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匠心,止于至善。
青蓝同辉,筑梦同行。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左右为师。为促进教师成长,发挥学校骨干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凯德世家小学按照“示范引领、骨干带头、崭露头角”的人才培养计划,确实让成长一批,带动一批落到实处,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师徒结对”教研活动,要求有潜能的青年教师与本学科骨干教师结成师徒关系,以达到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推进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的开展。2024年11月,我校开展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汇报课展示活动。
张文丽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一一《伯牙鼓琴》,课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文章用墨极简,但画面感很强,以语言文字表现了知音的境界,富有想象空间,但想象的难度却比较大,这节课张老师把知文意、悟感情巧妙融合在一起。
文言文有久远的年代感,在语言表达上学生陌生且有畏惧感。张老师打破了这畏惧感,反复朗读贯穿了整堂课,有自由朗读、个人朗读、齐读课文、教师范读等等。在一系列朗读中学生们学会了借助注释确定字音,学习读出文言文的节奏感,通过老师范读,提醒学生要注意“乎”作为语气助词要稍作延长再停顿,做到声断气连,才能读出古文的韵味美;同时在朗读“巍巍”和“汤汤”,读出山的高大和水的浩荡。
体会伯牙和子期的知音情谊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要想让学生体会到知音难觅,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是比较难的。张老师让学生从伯牙的琴声入手,体会伯牙作为一代琴仙的寂寞,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伯牙初遇子期时的欣喜若狂和痛失知音后的悲痛欲绝。
总之,张老师教学板块清晰,目标明确,课件设计优美且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方面的作用,善于创设情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效果非常好。
耿亚宏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假没法(一),这节课耿老师用换笔游戏和《曹冲称象》的故事巧妙地引出策略,通过天平感知到策略,例题以添加条件的形式出现,让学生通过多种思路抓住这一条件展开思考,潜移默化中应用了策略,最后课堂在拓展题中再次提升了策略,整节课流程顺畅,过度自然,使学生在课中进一步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林潇老师讲的是二年级上册的一则寓言故事《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流程完整,教学方法多样,特别是在寓意的理解上,通过一步步引导让学生自己悟出道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也设计的很巧妙:假如青蛙跳出井口会看见什么,想写什么?以此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续写青蛙和小鸟的第四次对话,既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韩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节课通过举例、故事、视频等方式将学科知识生动地呈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韩老师与学生之间互动频繁且自然,学生的提问和思考得到了及时的反馈与引导,课堂氛围积极向上,学生参与度高。 整节课紧紧围绕“有序”,引领学生逐步建构一一列举的策略,让学生在“需要策略——形成策略——内化策略——优化策略”的过程中感悟策略内涵和特征,掌握一一列举的基本思考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缜密严谨的思维品质。
张志玲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梁晓生的《慈母情深》,她从单元要素入手,抓场景,品细节,一步一步把学生引入情景,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了在那个生活极度贫困的年代,母亲能毫不犹豫地给他钱去买书,让他拥有了人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学生们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相信对母爱有了更深的体会!
“可能性”是教材中出现的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知识领域的“概率”范畴,由于概率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龚老师在教学本节课时,主要是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学习数学。不仅如此,教学中,龚老师还用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活动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本节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1、让学生在活动中亲历数学,体验数学。整个教学过程就成为“游戏——猜测——体验——推想——验证”的活动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亲历数学,体验数学。2、紧密联系生活,突出学以致用。3、关注情感与评价激励。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龚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充分体现龚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师徒缔结,是延续,亦是一种跨越。师徒结对是一个平台,更是一份责任。我们相信“青蓝”携手,共学共勉,凯德世家小学的明天将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