吹练、琢磨。不几天,就把“东方红”、“咱们工人有力量”、“王大妈要和平”、“妇女自由歌”、“歌唱二郎山”等歌曲连贯吹奏了出来。他们用娴熟的技艺把每支歌的情调吹奏得维妙维肖,在合奏中又加上了些花腔花点,带上了浓厚的地方色彩,非常受群众欢迎。
这个进步,实际上是完成了迁民庄吹歌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小喇叭能给咱们吹歌了!”迁民庄人都很惬意,在与外村的亲戚朋友们聊天时常这样说,有一种自豪感。待到春节出会时,迁民庄南乐会出人头地,倍受各村的欢迎,到了哪个村都得“落盘”,(坐下来正规演奏),群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都想探知他们是如何用这些老乐器把这些好听 B的歌曲吹奏出来的。
迁民庄南乐会以能吹奏群众歌曲直接为政治运动和经济建设服了务而出了名,很快受到乡、区、县的重视。1952年,他们与北里狮子舞一起,在乡、区、县、地、省的花会汇演中,连连夺魁,名冠全省。此后经常代表县参加省、地的演出,屡获好评。
北里狮子舞,迁民庄吹歌会,这徐水花会中被誉为“一文一武”的两朵奇葩很快誉满全省,为徐水的文化事业增了光荣。
第二次飞跃
1954年,具有音乐专业能力的24岁的任玉林同志,从部队转业到徐水县文化馆做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他能歌善舞、能写会画,在志愿军部队里,在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与名作曲家宋铁铮是一个战壕的战友,他们象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芳一样,在战壕里,在宿营地为战士们演唱演奏过。他年轻气盛,工作热情高。他分管着城关区(当时徐水全县共设七个行政区,城关为一区)的群众文化辅导工作。迁民庄即在一区辖内。他听说迁民庄的吹歌搞得好,就重点到迁民庄了解吹歌情况,开展辅导工作。
迁民庄人历来好客,敬业尊师。对县文化馆的“教师”的到来特别欢迎和敬重。徐振远、秦学忠、陈振远等会员,经常把老任拉到家里的热炕头上吃饭,焦黄的玉米面饼子伴着喷香的炸辣椒,再来两碗杂面条,还有香甜可口的馏甘薯。这普通的农家饭使老任很惬意。
可是,一看他们的演奏,则出现了很大差距。按说,会员们演奏时,闭着眼睛,鼓着腮邦子吹,相当认真卖力,技艺也相当好。你要问他们吹的什么歌,是什么内容,他们却直眼摇头,只能按曲牌的定律唱“一五六车工尺上”。他们吹奏老曲牌“豆叶黄”“寡妇泪”,老任问是什么意思,豆叶为什么黄,怎么黄的?寡妇为什么流泪,他们茫然无知。因此也难怪,围观的中老年人,听上一会儿就低头闭眼打陆睡,青少年们看一会儿就走开了。
老任在听他们吹奏的“东方红”“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妇女自由歌”“歌唱二郎山”等群众歌曲时,与在部队上演奏的相比,是那样的单调、生硬、乏味。
这时,毛主席教导的“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话语紫绕在他耳边。“对!一定要把迁民庄的吹歌辅导好,训练好,让这古老的民族传统艺术为新中国的建设服务。一定要干出点名堂来”。
任玉林同志不识工尺谱,就根据徐振远他们吟咏的工尺谱,把传统的曲牌“抱龙潭”“御相逢”等译成1、2、3、4.5、6、7(刀来米发梭拉西),与那些群众歌曲一起,油印成篇,发给每位学员,按规范曲谱演奏。
老任同志能刻写一手很漂亮工整的钢板字,刻印的歌片和印刷品一样,很使会员们及全县文艺界同行惊叹宾服。
心有灵犀一点通。音乐灵性很高的徐振远、秦学忠等会员,有老任的辅导,有歌片的辅助,很快学会了识简谱。除了能将传统曲牌译成简谱外,还能把群众歌曲。按唱腔音调还译出工尺谱来。
这一进步非同小可,迁民庄南乐会更加活跃了。上级刚教唱一首新歌,不几天他们就能用器乐奏演出来。
