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影绮梦,如影随形


——一年级主题式跨学科教学活动

创建于2024-11-26
阅读 37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阳光倾洒的角落,影子是我们最忠实的伙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文学的诗意花园内,影子是抒情的意象;于艺术的斑斓画卷里,影子是天然的画笔,勾勒出物体的轮廓,随光变幻形状与大小,启发孩子们对美的感知与创造;在科学的奇妙天地中,影子是神秘的使者,其形成原理蕴含着光学的奥秘,引导孩子们探索光与物的奇妙互动。 

     一年级跨学科教研团队在刘君主任的带领下,由组长杨丽组织,依据新课标、各学科教材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倾向,围绕“有趣的影子”这一主题,精心规划了跨学科课程的实施方案,带领小朋友们,以语文课文《影子》为基石,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学科探索之旅,在多元的学科交融中,深入探寻影子的奇妙世界。



一、“以文为基”,感知影子形象与情感

    穆思齐老师的语文课在教学活动中率先开启。课堂上,穆老师依据新课标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情境创设的要求,播放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视频里各种物体于阳光下形成的影子现象,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借助这一情境,穆老师契合新课标随文识字的理念,自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生字“影”,深入讲解其识记方法与读音,着重强调“影”作为整体认读音节及后鼻音的特性,有效巩固了前几个单元的拼音知识,强化了学生的语音基础。

     随后,穆老师指导学生朗读《影子》。在朗读进程中,依据新课标对学生观察与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巧妙引导学生关注儿歌里描述影子位置变化的“前”“后”“左”“右”等方位词,运用提问、互动游戏等多样化教学手段,助力学生深度理解这些方位词的含义与用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当读到“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时,老师引导孩子们想象影子像小黑狗的原因,孩子们天真的回答充满童趣,对影子的喜爱之情也油然而生。穆老师抓住时机指导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更好地融入情境,体会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穆老师注重识字与阅读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随文识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小组合作学习区分“它”“他”“她”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学生积极讨论、发表见解,最后穆老师进行总结完善,确保学生准确掌握知识点。此外,穆老师借助黑板演示引读,让学生在比划与朗读中感受影子与太阳位置的变化关系,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使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收获知识。

    通过语文课堂的教学,学生们不仅学会了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还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影子的有趣和可爱,体会到了作者对影子的喜爱之情,为后续的跨学科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和知识基础。

二、“以空间认知为导向”,学习准确描述位置

    数学课上,穆老师围绕方位词“前后左右上下”展开教学,并设计了两个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一中,重点在于介绍教室,学生需要先梳理教室内的各种物品,如桌椅、黑板、讲台等,然后运用所学方位词,以教室中的某一固定物体或区域为参照标准,对这些物品进行方位描述,比如“黑板在教室的前面,窗户在教室的左右两侧”,让学生清晰理解方位词在实际场景中的运用。

   学习活动二则是准确描述个人在班级中的位置。先以淘气和笑笑为例,讲解从前往后数排数以及从右往左数个数的定位方式,随后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们讨论并确定自己在班级里的位置,最后进行汇报展示。这有助于学生将方位词与自身所处空间位置相结合,深化理解。

     此外,穆老师还给孩子们留了开放性的作业,让孩子们回家向父母介绍教室布局并描述自己在教室的位置,同时延伸到生活场景,鼓励学生在小区路灯下观察影子,用方位词描述影子的位置变化,如“影子在路灯的左边,随着时间推移移到了路灯的右边”。通过多样化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对方位词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增强他们的空间感知与表达能力。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以创意表达为核心”,描绘影子的多彩世界

    美术课简直是创意的魔法天地。贾老师先展示一幅幅美丽的影子图片,有大树在阳光下的斑驳影子,有小动物形态各异的影子,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兴奋。在操场实践环节,孩子们拿着小玩具和纸笔,像小艺术家一样寻找最佳位置。他们发现影子随着太阳移动不断变化,“哇,我的小玩具影子变长了,像个大巨人!”回到教室后,老师介绍波普艺术风格,鼓励孩子们大胆创作。孩子们用五颜六色的画笔为影子穿上华丽的衣服,有的给影子加上翅膀变成小精灵,有的把影子和城堡画在一起,每一幅作品都像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小世界,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画笔间尽情流淌。

四、“以探究实验为手段”,揭示影子形成的原理

     科学课上,侯老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小朋友们,影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遇到物体就被挡住了,后面就形成了影子哦。”同时,在黑板上画着可爱的图示,让孩子们一目了然。实验环节更是激动人心,孩子们分组围坐在一起,点燃蜡烛,放上小木块,眼睛紧紧盯着墙上的影子。他们发现蜡烛离木块近影子就大,木块移动影子也跟着移动,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欢呼雀跃。用手电筒实验时,同样充满惊喜。最后,老师播放一段有趣的动画,讲述光精灵和影子的故事,还介绍了日食、月食现象,孩子们在动画中深化了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心中对科学的探索欲望也像小种子一样开始发芽。

 本次跨学科教学活动,如同一束多彩的光,照亮了一年级孩子们的学习之路。孩子们收获了语文的识字、朗读与表达,数学的方位认知与位置确定,美术的观察与创意绘画,科学的实验探究与原理理解。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合作能力等都结出了累累硕果。我们看到孩子们对学习充满热情,对影子充满好奇,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分享与互助。未来,孩子们还会在跨学科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希望我们跨学科教学的花朵在一年级的课堂里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跨学科教学像朋友一般如影随形,为孩子们的成长铺就一条充满惊喜与发现的学习之路!

阅读 37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