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学校传染病高发期,近期支原体肺炎、诺如病毒、水痘、流感等流行性传染疾病特别容易发生与传播,抵抗力弱的孩子随时可能“中招”。怎样让孩子远离传染病,平日里又该如何科学预防呢?为大家整理了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快来学习一下吧!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
潜伏期短,多数在18-72小时,有的甚至几小时发病。主要就是突发高热,在高热的同时有明显肌肉酸痛、头痛等症状。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
预防措施:
室内应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避免飞沫传播。勤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合理膳食和休息,增强体质。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容易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发生。以儿童和青年人感染居多,秋冬为高发季节。
症状:
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以刺激性的
干咳为主,干咳少痰,而旦夜问咳嗽比较厉害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
传播途径:
可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
1.少给孩子吃高蛋白、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多吃多汁的水果,少吃反季的水果更不要吃快餐及油炸等垃圾食品。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
3.合理膳食,保障睡眠保持运动让孩子养成正确的运动和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并提高体质。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主要症状:
症状为口腔咽峡部疱疹,疱疹周围红肿,1-2天后疱疹破溃形成溃疡,疱疹也可以出现在口腔的其他部位。
传播途径:
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
1.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2.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可增强孩子自身免疫力。
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流行的高发季,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常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引起传播。
主要传播途径:
可以通过摄入污染的食物、水,接触病人
排泄物或呕吐物,接触污染的手、物品或用具,接触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等方式引起传播。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
2.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喝开水、吃熟食,不食不洁、无证食品。
3.在疾病高发期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4.多吃新鲜蔬果,多元化饮食;增强锻炼,改善体质。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幼儿常见传染病。
临床症状:
以手足、口咽部发生疱珍为特征,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常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主要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会感染。
预防措施:
1.预防手足口病,孩子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
2.减少孩子处手公共场所的时间。游乐园、室内商场、公共交通这些公共场所,由于人群密集,病毒密度相对较大,孩子很容易被传染。
温馨提示
家长朋友们请注意:
1.每天入校前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若发现有感冒发烧、咳嗷、头痛、乏力、手足疱疹、口腔溃疡、腹泄等现象,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2.如确诊为传染病,请在第一时间如实将诊断结果告知老师,不要瞒报、谎报,以免使传染病毒蔓延,影响其他学生的身体健康,病愈后持医院证明返校。
3.在观察和治疗期问,家长多和老师保持联系,便于班级老师了解孩子情况。
冬季预防传染病的总体原则: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室内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尽量不到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设施的小餐馆用餐。
6.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对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如流腮、风疹、百日咳等,按国家相关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如流感、水痘等,按照自愿自费的原则进行接种。
守护孩子的健康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冬季虽然是传染性疾病多发的季节
让我们一起积极做好预防措施
帮助孩子从自身做起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以强健的体魄来抵御疾病的侵扰。
柞水县瓦房口镇马家台小学
2024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