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有景,“教”法有方—小学数学林翠霞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活动

孑孓
创建于前天
阅读 280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新理念的落地实施,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引领与辐射作用,改进教与学方式,积极构建学为中心的生本课堂,2024年11月29日,小学数学林翠霞名师工作室到吴山中心小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小学数学林翠霞名师工作室成员、吴山中心小学校领导及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研训活动共三个环节:一、课例展示,分享智慧;二、评课议课,以研促教;三、专家引领,明晰方向。

课例展示,分享智慧

  工作室成员大田实小严莲华老师执教五年级《三角形的面积》。

       严老师根据学生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中获得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探究体验。学生自主选择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等学具,用分割法或倍拼法,将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在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吴山中心小学姚丹梅老师执教六年级《百分数的认识》。

       姚老师以学生熟悉的“选谁参加比赛”作为情景贯穿本课,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利用生活中的关于百分数的各种随机数据,学生体会并理解百分数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并在不断的表达、讨论、交流中逐渐了解百分数的统计意义,感受百分数的随机性。整节课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理念。

  工作室成员大田三实小陈芳文老师与严莲华老师同课异构,执教五年级《三角形的面积》。

      陈老师基于单元整体,设计探究任务,让学习自主展开。当学生开展合作交流时,教师及时“倾听”每一小组的讨论情况,再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全班汇报,引发其他学生的质疑、追问和补充,把每个学生、每个小组的思考“串联”起来,构建一条清晰又富有个性化的学习轨迹,再借助核心问题,引发学生“反刍”,让学生在说理辨析、反思内省中完成自我的学习,从自主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的规律中,逐渐走向模型建构。

  工作室成员王玉真老师执教六年级《扇形统计图》。

       王老师从运动会情境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引入扇形统计图。依据学生学情设计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扇形统计图与别的统计图样子上有什么不同,用数学思维思考扇形统计图中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用数学语言表达每个扇形表示什么意思。最后通过基础练习、综合练习、开放性练习,在分层练习中,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积累数据分析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评课议课,以研促教

  观摩完现场课例后,由工作室领衔人林翠霞老师组织全体参会教师进行评课议课活动。老师们争先恐后,侃侃而谈,把自己深思熟虑的意见与大家毫无保留地交流,分享。在讨论现场课例的同时,更多是联系到自己的课堂中,真正意义上达到了教学相长。

       工作室成员徐明煦督学结合课例,介绍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把相关联的知识挖掘出来,找到知识之间的关联结构,沟通知识间和教学单元间的内在联系,将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逻辑化和结构化。就“整体建构,关联沟通”问题,与会教师有了更深的认知与理解。

专家引领,明晰方向

  工作室领衔人林翠霞老师作了最后点评。她通过阐述这次活动中的四节课例带来的思考,提出在教学中对教师的几点建议:1.以学生深刻体验为核心;2.以凸显知识本质为根本;3.以学生善于表达为抓手;4.以整体关联为路径;5.以发展学生思维为目标。林老师期望与会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本,尊重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建构,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与理解,构建“学为中心”的生本课堂。她用课例为载体,理论联系实际,为与会教师的今后教学明晰方向。

  此次教研活动,以课例为依托,让老师们明白了数学课“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教-学-评一致性如何落地实施,如何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如何改变教与学方式,与会教师有了答案。最美的风景,永远在“研”途的路上。

   图片:郑晶晶 

        撰稿:陈芳文

        初审:周邦对   王玉真

        终审:林翠霞

阅读 280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