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区丝路小学语文名师工作2室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与研携手 学与思并肩

创建于18小时前 阅读465

教风研雨润心田,

学海思舟荡碧天。

携手同行求索路,

并肩共赴智慧巅。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思作帆。

教研相长同进步,

育才成林满人间。

一、“听”中学巧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进一步发挥名师工作室的专业引领、示范与辐射作用,促进工作室更好的发展。11月20日下午,沙区小学语文丝路名师工作室2室成员齐聚乌鲁木齐市第五十六小学会议室进行课例切片式研讨。

     由56小学雷丽老师带来课例《父爱之舟》,本课雷老师在“沙依巴克杯”首届丝路名师课堂教学大赛观摩课上荣获一等奖。

00:33

19课《父爱之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茧、冤枉”等词语,理解“冤枉钱、粜稻”等词语的意思。

2、概括“我”梦中出现的七个场景。

3、聚焦“逛庙会”这个场景,品读细节,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二、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生字新词并理解词语意思。

2、概括七个场景并提炼“小标题”。

四、 教学难点:

聚焦“逛庙会”这个场景,拼读细节,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三、教学准备

PPT、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读父爱 体会不易

1.交流预习情况,你读到的父亲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展示: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

(1)正音:“枉”在这里读轻声。

(2)理解:什么叫“冤枉钱”。

3.展示吴冠中《父亲与婚礼》中关于父亲与家庭情况的介绍。

4.展示:卖茧子、卖猪、粜稻。引导学生利用观察字形的方法理解“粜”的意思。

(二)走进父爱 梳理场景

1.展示: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2.小舟出现在哪几个场景中,它在这些场景中扮演什么角色?

3.我们再把这七个场景放回到课文中去,谁来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作者以舟为线,以“梦境”开头和结尾,把我与父亲在一起的看似不相关的七个场景不留痕迹地聚在一起,这就是本文结构的巧妙之处。

(三)聚焦父爱 品味细节

1.默读第四自然段,用一个词来形容庙会。

2.具体介绍庙会上各种各样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感受庙会的热闹。

3.聚焦细节,找到矛盾点。

(1)提问:与热闹的庙会、可口的美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什么?

(2)从家里带来的凉粽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凉”。

(3)一个“凉”字,满心委屈,于是父亲带着我躲到了哪?再次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偏僻”。

(4)设定情境,采访父亲:为什么要躲到偏僻的地方吃?

4.引出对比,品味父爱:庙会是热闹的,吃凉粽子的角落是偏僻、冷清的,在这“热闹”与“偏僻”的对比中,藏着父亲对我的呵护。

5.师生合作朗读“热闹”与“偏僻”的对比,指导朗读。

6.学生汇报。

7.引导思考:万花筒与吴冠中的画作之间的关联。

(四)回味父爱 总结方法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运用抓矛盾、作对比,品出了父爱这两个字后的千言万语,下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个方法,再次带着这份情,一起去往作者梦中其他的场景。

二、“评”中会勤思

       作为乌市丝路名师工作室的一员,雷丽老师无疑具备深厚的教学功底和丰富的教育经验。她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融入了最新的教育理念,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雷丽老师的课体现出她对教学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这样的交流和碰撞,无疑会促进教师之间的共同成长和进步。

      雷丽老师展示课切片分析集锦:

林珊:

      切片分析:在这堂课的开始,雷老师带着孩子们了解全文内容的方法非常巧妙。老师引导孩子用主要人物+事件的方法概括场景,孩子们用这个方法快速阅读相关段落,抓住关键句,联系整段内容进行相关概括,梳理出了本文的七个场景。当ppt 上动态的小船在这些场景中游走,孩子们不仅清晰掌握了文章内容,更具象化的体会到了父爱的无私。雷老师既训练了学生概括能力,又为下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本单元习作的写作方法做了准备。

       建议:一是学生的朗读不够,这篇回忆性的散文蕴含了浓浓的父子之情,只有多次的阅读,读出感情,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二是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不及时,导致一些学生的兴致有点低落,可多用些激励性的评价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刘芳:

