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需要点Passion

Norgeaurora
创建于5天前
阅读 29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又是一年深秋浅冬时节,2025届高三历史学科一轮复习高效优质课评比如约而至,时隔四年,又一次坐在台下,感觉很是奇妙。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年轻人,增进的友谊,有意思的探讨,引起共鸣的交流,富有创新的课堂,当这一切在2天的时间里快速融合,便越发觉得,对头,复活这个沉睡了的公众号吧,毕竟,我也需要点PASSION。

吾生有崖,而知无涯,教也无涯

如果非要一些关键词去进行引导,也许首先是结晶。

任何一节公开课都一定是一个老师对教学理解的智慧结晶,凝聚的必然是教学的见解与对考情的理解,是自己个人风格的展现,也许还有的是备课组、科组的倾情奉献,于是每一节课的呈现自然是独具匠心。很高兴,这次的展示活动中,你可以看到大家对改革开放这个其实并不好讲的专题的思考,有的注重基础,有的把习题与知识融合,有的注重解题技巧,有的巧用地方历史,还有的把AI带到历史课堂,注重教学评一体化,精彩纷呈,有个特色。

第二个关键词是具象化。

这是一次教学相长的具象化,是一次教师生成性教学的具象化。又一次感动于学生的能力,这次也如此,学生高度配合,思维敏捷,表达清晰,基础扎实,不管是体育班抑或是至尊班,你感受到的都是他们训练有素的答题技巧与脱口而出的史实,他们敏锐捕捉到了老师想表达的,甚至先于老师所表达的,这一次课堂的生成性感觉是非常棒的,早上的8号老师就在在这一问一答酣畅回应下完成了对题目的修改和对题型的讲解。什么样的教育下才可能造就如此敢于表达的学生,不是说乡镇的孩子都羞于开口吗,不论是怀集还是高要,我却看到的是学生自我陈述的能力,这是自信教育还是日积月累?我不知道,但我却觉得,是不是应该更多给与学生舞台会更好。

第三个关键词是创新。

是的,当你看到豆包和文心一言走进历史课堂,当你充分在历史课堂运用了其实早已经很成熟,却被很多老师遗忘的信息技术的时候,我是满心欢喜。历史与科技的融合展现的是古今穿越的魅力。如果说AI课堂是一种趋势,那么,我们应该更好利用AI为历史课堂服务,应该怎样用AI使课堂都有魅力是不是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行成于思,业精于勤

不知不觉,又回到了核心问题,一节什么课才是一轮复习课所需要的。本次活动的核心是一轮复习高效优质课,先不谈优质,先谈一轮复习。

如果我用搭台—跳跃—摘桃三个过程来形容高考复习,那其实就是要通过一轮复习搭台,帮助学生实现跳跃,顺利摘桃。那基础是不是就更重要了。

一轮复习要怎么复呢?毫无疑问,夯实基础。但基础怎么来,填空,列表,前置的任务单,充分让学生自主预习是好事,但是学生真的能自主全部去完成?老师是不是应该去看一下学生的完成情况,当每一次我听到,同学们都提前预习了,那这个我们就看一下投影,或者这个部分我们就不讲的时候,我就颤抖一下,学生真心掌握了?虽然这个内容的确好像很简单,但是学生个体的差异很大的,他们真的能够归纳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吗?如果非要谈教学评一体化,当老师选择了相信学生OK那一瞬间,在我看来就是没有完成教学评。因为你无法检测,也无法发现。其次,什么是基础,是新课的重新一次吗,哪怕是基础再差的,也应该不至于如此,毕竟你的课时量是不一样,任务也不一样。又或者说,基础好的就不需要梳理基础知识了?我看又未必,如果真的如此,怎么每一次高考分析,都提到基础不扎实的问题呢?可问题又来了,你怎么上才是一节夯实基础的复习课呢?

我个人还是建议教材文本材料化、问题化,通过把教材作为材料,以课标问题化、教材问题化为方式,注重层级的逻辑,一切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以改革开放这个课为例,老师们既然都发现这一课课标要求很多,又都发现了是理论指导实践的问题,何不直接把这些东西转换为问题和逻辑关联,有什么理论,理论有什么特点,如何指导实践,结合教材回答,不也挺好吗,而且还解决了复习新课的尴尬,也解决了所谓好的学生基础弱的问题啊。因为你可以变成论述啊,哪怕是是用事实说明新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也行啊。很多用题目和材料贯穿讲课的老师,其实也可以充分结合题目,融入基础知识,例如广东卷2024年大家都用的外交题,让学生运用教材知识回答,不就是很好的检测吗?未必非要真的就是以一个题目来完成啊。

强调任务驱动、问题引领、情景化命题的时代,教材不就是情景、教材问题化思考不就是问题和任务了吗,然后把题目融合成问题检测基础,不就是教学评一体,何乐而不为。

本着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精神,这个学期,我真的实践半个学期的课前导读,问题引领,也算是对李萍老师当初那个课题的反馈,设问是一个学问,通过问题引领学生阅读、思考、回答,也其实是很好的阅读、归纳能力训练啊,关于这个心得,够写一篇文章了,以我自己的惰性,估计……

有了一轮复习,必然就有二轮了,如果说高效是一个目标,多个任务下达成目标,时间快、见效快,仿佛就出现了一个悖论,摘桃是最终的目标,但是我们在搭台时候就要见效了,这是不是就是有些学校,一轮成绩高,二轮后慢慢下降的原因。那所以我常在反思,为啥不是一轮有效、二轮高效。

好吧,估计这个是一个长久思考的过程……那就让passion来得更猛烈点,好让这些思考不断相伴,不断生成吧。


阅读 29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