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精神,需要一线老师们在考察、实验、调研、设计、策划、制作等教学实践方面提升素养,以提高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水平。”11月19日宽城区实验小学开展主题为“骨干引领促成长,凝心聚力共远航”的语文学科分享活动。会议以新课标为指导,共同探讨语文核心素养如何在教学中落实。
此次会议由周丽萍主任、乔桂华主任主讲,校领导与全体语文教师参会。
2022年版课程标准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表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就这一表述看,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文化自信
2022年版课标指出:“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周丽萍主任提出语文核心素养中文化自信的建立是一个成长性的过程,教师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深入挖掘。深入剖析课文中的文化元素,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理解文化背景,增强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崇敬和热爱。
周主任还提出我们应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作为语文老师要比其他学科教师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些活动的目的和深刻意义以及深远的影响,从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出发,思想上与学校保持高度的一致,行动上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热情,落实好这些活动。通过这些亲身参与的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语言运用
2022年版课标指出:“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具有深厚感情。”
对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周主任提出教师们要善于发现具有较高价值的语感图式,要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体验语感图式,要为学生创设内化语感图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要在纷纭杂沓的语言现象中,分析、判断、比较、选择具有较高价值的语言运用,势必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必须首先具备良好的语言素养和语感品质,才能为学生的语言学习起到引路人的作用。
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乔桂华主任基于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将其中包含的五种思维与课堂实践相结合,使我们更直观的领悟到思维能力在日常教学中的重要性。乔主任提到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们细心的引导以及备课时的精心准备。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在于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思维能力,不仅在学习语文时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
审美创造
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乔主任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在理解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涵育审美素养,要在发现美与创造美的统一中提升审美素养。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学中老师必须“授之以法”,只有教师将发现美与创造美融入到每一堂课,学生才能掌握打开审美创造的金钥匙,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创造能力。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潜心向学,方能问道远方。会议最后杨立梅副校长对此次活动做总结寄语。
杨校长对以上两位主任的分享给予肯定,并表示青年教师应当以两位主任作为榜样,主动投身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中去,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将语文核心素养真正融入到课堂当中。
学无止境,勤学不辍。通过本次学习,相信实小的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将自己所学,通过结合个人教学特色,巧妙运用到教学工作当中,为学生奠定好语文基础。让实小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成为中国新时代的人才,为中华民族注入新鲜的活力!
总策划:张晓红
策 划:李岩 杨立梅 王统臻 侯丽
制 作:宽城区实验小学报道组
(田一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