他们实现了迁民庄吹歌史上的第二次飞跃。
1956年,全国进入了农业合作化高潮,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当时推行的歌曲是《歌唱农业纲要四十条》《咱们的山区有奔头》等歌曲。这些歌曲欢快流畅,热情奔放,唱出了翻身解放后的农民奔向农业合作化,迈上社会主义康壮大道的豪迈心情和风貌。
群众刚一学唱,还似会非会的时候,迁民庄南乐会已能熟练地演奏出来了。在春节各村花会相互拜谒中,预先到迁民庄下请帖的各村花会负责人接连不断,迎接不暇。还有不少外县的距离百八十里的村庄的请帖。迁民庄南乐会出会到哪村,那个村就全村轰动,男女老少齐到场,看一看他们的演奏技艺,听一听那悠扬悦耳的曲调,不少青少年们还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坚定了群众走合作化道路的信心。
迁民庄南乐会在村、乡、区、县领导的重视下,在文化馆的辅导下,跳出了传统吹歌的窠臼,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社会发展服了务,社会效果显著。在多次参加县、地、省的民间文艺汇演中多次获奖,屡屡夺魁。1957年,在特邀参加纪念革命音乐家张寒晖逝世十一周年大会上,他们的吹歌受到了全国音乐界的普遍好评。这年8月,在参加“河北省民间音乐舞蹈观摩会”上,受到了莅临观摩会的文化部钱俊瑞副部长的表扬和接见。并当场邀请他们到北京演出。
值此,迁民庄吹歌誉传全国。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迁民庄吹歌达到了闻名全国的程度,成绩是由会员们专心苦练、文化馆热心辅导得来的。
任玉林转业到文化馆,家住县城,妻子沙金玲在县医院工作,长子大宝刚一周岁。老任还有很多别的群众文化工作要做,不能专驻迁民庄。他就利用晚上去辅导。那时没有自行
车,更没汽车,只能步行。道路高低不平。夜晚漆黑。可老任不惧这些,每天晚饭后把饭碗一推,穿戴停当,吻一下可爱的大宝的脸蛋就奔了迁民庄。
严冬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盛夏酷暑炎热,蚊叮虫咬,道路泥泞,他都照常前来。每晚辅导到十二点才止,从不间断。
徐振远他们把老任的劳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轮流值班,每晚由两名会员打着点煤油的纸灯笼或玻璃灯笼护送,直到老任家门口方回。
老任一心扑在工作上,顾不了家务,妻子沙金玲除了上班外,还要带孩子,操持整个家务。忙得不得了。渐渐地,那漂亮俊秀的园脸上过早地出现了几条皱纹。但是,他了解丈夫的性格,理解丈夫的工作,默默地承受了这些负担,全身心地支持老任的事业。没说过一句抱怨的话,总是把老任照顾得好好的,亲昵地迎来送往。当邻居们说起这些事时,她总是说:“老任就是那样的脾气,干起工作来命都可以不要,更不用说家了”。
走向辉煌
迁民庄南乐会的演奏技艺,经过了两次飞跃,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的时候,正赶上了那1958年大跃进的年代。他们外出演出的机会多了,任务重了,排练的歌曲也多了。他们俨然如一个专业乐团,几乎是日夜排 练,连连演出。这时,身为史端乡下河西完小校长的徐步仁,在一个刊物上看到了《骑兵进行曲》,他一默排,认为演奏这支曲子效果会更好,就交给徐振远秦学忠他们试吹,结果大家都说好。任玉林也认为效果好,于是就对其曲加工、改进,使之适于民族乐器的特点,果然取得了成功。接着,他们又加工改进排练了《解放军进行曲》《英雄战胜了大渡河》《社会主义好》《合作化联奏》《乘风破浪大跃进》等曲谱,也都取得了成功。