      诊断内容:第二环节归纳梳理整理课文脉络,教学步骤间的逻辑关系比较恰当。

①针对学生学情给学生方法人物加事件概括小标题的方法。

②教学环节教学步骤间逻辑关系是比较恰当,先老师带领孩子概括一个场景,其他的场景由四人小组完成,方法符合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

③学习评价标准只有老师的要求,可以在旁边出示概括小课题的要求。

④教师基本功教态自然,板书课题不要描着写。

郭惠:

      雷丽老师,这节课《父爱之舟》让我有了别样的收获:

      雷丽老师,这节30分钟的课呈现的抓矛盾、作对比、品父爱,落实了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尤其是作者回忆的梦境七个场景,成为作者情感发展线索,雷丽老师带领学生寻找爱,感悟爱,懂得爱,学会爱。

       切片“逛庙会”这个场景的教学,出示自学提示:这是一场怎样的庙会?庙会上有哪些打动你的细节,画出来。以“逛庙会”的场景为例,师生共同品读,感受父爱。学生自学后,雷丽老师有效提问“庙会中具体有什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哪个词?由学生回答问题,从答案中体会庙会的热闹,以及父亲带我到偏僻的地方吃凉粽子。雷丽老师紧接着采访学生:“为什么把儿子带到偏僻的地方吃凉粽子?”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父亲的爱是深沉的,是对儿子的保护,疼爱,偏爱!

      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但由于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渥,往往忽略了对生活场景细节的关注和感动,难以深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需要教师加以引导点拨。雷丽老师如果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从哪件难忘的事儿让你感受到父爱?再把自己当成作者去思,去想,去感受,就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情感。

      总之,雷丽老师的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场景里体验五味人生,细节中感受人间挚爱。 

杨洁:

      这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打磨细节,深刻体会父爱。雷老师在这些地方体现了3个层次,首先是体察细节事件内部关系。“在矛盾中体会父子情深”。没钱只能住爬满臭虫的房间,在这没钱“充”有钱的矛盾中展示了父爱的深沉。其次是“在对比中体会父子情深”。。这里有个对比,“我”吃了,父亲不吃,“我”叫他吃也不吃。难道是父亲不想吃吗?当然不是,是因为没有多余的钱买,这就是贫贱中的父爱。

      我觉得还要抓住课文关键语句之后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补充。教学生以心里独白的方式补充,由此从场面、行为、语言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 

赵雪媛:

      雷老师在词语解决上有新意。处理字词的时候雷老师没有单纯把字词呈现出来反复读,而是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学生既能够掌握字词,又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卖茧子、粜稻等词联系起来就是父亲的职业,背后就包含的父亲深沉的爱意。通过词语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一箭双雕,新意满满。

       如果说层层递进的设计为精彩的语文课搭建了“骨架”,那么教师极富情思的评价语就为课堂注入了“血液”。整节课充满着浓浓的父爱,所以我觉得雷老师在专注倾听每个孩子的表达时,如果给出的评价更贴合文章并带些情感就更好了,孩子不容易从文中抽离。比如“一碗热豆腐脑不仅温暖了我的胃,也温暖了我的心,抚慰了我内心的那份委屈”;感悟情感时可以说“满满的爱,浓浓的情,还有一些感情藏在文字之后”给学生肯定。 

程玲:

      点评环节:抓细节,品父爱环节。

      雷丽老师在这一环节展现出了多方面的教学亮点。雷老师紧扣逛庙会这一场景的细节描写,例如老师引导学生关注到了“热闹的庙会”与“偏僻的角落”,“热豆腐脑”与“凉粽子”等等,将庙会的热闹与父亲的节省、贫苦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但父亲却不舍得为自己花一分钱。教师的方法指导很有效。父爱形象更加具象化,对于“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这一句的理解更加深刻,如果在此教学环节中能够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一说自己有没有“鼻子一酸”的经历,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孩子们畅所欲言,然后再回归到文本的朗读,那么对“父爱”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包雪萍:

