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 我们在行动

哈朝幼
创建于2022-06-30
阅读 30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致全体中班家长的一封信

亲爱的中班家长朋友们大家好:

     通过调查发现:家长朋友对幼小衔接的认识还停留在知识的衔接上,困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幼小衔接到底需要衔接什么?二是步入小学前,是否需要进行拼音和数学计算等知识经验的学习?

     为了帮助家长朋友们解除困惑,这封信将从以下几个层面为您答疑解惑。

(一)2021年3月30日,《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包括《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进一步明确了幼小衔接的内容和目标。

      入学准备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同时,也要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要防止和纠正把小学的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的错误做法。小学要强化衔接意识,将入学适应教育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方式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入学准备教育应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方面的有机融合,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准备,更不应用小学知识技能的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替代全面准备。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2021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龄前未成年人进行小学课程教育。

(二)问题:幼小衔接,衔接什么?

       园长: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经历的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园将入学准备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那么,幼小衔接,衔接的是什么?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明确指出主要是以下四大方面:一是身心准备。如:向往入学,有良好的情绪,喜欢运动等。二是生活准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参与劳动,增强安全防护能力等。三是社会准备。会交往合作,诚实守规,有任务意识等。四是学习准备。好奇好问,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浓厚,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等。

  问题:幼小衔接,幼儿园怎么做?

—了解小学生活

       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孩子进入陌生的环境生活和学习,内心会有恐惧和不安,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充满期待地进入小学。帮助大班孩子全面、直观地了解小学的生活、学习环境,寻找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之处;邀请小学老师到幼儿园,和孩子进行面对面地交流;邀请往届毕业生来园讲解上小学后的趣事,让孩子感受小学生活的新奇。

—锻炼生活自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自理能力的培养,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穿脱衣服、叠被子、换鞋子、自主取餐;玩完的玩具要分类整理、收纳;开展自理能力大比拼、小小值日生活动等。大班后期,我们会让孩子背上小书包,学习整理学习用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引导交往合作,增强自律的规则意识。

      我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方式,把规则意识的培养渗透在一日活动中。如:游戏活动中,同一活动区有混龄、混班的孩子共同活动;搬运器械、进行角色游戏等都需要互动合作,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交往方式,并尝试自己解决矛盾和冲突。活动前后设置提示音乐,引导幼儿学会听指令。集体活动中,要求孩子保持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专心倾听别人讲话,举手回答问题。引导孩子感受时间的长短,猜想并体验一分钟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规划课间生活。开展一定的规则类游戏,增强规则意识。

—激发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的学习能力。

       孩子天生就好奇好问,乐于探索,梳理教材中科学领域的关键经验,运用到集体教学、益智类游戏中;利用建构游戏、生活观察记录等,进行数学形、体及数的分合和加减运算等;通过绘本阅读、绘画游戏故事等等,培养孩子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及学前书写的能力。在有趣的自主游戏活动中,孩子们放飞自我,专注、想象、创造、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能够得到提升。

  亲爱的家长朋友,幼小衔接,不是填鸭学习的短期行为,而是家、园、校三方携手并肩的合作共育!幼小衔接,不是小学知识的提前学习,而是科学地陪伴孩子在每日的生活与学习中,逐渐养成生活、学习、社会交往等好习惯、好品质,不断提升综合素养。人生如一场马拉松,教育不可能一蹴而成。家长们不必过度追求孩子成长的“初速度”,更不必拔苗助长。科学的幼小衔接必须通过包括家长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努力,回归立德树人的教育初衷,充分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着眼孩子的终身发展所需,以“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基”为目标,以科学的方法为路径,以爱护航,快乐而坚定地行走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路上,不负使命!不负童年!

阅读 30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