南乐会会员们对识简谱演奏日益臻熟。任玉林的音乐才能得以发挥,他如蛟龙得水,纵横捭圈,得心应手。他们演奏的这些乐曲,即不失原歌曲的宏伟气度,又奏出了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他们用管子、海笛、笙、梆笛、海锥等乐器上的不同音域和不同音色来代表歌曲中不同的声部,用鼓、铙、钹等打击乐器来增强曲调的气氛。例如《社会主义好》这个曲子,他们在第一遍中用各种乐器齐奏,配上较少的打击乐器上的点子,在乐句、结音上又用大钹小钹敲出点子。第二遍时加用了声音厚重的大铙,在乐句结音的后一拍上打一下,在情绪上显得更加热烈一些。第三遍把海笛等乐器作为一个声部,把管子等作为另一个声部,展开了两个声部轮奏,铙和钹也用得更多,这样就奏得很有气魄。在《骑兵进行曲》中,运用大鼓那沉着的音乐及节奏衬托出军队雄壮的气氛,用海锥模仿马叫的声音来表现出骑兵的特点。《英雄战胜了大渡河》中,原曲调是有和声的,照他们的乐器,完全照搬则不适宜。他们就运用了民乐合奏中的传统手法,用管子上的低音奏出3535、6161等衬托的腔调,得出了类似和声的效果。《歌唱二郎山》一曲,他们没按原作那样演奏,而是发挥了民族乐器的特点,创造性地进行了加工,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跃进吹歌会,一曲振京城
钱俊瑞部长的话很快得到了落实,1958年5月、北京举办“在京各大文艺团体联欢会”,特邀迁民庄南乐会参加。
通知一到,迁民庄人即兴奋又紧张。“这可是国家最高一级的演出啊!名誉高责任重啊!”带队的任玉林同志倒处之泰然,因为他经历过这样的场合,有一定的临场经验。他指挥他们夜以继日,苦苦排练。
这个文艺联欢会,节目单上的演出单位是中央歌舞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啾鲜团,中央民族广播管弦乐团等,唯有徐水县迁民庄吹歌会是差色的。使到会观看的领导及群众们惊奇。“徐水的一个农村花会敢与国家的大团体同台演出,胆气可够大的!”台下都这样切切私语。
轮到迁民庄吹歌演出了。报幕员一报幕,台下骤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任玉林把队伍安排停当,大幕起处,灯光一亮,散发着浓厚的冀中乡土气息的《骑兵进行曲》砰然响起,演奏娴熟,气氛热烈。说土吧,又不土,那气势,那风度,真可与国家大团体相匹敌。说洋吧,又眼睁睁是一队白褂兰裤白头巾的农民所演。“徐水真了不起!”震惊了四座,各大文艺团体也都为之咋舌。
一曲终了,掌声四起。接着是一曲《英雄战胜了大渡河》。这一曲更非寻常,使所有在场的人震惊,刮目相看。按节目单的安排,迁民庄吹歌只有《骑兵进行曲》和《英雄战胜了大渡河》两支曲子。但台下的掌声呼声一阵接一阵,欲止不能。报幕员遭了难。在主持人的特地安排下,又加演了《解放军进行曲》《歌唱二郎山》两曲才算结束。
演出一闭幕,国家音乐界的领导人、音乐家、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时乐濛、李劫夫、周巍峙、彭修文、童宜凤等依次接见了他们,同他们合影留念。是夜,时乐濛激情难收,披衣谱成了《人民公社好》乐曲,交给了吹嗽会排练演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晚报》等京城各大报社的记者们蜂涌而至,采访任玉林等人。忙得老任不亦乐乎。
翌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晚报》等报均在头版头条,以“向农民音乐家学习”的大字标题进行了宣传报道。
全国音协主席吕骥召开音协会议,亲自介绍了迁民庄吹歌这一新生事物的成长过程,让任玉林同志做了辅导吹歌的感想体会的发言。吕骥主席当场提议:发展迁民庄吹歌会为全国音协的集体会员。大家热烈鼓掌,一致通过。遂让任玉林在会员表上填写了会员姓名:任玉林、徐振远、秦学忠、陈振远……
接着,钱俊瑞部长说:“徐水人民是跃进的人民,迁民庄南乐会就叫“跃进吹歌会吧!”
