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厦门”在哪里的话题

柱子用户16441613
创建于18小时前
阅读 74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厦门”在哪里?这是一个上世纪九十年代期间的话题,曾经因为一个外地司机开车进入厦门岛问路时所引起的。现在就来讲讲这个话题。

‍在老厦门人的眼里,至少到上世纪末,“厦门”的概念还只是厦门岛这个自然实体中的一小片人居社区,而不是全岛。说到“厦门”,人们第一反应是有码头、街道、骑楼、商店的老市区。

‍有一幅20世纪初外国人绘制的地图《厦门的周边》,此图的可贵之处在于第一次运用科学测绘手段,准确明了地向世人展示“厦门”(A M O Y)与“厦门岛”(A M O Y. l S L N l D)的地理关系。这是印证了数百年来原住民对生活环境的认识。

‍打开民国以前的厦门老地图,会发现传统的“厦门”区域概念就是现在厦门岛的西南部,沿着筼筜湖,顺着鹭江至虎头山,从将军祠、万石岩、虎溪岩到麒麟山这一狭长地带。其他的广袤的山乡是“禾山”。当时,南普陀和厦门大学就在“禾山”。

‍而鼓浪屿与厦门岛,开天辟地隔海相望浮悬于海中。鸦片战争后,鼓浪屿被帝国主义列强辟为“公共地界”,与厦门的关系如两个不同的国度。鼓浪屿上的居民渡船到厦门的码头上岛,是说“过去厦门”。

‍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厦门已成为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了。一时,全国各地带着各种目的和任务的人员和车辆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向这座岛城。

‍有省政府机关到厦门指导工作的,有兄弟地巿到厦门学习取经的,有经济嗅觉敏感的到厦门寻找商机,还有怀着好奇心到厦门探秘的、挖“金”的。那时,进入厦门岛的陆上通道,只有一条石筑的“高集”(高崎一一集美)海堤,火车和汽车都行走在这条海堤上,能欣赏到集美学村“穿西装、戴斗笠”这种独特的风貌。头一次来厦门的客人,兴奋点在这里就被引爆。可是,过了海堤后映入眼帘的全是不起眼的农村景色。

‍有一天,一位外地司机在驾车进厦门岛经过江头镇时,看到高悬在公路上的巨大指示牌写着:“距厦门3千米”,顿时满头雾水,他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道。就停车就近找了家小卖部询问:“厦门在哪里?”店主是位老人,他用闽南话回答:“你们要去厦门,车向前直开,还很远。”司机还没搞懂,又问:“您这里不是厦门?”老人很肯定地回答:“我们这里是江头啊”。司机还是不明白怎么回事,最后找到有电话和电话簿的地方,直接咨询市政府值斑室,才得到答案。

‍这事后来一经披露,“厦门在哪里?”“你在厦门吗?”“走进厦门”等话题一下子成了厦门街头巷尾的热议,电视、平面媒体都不甘寂寞开始深度报道。这其中有历史地名称谓沿革的问题,有行政区划变迁的问题,还有公路里程“零公里”原点设置的问题。

‍对当地江头人来说,到厦门市区要么乘汽车走厦禾公路,要么乘船经筼筜港到鹭江码头。用最本土化的表达方式叫“落去厦门”,大有从高处往海边走去的态势。

‍其实,那个时候不单是江头人这样说,整条厦禾路沿线的,如莲板、美仁前、后社、袁厝、豆仔尾的原居民,他们要去思明北路那边,都是说“落去厦门”。而现在情况出现变化,搬到高林等地保障性住房小区以及住在新开发区商品房的老厦门人,他们要去老市区找人、玩耍,变成他们在说“落去厦门”。

‍今天的厦门已经进入21世纪20年代了(2024年),20多年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的厦门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厦门”,厦门岛连接陆地除了原来的高集海堤,还有五桥(厦门大桥、杏林大桥、集美大桥、海沧大桥、翔安大桥)两隧道(翔安隧道和海沧隧道),此外,还有直通岛外的B R T快速公交,地下的地铁线路已开通3条,4号线正在试运行,5、6号线椄近尾声。是个下辖六个行政区,包容万千、地地道道的中心区域性城市的大厦门!

‍一一一一厦门郎. 柱子

阅读 74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