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成长需要充分的自由,要给他们更多的空间,但当孩子在地上撒泼打滚、不停哭闹的时候,家长又束手无策,后悔没有早些给孩子立下规矩。蒙台梭利指出,3-6岁是孩子规则意识和早期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孩子85%-90%的性格、想法、行为方式,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所以规矩必须要立,但要讲方法。
有些事,让孩子自己做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做事磨蹭,父母先帮孩子万事包办了,以后再培养也来得及。其实在孩子每个年龄段,都有他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告诉孩子什么事情是他自己要做的。爱从来不是大包大揽,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帮他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爱。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间久了,他才会在成长中学会自立自强。
有些责任,让孩子自己担着
孩子的行为,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犯了错时,父母不能帮孩子逃避,应该要求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言行承担后果,让孩子有面对错误的诚实和勇气。
有些事,不能惯
很多家长或许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常常以哭闹、不吃饭、撒泼打滚甚至攻击人等行为来要求大人满足其需求。您是否也曾满含无奈的妥协,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低家庭教育的底线?有家长说:“家里有规矩,但孩子耍赖不遵守也没辙啊!总的来看,被惯坏的孩子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要求总是被满足。第一次出现问题,大人就妥协,只会为自己和孩子的将来找来更多麻烦。
立规矩要严肃
大吼大叫比声音,以此来给孩子立规矩是没有多大作用的。家长在给孩子立规矩时要严肃,不要大吼大叫,更不要嘻皮笑脸。其实从孩子的角度讲,孩子是需要父母给自己设置一定的规则的,从某种程度上,孩子也在寻找规则或限制。因为他们需要一定的安全感,有时候在没有家长指示下他们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们需要根据父母给他的规则和边界来帮助判断、确认自己是否做对了,做得是否合适。
违反规矩得要及时指出
孩子违反规矩一定要马上指出,不要用“回家再收拾你”之类的话来敷衍带过,这样会让孩子形成侥幸心理,慢慢地规矩就会丧失约束力。更重要的是,当孩子之间发生较为激烈冲突时,家长应该及时分开孩子,并且倾听孩子诉说事情原委,如果是自己孩子引发冲突在先,必须当场领着孩子给被打的孩子道歉。
不要简单以“对错”定义孩子的行为
不要以成年人的行为准则来规范约束孩子,不要把孩子的一些淘气行为统统斥责为“犯错误”。家长常常习惯性地用“对与错”定义孩子的行为。孩子做错了事情,这个时候就不要简单说“你做错了”,而是说:“你这样做不合适”,多给孩子分析具体情況,解释具体原因。千万不要一味地说“你做错了”。
规矩要简单易懂
家长给孩子立规矩,不能太泛,而要简单易懂且具体直击要点。比如别看电视了,应该改成只能看一集动画片。因为孩子的自控能力不强,规矩明确才能让他记忆深刻,并且能更好地执行。
灵活应用规矩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给孩子立下规矩,还要灵活应用。“规矩不是一条绳子绑住孩子,而是在地上画一个圈,孩子可以有活动的范围,但不能踏出圈子以外。当孩子提出要求时,家长可以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适当地调整规矩。
爱孩子,是我们的本能,
给孩子立规矩,
让他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大人,
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规矩与爱的统一,
才能成就孩子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