由是,跃进吹歌会正式诞生。
中央电台和电视台的记者们也闻讯而来。按文化部的安排,跃进吹歌会在电台电视台进行了演出。两台都进行了现场直播,其中有任玉林同志一段十三分钟长的发言,把迁民庄吹歌会的发展过程向全国人民进行了介绍。之后,中国唱片社还将他们演奏的《骑兵进行曲》《社会主义好》《英雄战胜了大渡河》《歌唱二郎山》等灌制了唱片在国内外发行。'音乐出版社还编成专辑《跃进器乐曲集》上、中、下三册出版发行,专题介绍了迁民庄吹歌的发展和经验。
这次赴京演出共七天,一行21人住在了北极阁旅馆。时乐濛、李劫夫、彭修文、童宜凤等音乐泰斗几次到旅馆看望,问寒问暖,关怀备至。
这次演出,还荣获了全国音协特别奖励的留声机和部分乐器。
国庆游行展雄姿
1958年9月24日,文化部通知跃进吹歌会参加国庆十四周年大游行,并派音乐指挥家、瑟琶演奏家秦鹏章来我县亲自组织指导这一活动。
县委对文化部的通知很重视,书记张国忠亲自批示:给吹歌会人员每人做一套演出服装,颜色深灰泛红,规格为苏式军便服式样,四个兜一排扣,凡是参加此项活动的人,村里要与其它社员一样待遇。
经过一场紧锣密鼓的准备,一切就绪。1958年9月27日,任玉林带领徐水县吹歌队和大鼓队共70人赴北京参加国庆大游行的演练,住在了天桥旅馆。每天晚上十点到凌晨五点为演练时间。大游行由若干个方队组成,每个方队一个队列形式和内容,有专人负责,有专门排练计划。任玉林负责吹歌方队和大鼓方队,秦鹏章在队前指挥。这两个方队,每队30人,队列是横20纵15,除了徐水去的70人外,还有北京回民中学的学生及京郊村镇的农民。
演练开始,每个方队由王府井起,步行过天安门到西单止。这时,华灯齐上,照耀得大街上如同白昼,秦鹏章身着指挥服,戴着白手套,握着一枝如同小方戟式的指挥棒,身体笔直,指挥棒一上一下地按节拍动作。吹歌方队在前,队员们一边吹奏,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秦鹏章指挥。大鼓方队紧挨其后,共同演奏着《社会主义好》。曲调浩荡,直冲云霄。20面头号牛皮大鼓响着一个点儿,咚咚地震天价响。烘托得《社会主义好》更加雄壮豪迈和气派。此情此景,使每个队员都产生了“祖国伟大,社会主义真好”的豪迈心情。
任玉林个头虽不高,但胸前佩戴着淡绿色的印着“工作人员”的布条,瞻前顾后,左右指挥,显得即严肃又神气。这样每天晚上演练,白天休息,直到9月30日方歇。
10月1日这天,正式游行开始了。各方队从早晨四点整队,从王府井出发,直到下午三点到西单才结束。整整十二个小时不休息不吃饭,但没有一个人觉得累、肚子饿,都是情绪激昂,精神饱满。
方队经过天安门前时,虽然是步行,速度不快,但吹奏人员都得全神贯注地演奏,没有时间和机会仰望城楼上的国家领导人。只有胸佩绿布条“工作人员”的任玉林有这个眼福,他看到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周总理、刘委员长、朱总司令以及刘澜涛、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手扶栏杆,微笑着向人们招手示意,还看见毛主席指着吹歌、大鼓方队让周总理看,似乎是特地向周总理介绍他视察过的徐水人的雄姿。
此时此刻的任玉林,激动万分,热泪止不住地淌了下来。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的大跃进年代,跃进吹歌会为徐水人民挣来了光荣,为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事业做出了贡献。
从那以后
十年动乱期间,吹歌活动被扭曲,遭禁锢,只能吹语录歌和几个样板戏,处于了冷落瘫痪状态。