      很喜欢雷老师这堂课的第一部分教学设计。雷老师先让学生浏览课文,说一说父亲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节俭,接着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父亲节俭的语句,借机理解“冤枉钱”这个词语,然后拓展相关资料,让学生感受父亲的节俭,最后在文中找出父亲节俭的原因和做的三件事。这一个环节通过理解词语、拓展资料、品读语句,紧扣“节俭”二字,体会父亲的节俭以及父亲对儿子的爱。这个环节让学生真实还原了吴冠中的家境贫穷,把握了一个“穷”字,这样处理对学生理解父爱有一定的铺垫和情感基础。 

陈娜娜:

      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虽然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利用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的方法,但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对生活、情感的感知力也较弱,且本文描写内容离他们的生活较远,他们无法很好地体会文章平实语言中蕴含的深沉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情境、补充资料,以激发、唤醒学生的探究欲。而雷丽老师逐步设计了学习活动概括场景、感受父爱,圈画细节、品味情感。把父爱这类抽象的情感,逐步具体化为对孩子的保护、心疼,偏爱,这种感情就不属于浮在学生嘴上的空洞之语,而是有了真切的感受。在这个环节还可以加入让孩子说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在生活的点滴中回味父亲对自己的爱(创意表达,能否也用矛盾、对比法来表达自己感受到的父爱),最后再将情感送进文段,朗读再朗读,效果或许会更好。

三、探寻语文课方向

       韩静主任结合第五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陈先云对本次赛事的总结,进行了讲座《关于当下的语文课评价》。为沙区丝路名师2室成员核心解读可以精炼地概括为以下几点:

1. 汉字书写规范:强调汉字书写的规范性,是语文教学的基础。

2. 教学目标明确:基于教科书,明确教学目标,体现育人价值。

3. 字词语境结合:通过语境学习字词,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4. 文化内涵挖掘: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培养文化素养。

5. 朗读表达并重:重视课堂朗读,提升表达能力和语感。

6. 课后题巩固:课后题是巩固知识、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工具。

7. 教学创新:鼓励备课方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因材施教。

8. 教学反思:对当前语文教学进行深刻反思,提出改进建议。

       韩静主任强调教师应正视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指导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小青赛启示录

                 ——赵雪媛视角

      11月29日,在73中学“小语丝路名师2室”全体成员,聆听了来自3小赵雪媛老师前往扬州,现场感受《第五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展示与观摩活动》的汇报交流。汇报主要从三方面进行:第一,语音袅袅,文以载道;第二,以“学”为核,挖掘教材珍宝;第三,技术赋能,贯彻立德育人。

       听了赵老师的汇报,我们知道了大赛以“聚焦学习方式变革,重构‘生动’课堂新样态”为主题,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探索建构“看见生命、看见生活、看见生长”的课堂文化。教师在课堂中不再是仅仅关注自己的课能不能上得完,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到了“眼里有人”。

启示录:

      启示1. 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启示2.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应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如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

       启示3. 加强基本功训练: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应加强说课、朗诵、简笔画等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还要注重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知识体系。

      启示4. 积极参赛提升自我:参加这样的比赛是提升自我、展示才华的好机会。教师应积极参赛并认真准备,通过比赛来检验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同时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借鉴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五、专家领航站

      有幸听到了孙铭老师名为《解读教材,用好教材》——以复韵母ɑi ei ui教学为例的讲座,针对一年级拼音的教学难点复韵母教学给我们讲授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模仿读和迁移读语音,实现的途径要借助书上插图,借助已有认字读音,借助单韵母,组合拼读,还有就是借助课外提示语音和书写的单图。

      孙老师通过细致分析教材的编排和内容,揭示了复韵母在拼音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以及它对学生后续语言学习的深远影响。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挖掘,才能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最后韩主任强调:心教研,言之有悟。百想齐思,思附践行。本次活动给老师们提供了“学”的机会,营造了“研”的氛围,相信在一次次研讨中,必会迸发出无限的力量。

      回望过去,我们努力积蓄“推移力”,追求更好的“自在行”。  

      这一年已是尾声,我们且学且思,且悟且进,在语文之路博学勤思,笃行致远。  

      下一年,我们将继续携手优秀同伴,共同奔赴下一站山海。

供稿:沙区丝路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2室

编辑:韩静 方红

一审:卿红燕

二审:卿红燕 张进

三审:石岩 宋立英

阅读 46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