打倒了四人邦,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跃吹歌会又迎来了明媚的春天。县文化馆又做为重点来辅导帮助他们排练了许多新节目,为几届县酒文化节演出,均受到好评,为发展徐水经济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各地的音乐工作者不断来迁民庄吹歌会参观、采风、学习。1978年12月,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歌舞团的部分教师和演员、留学生来迁民庄,一次就住了四天,观看了他们的演奏,录了音,拍摄了专题纪录影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央音乐学院的澳大利亚留学生葛臻淑女士事后来们说:亲眼看到了你们的演奏,使我进一步体会到你们的吹歌音乐那纯扑的活力和生气,这在我学留中国民乐的过程中是最宝贵的,没有这种体会,我的音乐学习就失掉了它的意义
.....
目前,跃进吹歌会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在文化馆的辅导帮助下,正在排练新节目,试创新的演奏形式,来个第三次飞跃,为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做出贡献。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笔者拍摄:非遗文化进校园
笔者曾经在徐水迁民庄小学拍摄非遗文化进校园。
在2021年迁民庄南乐会走出了一位少年,他凭一把唢呐走进了中国音乐学院大学的音乐殿堂。
一把唢呐,一腔热爱!他以全国第一的专业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2021年7月19日,收到录取通知书的他难掩激动与喜悦之情。他就是张思远,迁民庄小学第一批民乐团学员。2012年,迁民庄小学校长李华邀请村里的非遗传承人在学校成立了民乐团,免费教孩子们练习唢呐、管子、笙、古筝、阮等器乐。张思远是最积极、最出色的一个。随着民乐社团孩子们技艺越来越纯熟,张思远及民乐团的孩子们多次登上河北少儿春晚、央视《星光大道》,并在全国省市比赛中获奖。今年,张思远凭拿手曲目《六字开门》《怀乡曲》惊艳评委,荣获唢呐专业全国第一,圆梦中国音乐顶级殿堂——中国音乐学院。能在全国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张思远是幸运的,亦是值得的。除了个人努力,作为徐水区中小学众多社团孩子中的一个缩影,张思远的幸运,也离不开徐水区教体局以社团激活校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多元育人的有效措施与积极努力,离不开迁民庄小学这片立足发展民乐、传承传统文化的沃土的培养。迁民庄小学校长李华说,自己从上师范时就有一个情怀——引导农村孩子全面发展,增加他们的自信和未来竞争力。如今,赶上国家大力提倡文化自信的好时代,赶上区里支持,能在挑起传承传统文化重任的同时,发掘培养更多的优秀民乐人才,是责任也是幸运。艺术筑起梦想,素质教育成就梦想。当张思远迈着坚实的步伐步入顶级音乐殿堂,开启人生新程,相信会有更多像他一样的孩子,蓬勃蓄势,从徐水走向全国。
以下为笔者拍摄
媒体采访张思远
张思远和南乐会小会员一起演奏
迁民庄小学校长李华接受采访。
2021年8月30日中国教育报“河北保定徐水区以社团活动激活校园 助力村里娃追梦圆梦”报道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2023年“秋之雅韵”演出季
乐韵(九)——“百鸟朝凤”张倩渊唢呐专场音乐会
主办:北京大学会议中心、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
这个演出唢呐演奏出现张思远的名字
文章引用主要内容,版权归原作者谢穗及周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